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将为民爱民的答卷写在群众心底
将为民爱民的答卷写在群众心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民政创新发展纪实
(《中国社会报》 2019年6月11日1版)
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发挥政策最佳效益,为人民生活兜住底线;回应社会关切,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发展贴近群众需要的“养老托幼”服务;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把社会治理重心落到城乡社区,拓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空间;坚定全面从严治党,强化基层民政能力,确保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有效落实……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兼顾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强化最优政策组合,将民政工作摆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位置,推进以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为主要内容的“五化”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让群众通过民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民生托底 群众有底
有力支撑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湖南落实“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民生工作思路,强化法治保障、战略引导,调整支出结构、加大财政投入,实现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花垣县十八洞村贫困对象杨再升夫妻俩都是残疾人。为了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让孩子完成学业,当地民政部门及时将其一家纳入兜底保障范围。杨再升早出晚归打理农活,妻子售卖土特产补贴家用。“不能一辈子吃低保,要靠自己的双手摆脱贫困。”通过政策托底和个人奋斗,他们家买了微耕机、电视机,生活越来越好。
在湖南,96万名农村低保和特困人员纳入建档立卡范围,通过稳步推进兜底脱贫,实行分类保障、长期帮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覆盖更广的社会救助体系,更是把爱民、为民、惠民之心落到实处,全省累计开展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560余万人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精准救助。
追求效率与注重公平并驾齐驱,是湖南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理念和发展智慧。全省建立低保最低指导标准制度,城乡低保标准分别由2013年的每人每月356元、每人每年2068元,提高到目前的每人每月470元、每人每年4151元,分别增长32%和100.7%;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由每人每月245元增长到345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由每人每月105元增长到203元,分别增长40.8%和93.3%。
同时,建立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常年保障38.4万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集中供养率达到32%;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探索开展“救急难”试点,年均临时救助65万多人、流浪救助21万多人、慈善助医助学助残100多万人。
抓民生就是抓发展,全省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建立低收入群体救助保障机制,正在持续带动内需潜力释放; “养老+医疗、康复、智慧、旅游、休闲、乡村田园”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养老业态,也正在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
服务提质 城乡均等
群众切身感受党和政府温暖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湖南围绕社会关切大力发展社会服务,把群众烦心的事、关心的事当作大事,聚焦提升为民服务的质量,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湖南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连续举办五届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两届老年服务产品设计大赛,建成运营各类养老机构1.2万多个,养老床位总量达到44.4万多张,打造了50多个民办养老品牌,通过党政推动、政策拉动、全面驱动、市场带动、监管主动,打通养老服务堵点。
长沙市岳麓区的钟玉祥老人曾因中风导致全身瘫痪,2017年来到望月湖街道九悦善孝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通过这里医养融合的专业护理,他的身体正在一步步康复。近年来,长沙市促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对接,探索社区公益养老服务、智慧养老家庭服务、康复照护养老服务、旅居养生养老服务、线上线下综合服务。株洲市、永州市、常德市等地,则从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入手,打造养老服务联合体,开展“老年协会+社工+志愿者”的养老服务,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享受养老服务。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湖南还将殡葬改革纳入社会托底服务工程,全省惠民殡葬累计补贴38.6万人次,深入开展违规建造大墓、豪华墓、活人墓、住宅式墓地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摸排整改问题1.2万个。
用真情、出真招,才能赢得群众心底的信任。全省建设儿童之家1.5万余个,通过“合力监护、相伴成长”行动,解决12万余名儿童监护缺失、失学辍学等问题,让孩子们共享新时代的阳光和温暖。建立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目标人群128万人,人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5元和60元。
此外,全省创新综合灾害治理模式,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底盘”,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军地军民团结,抢修保护烈士纪念设施9万多个,年均关爱困难优抚对象3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万余人。
基层治理 活力迸发
成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湖南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实现城乡齐头并进,拓展全省高质量发展空间。
修订出台《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稳步推进村(居)委会同步换届选举;深入开展村(居)务公开“亮栏行动”,持续推进村(社区)减负增效,开展城乡治理创新和实验示范创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98%和88%。
(下转2版)(上接1版)
乡村振兴,既要有忆乡愁的外形,也要有耕读传承、邻里守望的内涵。湖南宣传推广最美村规民约,推进婚丧习俗改革,倡导群众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的乡村治理格局初步形成。
湖南民政积极融入全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在法治框架内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优化中心城区行政区划,支持特色镇、中心村发展,加快全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实施直接登记制度,凝聚全省3.5万多个社会组织的优势资源,在开展“万家社会组织进千村帮万户”活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8万多户基础上,引导社会组织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
与此同时,全面落实慈善法,完善省市县三级慈善网络,通过大力发展志愿服务,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激发社会活力。仅2019年初的强降雪期间,就有近万支志愿者队伍、45 万多名志愿者除雪破冰、抢险应急、救助受灾群众,用个体的温度汇聚成了全社会的温暖。
为民初心 民政底色
筑牢根魂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为民初心,即是民政底色。湖南民政坚定全面从严治党,筑牢民政事业发展根魂,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供给效能,确保了党和政府各项惠民政策在基层有效落实。
逐梦新时代,湖南民政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展内部政治巡察、 “雁过拔毛”式腐败整治,净化干事创业土壤;开展支部联基层活动,让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了载体,让工作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有了依据。
党建聚人心,更激活了改革创新的热情。湖南成立现代民政研究院,组建民政专家委员会,建立省级养老、社会组织等孵化基地,发展“互联网+政务服务”, 7年来,累计颁布实施民政有关法律法规4部,出台政策文件58个,建立相关标准13个。
这样的系统集成能力,源自跳出民政看民政、立足民生抓民政的思维。通过整合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形成覆盖城乡、满足居民不同需求的服务网络。通过加快“放管服”改革步伐,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实施乡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建设乡镇社工站1929个,发展社工人才4万余名,在村(居)设置民生协理员,打通了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心中有信念,前行有方向。湖南民政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爱民理念,他们忠实执行党的惠民政策,用实干担当将答卷书写在群众心底。他们是践行初心、赢得民心的行动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湖南民政在新时代将再续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