社工护航,“疫”路平安


前言 “疫情期间,社会工作者可以做些什么?”、“社会工作如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专业优势?”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倡导并实行全员社工服务模式,建立“专职社工+岗位社工+聘用社工”的“三社联动”专业服务模式,壮大社工服务合力。当疫情如猛兽般袭来,面对400多名孤残儿童、700多名社会寄养老人的需求和期望,全员社工并肩作战,募集爱心防疫物资,把好出入关,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支持,与家属做好沟通协调工作……扮演了守门人、链接者、协调员、测量员、登记员、搬运工、消毒员、知心人等多种角色,全力阻击和防御病毒的侵袭,为弱势群体筑牢疫情的“防护墙”

积极倡议,汇聚各方力量

疫情形势严峻,抗疫任务艰巨,21日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决定封院,开始采取硬隔离措施。面对防疫物资紧缺的情形,社工们积极行动,连夜拟定了爱心捐赠公告,向社会发出爱心物资募捐倡议。

倡议发出当天,值班社工蒋意接到一爱心人士电话,马上与对方详细介绍院内防疫情况,在全国医疗物资紧缺的情况下,22日收到第一批大批量医用防护口罩3300个,缓解了医疗防疫物资燃眉之急。

29日,社工部负责人谭文妮得知一爱心人士有意向捐赠一批蔬菜给我院,但是鉴于疫情没有帮忙摘菜的人手,无法将蔬菜采摘出来。谭文妮立即联系驻守在院外的聘用社工们一起前往菜地,将5000多斤蔬菜采摘并交接运送至我院食堂,为院内老幼餐食的营养均衡保障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社工周真莉积极发动志愿者力量,联合“爱心爸妈群”的爱心志愿者们通过多方筹措,为院里提供了2000个爱心口罩,1000双手套,10件纸尿裤以及孩子们需要的体育用品等用于支持抗疫工作。

疫情期间,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全体社工积极动员,大力链接资源,得到了社会各界爱心单位、团体、个人的关注和支持,爱心物资和款项中既有来自远方友邦尼泊尔的医用物资,又有来自辽宁省妙吉寺的医用、护理物资,还有普通市民的孩子将自己的生日红包捐赠到我院。孩子的生日愿景、外国友人的慷慨支援、寺庙师傅的慈善义举、爱心单位的援手相助等都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好见证。

隔离的是病毒,凝聚的是关爱

隔离期间,社工部谭文妮、周真莉主动请缨,驻守院内,做好各部门的协调沟通、老人和家属的安抚和突发情况及时应对等多项工作。

因疫情防控要求,社工部停止了老年大学的集体性服务,自理老人在封闭期间没有了往常休闲娱乐的活动,刚开始难免有点不能接受,大家认为都不外出在院内打打麻将、唱唱KTV不会有太大风险,谭文妮细心与老人交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最终取得了老人的理解与支持。社工的优势在于发现并释放每个人身上不可复制的优秀品质,深切关注群体的多样性,发展群体文化色彩的深度和丰富性。入住的老人中,易奶奶是老年大学的一名骨干学员,她在疫情防控期间不但主动向我院捐赠了爱心善款,还经常使用微信与谭文妮保持联系,交流她和其他老人隔离期间书画创作情况。谭文妮及时给予回应,鼓励易奶奶与其他老人停课不停学,在各自的房间继续进行书画创作,并积极链接资源为老人们提供笔墨纸砚、水彩颜料等物资,协助老人们使用智能手机网络来交流彼此的练习心得。“群防不如自防”,当老人碰到防疫难题,谭文妮与养区负责人积极沟通协调,尽可能帮助解决。谭文妮因势利导、助人自助,鼓励老人重视自我防控和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来安排好特殊时期的生活和娱乐、身体锻炼等,这些举措切实地满足了一部分自理老人的个性化需求并营造了安全、和谐、积极、关爱的病毒隔离环境。

    “有困难找社工”,简奶奶是入住福利院多年的高龄老人,她以院为家,和社工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疫情期间,由于隔离期不便于外出,她身体不适,经医生的诊治,情况仍没有得到改善,情绪比较失落。她想到了社工部的周真莉。打电话告诉周真莉她生病的情况,倾诉心理的苦闷。周真莉认真的在电话里对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多次电话关心老人的身体和心理变化,并根据老人的需求协调科室跟进服务。简奶奶因为治疗和生活等因素需要用钱,为了钱挺着急,多次让周真莉社工去为她取。为解老人的燃眉之急,周真莉拿出自己身上的3000元现金以借用的名义,宽慰了老人的急切之心,使老人在隔离区又安心生活。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哪里有困难,哪里有社工,哪里有需要,哪里有社工。在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抗疫一线,到处活跃着社工们敦厚的背影,形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吴明是社工部的一名行政接待社工,平时话语不多,疫情期间挺身而出。50多天的“硬隔离”,没有让他退缩,作为一福防疫的“守门员”,他配合物业人员以院为家,热心、耐心地积极开展来访协调、秩序维持、物资搬运、捐赠接收等服务,特别是对疫情防控的要求执行到位,严格把关,守好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关。

黄利梅是养护三区的一名岗位社工,她顾不上家中一岁多的小女儿,每天都在院里加班加点。为协助医护人员,她每天主动承担了科室140多位老人和30多位工作人员测量体温和分诊台的晚班工作,将疫情防控工作的各项记录都做实做细。为了让老人和家属的亲情沟通更加顺畅,只要是能说话的老人哪怕是只能发出一点声音,她都会为老人拍下视频发给他们的子女,让家属放心,及时取得了老人和家属对院部疫情防控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陈先知是儿童服务科的一名聘用社工。疫情期间,她利用春晖博爱基金会平台和网络,参加网络学习、参加春晖一家人会议,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院部阳光战“疫”主题活动,开展“心的栖止木”儿童个案工作,做好隔离期心理防护专题培训;精选教学内容,积极备课,录制视频课,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做好家校沟通,离院不离教,离生不离岗,定期给班上的孩子打电话或视频,保持与家园及养护取得及时联系,共同守护孤残儿童的幼小心灵。

邱国强是总务科的一名聘用社工,当他听到单位封闭管理的消息,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第一批换岗时,他又写了请愿书。在封院期间,他24小时待命,接到任务,立即行动。捐赠物资繁多,他认真登记,逐项核对,快速有序发放到有需要的各科室(部门)。并坚持定期巡查制氧房、热水机组,发现隐患,及时汇报、处理,保证了医院氧气和全院热水的正常供应。

提升自我效能,发挥社工专业优势

目前随着全国疫情形势的好转,湖南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清零,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体防控策略及区域联防联控部署,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将复工复产和常态化防控相结合,在严格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采取“两有序、四严格”措施,实行“老人家属预约登记探访制度”。为确保安全、有序地开放老人家属探访,满足探访需求,社工和医护人员每天在接待大厅值守,严格把好“入口”关,日均接待来访量超100人次/日。

根据接待流程,需对来访家属车辆引导停放、探访人员体温测量、居民健康二维码注册出示、探访注意事项告知、探访人员身份核实、来访信息登记和进行环境和物品消毒等工作。有时遇到不太理解相关政策、不愿意配合探访防护工作、并且情绪比较激动的家属,社工们始终坚持“尊重、接纳、同理心、个别化等”专业服务原则,耐心细致地做好老人和家属的沟通解释工作和负面情绪的疏导,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一病室的唐惠松老人家属近期办理探访登记时未佩戴口罩,也不愿意配合登记。在社工耐心劝阻之后,家属接受了院部提供的口罩并正确佩戴,随后他来到科室,向相关医护人员表示了歉意和愿意配合防疫工作。

为更加优质做好此项工作,战“疫”一线服务的社工们及时将探访接待当中出现的问题反馈到各养护区和病室,与科室加强沟通协调,召开科室会议学习接待技巧,商讨如何化解接待难题,同时加强社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分享服务经验,疏导接待过程当中形成的负面情绪,加强情绪支持,提出防范建议。加强社工督导,组织防疫知识技能培训、线上视频会议及专题学习、微信群聊分享讨论等多种方式来提供专业力量的支持,不断提升自我效能,发挥专业优势。

经此疫情,专业凸显,大爱汇集。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社工们用大爱和担当的情怀和专业的社工服务理念书写了抗疫“逆行者”的动人篇章,为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的保障性、兜底性作用贡献出自己的一份专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