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温暖到心,用爱托起留守儿童更好的明天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2019-05-29)
 
  (图为:在邵阳建立“互联网+助幼”关爱留守儿童新模式)
  

 

  导读
  “你看,我头上的疮好了,变漂亮了,还当上了班干部呢!”
  5月29日,邵阳绥宁县李熙桥学校。阳光下,14岁的小春(化名)嘴角上扬,一脸开朗的笑。
  就在2年前,小春肩上、头上又多处生疮挠,加上父亲生病,母亲改嫁,非常自卑,一度因贫辍学。
  幸运的是,在时任班主任刘小红以及当地民政、教育部门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呵护下,小春治好疮疾,重返校园,变得更阳光、自信了。
  这只是湖南不断探索“家庭尽责、社会参与、政府兜底”关爱保护农村留守儿童部门联动保障机制的一个缩影——
  从专门安排省级福利彩票公益金1.59亿元用于儿童福利类项目,到建“儿童之家”设“儿童主任”,湖南用爱守护留守儿童成长之路,正更多地走进他们的内心,把爱和温暖送到孩子心坎上。
  (图为:湘潭岳塘区荷塘街道清水村儿童之家的孩子们进行素质拓展活动)
  一个都不能少 让呵护更有力
  数据显示,我省有18岁以下未成年人1400多万人,留守儿童70万人,困境儿童13万人。用心关爱呵护留守儿童的成长,湖南一直在路上。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湖南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文件,建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担任召集人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的综治考评,一系列事关儿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一批与儿童密切相关的民生实事有效实施。
  省民政厅更是把“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当作是关系党委政府的民生底线工作来抓。今年4月,省民政厅新设立儿童福利处专门负责儿童福利、儿童保护等工作。
  (图为:凤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山江镇板畔村关爱留守儿童,和孩子们一起聊天)
  此外,从2016年12月起,省民政厅牵头联合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等8部门全省积极开展“合力监护、相伴成长”专项行动。3年来,为10万余名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到位的农村留守儿童落实有效监护,为2万余名无户籍农村留守儿童登记户籍,帮助1200余名辍学留守儿童返校复学。
  “关爱呵护留守儿童,一个都不能少。”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说,“目前,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有效监护落实率达到100%,无户籍儿童户口登记完成率达到100%,失学辍学儿童返校复学率达到100%。”
  (图为:湘潭雨湖区姜畲镇塔岭村儿童之家,老师给孩子们上儿童心理团辅课)
  “儿童之家”,让陪伴更温暖
  关爱留守儿童,不仅要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更重要的是呵护他们心灵,不能让他们带着心理创伤步入社会。 建立村级“儿童之家”,也就成为关爱、陪伴留守儿童成长的重要“阵地”。
  早在两年前,湖南各地抓住撤乡并村契机,将闲置的乡镇政府、村(社区)办公场地、中小学校等设施场所利用起来,积极建设。
  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9年,省民政厅投入福彩公益金1亿元,资助各地建设儿童之家,目前各级各部门已建成儿童之家1.5万余所。
  各地以儿童之家为平台,为儿童建立独立档案和联系卡,及时掌握留守儿童、流浪乞讨、失学辍学、遭受家庭暴力儿童和酗酒、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重点关爱对象情况,确保所有留守、困境儿童都在动态监测范围内。
  (图为:母亲节,留守儿童在儿童之家给母亲准备礼物,通过视频和父母视频聊天)
  在邵阳绥宁李熙桥镇学校,刘小红利用村里的“儿童之家”、教室里的“班班通”,建立了“亲情聊天室”。每到双休日,让留守儿童跟在外务工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 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们享受与亲人相见的温馨和幸福。
  在她看来,“小学是人生的起点,缺的不只是汉字拼音aoe,关键是亲情的陪伴,习惯、品性的锻造和社会的关注、尊重。要努力从生活、学习、心灵上给他们无微不至的爱,及时沟通。即使父母没在身边,也能让孩子们能感受到陪伴的温暖。”
  在岳阳上君山区采桑湖中心小学“留守儿童之家”,教师在这里开展“爱心妈妈”“亲情爸爸”的活动,陪孩子们一起学习,带他们一起做游戏、进行文体活动,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孩子们谈心,让留守孩子们不再孤独,成为了孩子们享受家庭温暖的爱的港湾。
  (图为,邵阳绥宁岩塘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孩子们在学习整理自己衣物)
  “互联网+”,让关爱更精准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湖南关爱留守儿童的手段也在不断创新。
  尤其是在加强信息化建设上,由省民政厅牵头,会同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组织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基础数据摸底统计工作。截止目前,全省共摸排出困境儿童132960人,农村留守儿童701313人,所有数据都已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动态管理。
  此外,还在全省1500多个乡镇(街道)、26000多个村(居)分别设立了“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全部录入信息系统实现了实名制管理,打通儿童服务“最后一公里”。
  如在邵阳市,打造“专家面授+志愿者服务+基层技能建设+信息化管理”四位一体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儿童之家”为主要阵地,以“1+2”(一名村儿童主任,一名志愿讲师及一名志愿者)的模式常态化开展线下关爱活动。同时,建设了“邵阳市儿童关爱平台”,为197个试点村7144名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数字信息档案,每天动态更新,实时记录基层干部、志愿者工作开展情况,实时进行监测评估;
  平台设置了家长成长课堂、家庭尽责评估、专家微课答疑、亲子互动交流等功能模块,有效唤醒家庭尽责意识。几年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关爱保护活动4000多场,直接受益人数达6万多人,1.2万个家庭直接受益。
  (图为:社工、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
  汇聚众力,托起更好的明天
  关爱守护留守儿童,这是个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参与——“想想,如果自己的孩子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会怎么样?”
  为此,省民政厅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如建立省级儿童服务类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和实训基地——目前全省已有儿童服务类社工机构和心理服务类社会组织130多个。
  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全省86%的乡镇建立了社工站,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成为社工站重要的工作内容。今年还通过部、省两级安排3155万元资金,推动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用于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帮助解决儿童主任交通、电话等必要开支,组织开展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培训等。
  (图为:湘潭岳塘区荷塘街道清水村儿童之家,社工志愿者给孩子们一起读绘本)
  “六一”儿童节期间,省民政厅组织各地开展“爱的接力”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公益宣传月活动和儿童福利机构媒体开放日活动,让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中。
  在岳阳汨罗镇武夷山村,由8名在职教师和4名退休教师组成了助学社志愿者队伍,分片包户为留守儿童家庭当“月嫂”,给留守儿童保姆式关爱,对留守儿童进行生活照料、学习辅导、心理疏导,还积极引导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关爱,该村域外乡友刘庆辉等社会人士年资助留守儿童、困难学生30余名。
  在邵阳绥宁县,刘小红还在当地民政、教育部门指导帮助下,牵头成立的“爱心志愿者服务队”,两年来吸纳200多位爱心人士加入,为像小春这样的800多名贫困留守儿童捐款17万多元,并组织爱心结对153人次,“上门妈妈”92人次。这样的爱心帮扶团队,在当地还有10余个,为孩子们身边撑起了一片暖阳。
  “不让一个贫困孩子掉队。”我们需要更真诚地去聆听留守儿童的需求,感知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唯有如此,给予留守儿童的关怀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托起每个留守儿童更好的明天。
  (记者 周红泉 詹娉俏 通讯员 张颖 邓文艳 吴文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