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二三事
春节前夕,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打响。我刚从教师转到社工岗位不久,就遇上此次疫情。疫情就是命令,关键时刻,身为社工,就得闻令而动,挺身而出,主动向单位领导请战,要求到疫情防控一线“作战”。
起初,妻子很不理解,她说:“你初来乍到,不是党员,别人躲都来不及,你却要去逞强,宅在家也是做贡献啊!”谁都知道,特殊时期,每出去一趟,就多一份危险。可是社工必须要有特殊担当,关键时刻,舍我其谁。
自2月28日起,小区值班,公告张贴,疫情宣传,测量体温,入户摸排,发放手册,运输物资……凡是我能参与的,我都身体力行、全身投入。
临武县民政局住宅小区是个开放式小区,住户分散,没有大门,一条水泥路,既通往县福利中心,又通往李子山风景区。疫情发生后,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24小时轮班值守。我的抗“疫”第一站便是这个小区。
清晨,我早早来到小区“门”口,一桌一椅、一个口罩、一把体温枪、一支圆珠笔、一本出入登记册、一个播音喇叭、一沓疫情知识手册便是我的全部道具。
“请各位居民不要进出小区,不要聚餐,不要扎堆,尽量不出入小区,做好自身与家人的日常防护工作,一起并肩战“疫”,共同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拿着播音喇叭,当起播音员。
有些居民见我穿着绿马甲,好奇走过来,我便会逐一给他们测量体温,发放宣传手册,耐心提醒他们不要扎堆,戴好口罩,指导登记出入信息,拦截外来车辆进入。遇上没有戴口罩的,我就发几个口罩,同时根据居民需求,安排社工送货上门。
有一次,因一同执勤的同事有事,整个小区只剩下我一人值守。一个人要值守偌大“开放”的一个小区,难度相当大,但想着要对居民负责,我便坚持了下来。我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技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给居民监测体温,指导登记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数据准,对欲到李子山游玩人员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耐心劝阻:“这是对你们生命负责,希望大家配合,等疫情结束后,再来玩个痛快。”群众也都理解、支持,顺利完成了值守任务。
除了线下参与小区值守,略有空闲,我就积极做好线上宣传工作,给加我微信的人员,进行线上指导。有时,还跟随民政局领导对小区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医学观察,上门为他们测量体温。有时根据值守人员登记情况入户排查,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
一天傍晚,交接班的时间到了,我准备起身回家。这时,接到局领导的电话,安排我晚上进小区入户摸排,我二话没说接下工作任务。当我敲开第三家的门时,主人有一种恐惧感,因为我是陌生人。经局领导介绍,主人才打消恐惧的念头,配合我们的工作。到晚上10点多钟,得知一户人家途经武汉回来,我们第一时间赶赴他家,给他们发放口罩,为他们一家测量体温,询问途径地点,接触人员情况,详细登记信息,培训他们怎样自我隔离和观察,如何通风消毒,普及科学防控小知识……等忙完已经是夜里11点多,而我还没有吃晚饭,也没有喝一口水。
小区里一个陈姓家庭,我尤其关注,每天都到他家测量体温,询问情况,次数多了,陈先生心有顾忌,很不耐烦,竟然说:“我们没有事,就怕你们每天走来走去,染上病毒,被传染。”他一说,我就明白,他怕我给他家带去病毒。于是,我想出一个好办法,加了他的微信,要他自己测量体温,与我视频,给我看体温,便于线上登记健康信息。
十几天下来,我好像成了摸排“专家”。一天中午,陈先生打电话给我,他听到楼上住户在咳嗽,叫我去“管一管”。我一听,马上带上防疫装备,去了那一家。我敲门,不开,我感觉有事,便不停地敲门,不停地叫喊,还是不开门。怎么办?我不能放弃,我心里想,每个人的生命都值得尊重,抗击疫情不能落下一个人,一旦被病毒感染,就会给小区带来安全隐患,甚至毁掉一座城。
真情所至,金石为开。主人终于开门了,我说明来意,问他是不是不舒服,要是不舒服,就去指定的宾馆进行隔离。我给他测量体温,正常。问他昨晚怎么咳嗽了,他笑着说:“昨晚吃鱼,一不小心,鱼骨卡住喉咙,咳了好久才把鱼骨头咳出来。”原来是虚惊一场。不过,我以防万一,留了他的电话号码,好为他服务。离开他家前,他很认真地说“我不会害人害己,万一发烧了,真的咳嗽了,心里不舒服了,就会早报告,早去医院检查,早隔离。目前,我的身体很健康,宅在家里,也适当做小运动,锻炼身体。”听他的一番话,我感觉很舒服,像他这样通情达理,配合我的工作,还是第一次遇见。
还有一家,我总是不放心,每天都要抽时间上门给他的家人量体温,每天晚上都要过问,记载情况。有一次,我打电话给他,一连打了几次都没接,我急了,以为发生什么事,直奔他家,敲开门,他带着口罩,看着我,奇了,怪了,今天怎么了。他说手机调了静音,充着电呢,我又虚惊一场。我拿出随身带的体温枪,给他监测体温,正常,一颗悬着的心才算放下。
为将县民政局“保证敬老院疫情零发生、保证敬老院物资有保障”的指示精神第一时间落到实处。我成了县民政局领导班子的得力“助手”,深入乡镇对民政服务机构进行督导成了我另一项重要工作。
今年的春天,受“倒春寒”影响,天气异常寒冷。1月28日清早,天空下着蒙蒙细雨,北风肆意。“铃铃铃,铃铃铃……”一阵急促的来电铃声响起。我张开松惺的双眼,拿手机打开一看,是局党组书记蒋和国打来的,要我随他们一起去南强镇三个敬老院明察暗访。我心里犯愁,不假思索:“从大年初二开始,到南强镇敬老院已经三次了,我们还去……”
“不去不行,我不放心……”蒋书记的语气十分坚定。
的确,老人是弱势群体,抵抗力差,疫情当前,不容忽视。为保障敬老院老人的身体健康,我们在南强镇领导的陪同下,对该镇三所敬老院进行了疫情防控工作督查,并关切地询问老人们的生活近况和身体状况,为老人们送上了诚挚的关怀和暖心的祝福。到岚桥敬老院时,遇上村口设卡。我们一行下车,踩着泥泞步行到敬老院,又是一番千叮咛万嘱咐。
“我代表敬老院的老人感谢领导的关心,有你们的关心,老人住得放心,我工作起来安心!”离开敬老院时,工作人员对大家连声道谢。离开南强镇,我们又先后到武水镇敬老院、双溪乡敬老院、邝家敬老院明察暗访。我“鞍前马后”地跟着领导,坐车,走路,一生的热情和精力都用上了。
2月27日,小雨,局里电话同志叫我下乡督查。“好的,我马上到。”电话里“麦市”二字被妻子听到了,马上叫住我,她关心我,替我担心。因为麦市镇有一个从武汉务工返乡的人,是临武唯一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她在家乡接触几十人。一时间,临武人谈麦市色变。我没说什么,穿上雨衣,戴上口罩,跑出,带上门一路小跑到单位。
在前往麦市镇敬老院的公路上,并不冷清,路口“疫”线值守人员,热心,有礼貌,很耐心,给我们监测体温,给车子消毒,“疫”路上畅通无阻。
到了麦市敬老院,我照常跟工作人员交流工作,检查防疫物资的使用情况,聆听、拍照。
返程途经麦市大不泉路段时,因为修路,车子抛锚。因我是邻村人,对这一路段比较熟悉,便下车“指挥”车子择路前进,一个趔趄,我摔倒在地,新买的羽绒服破了个洞,鞋子全部进水,手腕、小腿多处擦伤,领导劝我去医院看看,我活动了一下关节,笑着说:“没事,没事,我身体好,摔一下不碍事。”随后,我们一行还去了万水、楚江、西瑶敬老院,我咬着牙一直坚持到工作结束。
几个月的时间,我完美地完成了从为人师表的“老师”到服务社会的“社工”的华丽变身。虽然我不能像医务人员一样驰援湖北,但是我在后方也是闻令而动,默默奉献。每次局里捐赠物资,我就像新闻“记者”,与抗击疫情一线的“逆行者”打交道,又像搬运工,忙着力所能及的事,在实践中成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