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0373号提案的答复
田华玉委员:
您提出关于改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的提案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在各级党政重视和相关部门通力协作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完善政策体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湖南省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湖南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湖南省健康老龄化行动方案(2018-2020年)》等30多个政策文件,涵盖农村养老服务规划、服务用地、设施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等多个方面,全省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村养老政策体系。二是改善基础条件。近年来,我省注重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农村幸福院等农村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2004年以来,省政府连续16年将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今年继续将“新改扩建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50所以上,新增床位不少于5000张(护理型床位不低于80%)”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项目,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保障,切实改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条件。三是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该项目有17个农村行政村项目点,将空巢老年人列为重点对象。开展的敬老月活动,推动开展文化体育艺术和孝老爱亲主题宣传等活动,大力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我省《实施办法》,并动员组织党员干部及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访慰问等活动,重点深入留守等老年人家庭,送关怀、解难事、办实事,爱心陪伴留守老年人。
(二)老年人优惠优待补贴制度逐步完善。指导推动各地建立并落实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高龄津贴制度、百岁老人长寿保健津贴制度、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制度、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老年优待制度。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补助标准,同时将特困人员、农村低保对象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特别是实现了农村特困对象在县级医疗机构住院零支付制度。及时将因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农村老年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为包括农村留守老人在内的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健康指导等内容的老年健康管理服务。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项目,明确了17个农村行政村项目点,并将空巢老年人作为重点对象。
(三)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不断健全。督促各地以县为单位,由乡镇人民政府统筹指导,由村民委员会协助实施,发挥基层老年人协会组织低龄、健康老年志愿者的作用,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原则上按季上门走访、探望留守老年人,及时了解或评估农村留守老年人生活情况,将存在安全风险和生活困难的留守老年人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组织开展关爱活动,并及时更新农村留守老年人信息台账。在县、乡镇两级政府的统筹协调和组织引导下,村民委员会明确帮扶人员,做好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的具体工作。目前,建立信息台账108万份,80%以上的县建立定期巡访制度。
(四)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一是积极开发农业产业。推进“一县一特”“一特一片”“一村一品”产业布局,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特色功能区和特色村镇,依托产业发展拓展休闲功能,吸引外地游客到农村休闲观光,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农村留守家庭。
二是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了一批休闲农业示范村和示范农庄。2019年全省9个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创建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70个、休闲农业示范农庄60个;申报了32条精品旅游线路。实行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工程,继续扶持和带动个农庄经济和村集体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自主择业、就近就业。三做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培育创新创业群体,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搭建要素聚乡、产业下乡、人才返乡和能人留乡平台,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制定促进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指引目录。农村创业创新工作增加了就业机会,带动人才下乡,给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下步工作计划
根据国家和省要求,结合您的建议,下一步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一)营造敬老爱老氛围。弘扬优秀传统中华文化。支持和引导“孝道”等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在群众中生根发芽。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宣传,鼓励和引导更多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安居乐业,积极履行赡养责任。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依托乡镇、村居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配备各类文化体育音乐器材,以留守老人为主要对象定期开展乐器、书法、绘画、棋牌等知识培训。适时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建设生机勃勃的美丽乡村。健全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引导志愿者和社会组织围绕农村留守老人组织开展“微心愿”等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工作。
(二)健全关爱服务网络。完善农村留守家庭基础信息,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服务。由民政部门牵头,建设覆盖全省的留守老人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对比分析,因人施策、因户施策,因时施策、因地施策。建设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尝试适度集中居住。盘活改造闲置的旧村部和村小学等资产资源,探索建设“政府补助、企业跟进,自愿入住、按期缴费,兼顾公益、适度盈利”的农村养老服务中心,开展日间照料、慢性病护理、心理疏导等养老服务。提升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畅通服务“呼叫”信号。由民政部门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开通服务热线,并逐步延伸到乡镇、村居,为留守老人配备信息呼叫终端,落实24小时呼叫服务,做到全天候、“一键通”,通过发挥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打通农村留守老人居家生活照料和紧急救助“最后一百米”。
(三)理顺工作体制机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减少农村留守家庭。通过发展体验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等农业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推进农旅融合,引导农村劳动力自主择业、就近就业,让农村老人不再“留守”。建立关爱农村留守老人长效机制。建立定期结对探访制度,强化村组干部、党员的结对联络帮扶责任,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农村老年协会建设。建立“邻里守望”互助制度,发挥低龄老人、活力老人作用,进行“以老养老”试点。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优化农村养老事业投入渠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整合福彩公益金等加大养老事业投入,逐年提高基础养老保险金和高龄补贴标准。实行以奖代投、以奖代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支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从事养老服务,破解农村养老服务难题。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民政厅
2020年6月19日
联系单位与联系人:湖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王群峰
联系电话:0731-84502232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276号
邮政编码: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