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信息公开>媒体

中国社会报: 湖南省民政系统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时间:2017-12-08 00:00      


  

(《中国社会报》20171284版 专题)

本报记者 王 铭


编者按: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关键在于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以行动为准则、以目标为导向。近期,湖南省民政系统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扎扎实实把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在民政事业创新改革发展上。正如省民政厅厅长唐白玉所言,学懂弄通、学好吃透、学深做实十九大精神,必须在坚持人民立场上率先垂范,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理念,切实用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湖南省民政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学习。不仅通过中心组学习以及基层党组织的“三会一课”等形式迅速扩大“辐射”范围,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召开学习交流会,还举办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红色经典读书主题教育活动,广泛凝聚智慧与力量,不断加强和改进民政工作。


同时,举行干部宪法宣誓仪式,推动全省民政系统牢固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做到在民政立法中遵循宪法、民政执法中贯彻宪法、民政普法中弘扬宪法、民政法治监督中落实宪法,深入推进全省法治民政建设和“五化”民政建设。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湖南第一时间贯彻落实,召开全省规范村务公开工作视频会议,要求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村务公开,掀起一场“村务公开栏革命”。各地在村务公开栏上“亮家底、晒村情,谋制度、立规矩”,用这个小支点撬动了乡村治理大工程。

基层民政部门更是创新方式,开展了微党课、心得交流、座谈讨论等学习宣传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确保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十九大代表、湖南省南县福利院养老中心公寓部护理组长刘莉,参加完十九大后,第一时间将自己的见闻感受与老人、同事分享。她说:“作为一名党员,我有义务、更有信心做好养老服务这项光荣的事业,我的初心就是让老人们更加开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筑梦之基已经更加坚实;聚焦新战略,民政的新实践更是大有可为。从民政领域发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在改革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用“软实力”练出“硬功夫”。这正是湖南民政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实际举措——从群众期待的事情做起,是民政为民爱民的重要职责与使命。

近期,本报记者深入湖南基层,见证中国梦的民生温度,目之所及、耳之所闻、手之所触,皆为如何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到实处,做到“身入”“心至”。特记录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探索:在全国率先建立党支部实行“党建+养老”的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让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和党的价值追求等“红色血液”融入社会组织肌体的湘潭市雨湖区以及建立农村留守儿童“一网共建、两线互动、三员共管”工作体系的新邵县。他们杜绝“选择性执行、选择性解决”,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将浓厚的为民情怀倾注于实践之中。

 

点亮初心

党建引领“夕阳红”——湖南省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特色党建串起服务链

本报记者 王 铭

“必须在创新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钥匙。”这是湖南省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党总支书记、院长杨松青,投身养老服务领域8年来的感悟。8年来,青松老年公寓拿着“党建”这把钥匙,坚持“党管公寓”,开启了特色党建串起养老服务链的新路子。

青松老年公寓创办于20099月,是一家民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先后入住老人1800多名。20101月成立党支部,是全国民办养老系统中率先成立党组织的养老机构。20178月,随着党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升格为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6名,其中直管党员19名、流动党员47名。

8年来,青松老年公寓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福利办院、亲情服务、回报社会”的办院宗旨,实现了党的建设与公寓发展的深度融合、同频共振,先后荣获“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先进社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不做表面文章

党建工作绝不能做表面文章,关键在“润物细无声”。青松老年公寓坚持党管公寓,把党组织建成引领养老事业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四党支部宣传委员鲁石凡今年80岁,是长沙保温瓶总厂退休的老党员,入住这里已有8年。他不仅在房门上亮明了自己的党员身份,更签了“争做党的好儿女”的党员承诺,他说“青松老年公寓是养老之家、幸福之家、红色娘家”。党的十九大召开后,鲁石凡当起了宣讲员。他将十九大精神编成“三句半”给党员上党课,给入住的老人谈未来:不忘初心记使命,新的时代在迈进,实现民族大复兴,主题明……党的旗帜别样红,共唱幸福养老颂,善行孝道得始终,赞青松。

党员亮身份凝聚了人心、强化了使命。杨松青介绍说,考虑到入住老人身体的情况和便于支部工作开展,按照“支部建在楼层、阵地设在楼层、活动开展在楼层”的思路,实行“支部+楼层”的党组织设置模式,将同楼层或临近楼层的员工党员和入住老人党员纳入同一党支部的管理服务,并分楼层设立支部活动阵地,目前已成立4个楼层党支部,做到让组织关怀更贴心、公寓服务更贴切、老人生活更舒适。

青松老年公寓目前有着125人的服务团队,服务525位在院老人。在服务团队业务能力的提升上,青松老年公寓实行“双培养”模式。在抓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坚持将优秀骨干培养成党员、将党员骨干培养成管理层。近年来,先后发展员工党员12名,培养11名党员进入管理层,管理层中党员占比68%

同时推行“党建+文化”模式,先后投入70万元在院内外打造了党建文化街、党建文化长廊、党建成果展示厅等系列党建文化阵地,引导广大职工践行善行孝道、孝心为先的行为准则,推动党性教育、廉政建设与爱老敬老文化融合发展。

用“初心”点亮前行路

青松老年公寓的创办,萌芽于一则“老人在家去世多日无人发现”的新闻。杨松青说,这则新闻折射出当今社会养老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让空巢、失独、五保、失能、失智等老人进得来、住得起、生活得好,既是老年公寓党组织工作的重心,也是公寓创办的初心。

基于此,在公寓党总支的主导下,坚持把福利办院贯穿公寓发展始终。目前,对18位困难老人实行了护理费用全免。长沙县北山镇龙军环老人患有癫痫,老公过世得早,儿子还在上学。在一次发病中,倒在炭火里,导致右手烧致残疾丧失劳动能力,公寓免费接收其入住后,老人儿子写来感谢信:“没有青松老年公寓党组织的帮助,无法想象我们母子会过上怎样的生活,只愿用自己的努力来回报你们的恩情!”

同时,以党员职工为骨干,成立失独认亲服务组织和公益服务中心,与26户“失独家庭”结对认亲,开展了“陪父母过生日”“妈妈不哭,孩子就在您的身边”等一系列的暖心活动,为“失独老人”免费提供养老专业服务。

在长沙县青松老年公寓的入住老人中,超过一半属多病、瘫痪等需要护理的老人。按照老人养老特色,这里分为老年痴呆区、半瘫痪区、全瘫痪区、失独区、五保区、自理区、临终关怀区等区域,针对不同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将党建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

一直以来,青松老年公寓秉承“让老人开心,让家属放心”的服务理念,将党建优势转变为服务优势,让亲情服务成为党员职工的共同行动指南。

为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党总支按照“公寓月月有活动、老人天天有笑声”思路,制订了老人年度活动计划,定期组织老人开展棋牌比赛、观看花鼓戏等传统文化节目;各党支部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学上门,每周坚持为老人读书、读报,既丰富了老人的生活,又极大地调动了老党员的学习积极性。

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为激发党员职工的服务热情和效能,公寓党总支通过设立党员公示牌、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强化了党员服务意识。通过积极开展党员公开承诺践诺、夺旗争星、岗位竞赛、技能比武等竞赛活动,不仅提升了业务技能和效率,还打造了一支信念坚定、业务娴熟、一心服务的先锋队伍。

青松老年公寓党总支纪检委员王小灿介绍说,在服务老人的过程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和完善了听取群众意见、民主科学决策等制度程序,严格执行工作检查督办、绩效考核应用、工作效率评估等相关制度,坚持奖优罚劣,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服务质量。

 

治理创新

让“红色血液”融入社会组织肌体——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实行社会组织党建双覆盖、双孵化、双提升

左金阳  沈 汇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组织工作指明了方向。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聚焦新使命,在保留社会组织行业特色、激发社会组织创业活力的同时,不断强化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让党的宗旨、党的纪律和党的价值追求等“红色血液”融入社会组织的肌体,发挥了社会组织在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双覆盖”:将“红色基因”融入发展血液

雨湖区现有社会组织188家,为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社会组织中实现“双覆盖”,雨湖区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工委,将党建工作纳入社会组织年底审核。同时,根据社会组织行业特点,采取单独建、整合建、延伸建等方式灵活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

如由教育、卫计、文体等业务部门指导的社会组织,由各业务部门负责组建和管理,对无业务指导部门的社会组织由民政部门牵头组建,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成立联合党支部进行统一管理。

目前,全区188家社会组织,有党员112名,建立党支部11个,其中联合党支部8个,全区社会组织中有党员的社会组织已100%成立党支部。对没有党员的社会组织,也通过选派党建指导员、联络员等方式,做好联系职工群众、培养推荐入党对象等工作,确保党的工作实现100%覆盖。

“双孵化”:开辟共建共享新路径

“没想到区里不但免费给我们提供这么好的场地,还指导我们开展活动,更没想到一入驻就找到了党组织,这让我们备感温暖。”九华义工协会谢义波说。

进入雨湖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轻松和谐的工作氛围,顿时让人眼前一亮。今年5月,雨湖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0家社会组织入驻其中开展业务和党建 “双孵化” 工作。

为推动社会组织发展,雨湖区创新管理方式,委托第三方,建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孵化基地成立以来,为全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支持、人力支持、能力建设、咨询服务、资源拓展等业务指导,并同步开展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实现社会组织与党组织同步孵化壮大。

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实施每月“五个一”活动,即组织一次集中业务培训、一次专业能力培训、一次社会组织负责人总结部署会、一次党支部活动、一次一对一督导服务。“喜庆十九大 再创新辉煌” “党员走进敬老院”等活动正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是一个集党建指导、社会组织培育、公益资源对接、公益慈善理念传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社会组织和党组织价值同向、目标同向。”雨湖区民政局局长周伟波说。 

“双提升”: 助力社会治理创新

为实现社会组织业务与党建“双提升”,雨湖区正在全区社会组织中开展 “五个一批”行动,即打造一批“指尖支部”,破解党员分散、时空限制难题;建设一批共享阵地,破解设施滞后、阵地不够难题;派驻一批党建工作指导员,破解管理不顺、指导不够难题;实施一批党建引领公益项目,破解经费紧张、动力不足难题;机关支部牵手一批社会组织党支部,破解活力缺乏、创新不够难题,以促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常态化。

同时,在社会组织中开展“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人文型、廉洁型、幸福型”六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促进社会组织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职能作用以及参与公益服务。面对今年6月底的特大洪灾, 20家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不仅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还自发奔赴灾区一线参与救灾工作,面向全区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千余场。

 

守护未来

让每朵花儿都在温暖中尽情绽放——湖南省新邵县提升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帮扶精准度

本报记者 王 铭 通讯员 卿海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地处武陵山片区的湖南省新邵县紧扣关爱服务体系建设,把“精准”固化为制度原则,摒弃“形式思维”与 “随机爱心”,从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和健全救助保护机制两个方面,构建严密的责任制度,从需求出发制订精准方案,让每一朵花儿都在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中尽情绽放。

新邵县民政局局长罗静说,农村留守儿童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握指成拳、共同发力,新邵通过“一网共建、两线互动、三员共管”的工作体系,力求用更多的亲情关爱、教育资源、政府帮扶和社会关注抚慰孤独、陪伴成长。

握指成拳:把精准固化为制度原则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精准是基础,更是工作的入口。

2016年开始,新邵县委、县政府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列入社会治理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范畴。通过在全域范围内组织摸底排查,全县共有留守儿童16078人。从监护状态上看,有1728人处于间隙性无监护状态;从监护质量上看,有2828人监护状况较差;从户籍和就学上看,有33名儿童处于辍学或不在学状态,有274名儿童没有户籍。

面对这一严峻情况,新邵县出台关爱实施意见,“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同时以村(社区)和学校为基础单元,在全县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网,在确保未成年人隐私前提下,实现职能部门信息共享。

新邵县民政局副局长陈晓军介绍说,基础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形成更高效的分工协作,还能做到动态跟踪,不让陷入贫困、辍学境地的留守儿童游离在社会视线之外。

基础数据的完备大幅提升了关爱、保护、帮扶留守儿童的精准度。新邵县从县域实际出发,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了“民政局-乡镇民政办-村(社区)”的救助保障线和“教育局-学区-学校”的教育线,两线通过数据平台互动,实现社会、学校无缝衔接。

同时,将村(社区)民生员定为留守儿童信息员,将学校教师定为留守儿童辅导员,在乡镇民政办和学区配备留守儿童专管员,通过“一网共建、两线互动、三员共管”的工作体系,实现了对留守儿童全方位的监测、预防和服务。

精准关爱:从问题入手让政策不空转

以问题为导向、从需求入手实现精准关爱,是确保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政策不空转的关键。

20167月至9月期间,新邵县针对监护状态与监护质量弱化这一具体问题重拳出击。全县以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学校老师、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为约谈主体力量,对留守儿童家长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上门面谈或电话约谈活动。

一方面,通过约谈,主动正告家长对未成年子女负有不可推卸的抚养和监护义务,主动劝告外出务工人员要尽量携带未成年子女共同生活或父母一方留家照料监护;暂不具备条件的应当委托监护,不得将无监护能力的人作为监护人,不得让不满十六周岁的儿童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另一方面,对于父母或者受委托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的,采取司法干预措施。2016年底,家住新邵县酿溪镇资滨社区的毛某因不履行监护责任,县民政局聘请法律顾问,与社区民警、社区干部一道上门劝告,实现了对留守儿童的有效监护。

目前,新邵县农村留守儿童的保护工作已经常态化,通过调整救助结构,针对工作重点发力,有效解决了帮扶碎片化、交叉化情况。各部门在“织网托底”的政策落实上分类施策、集中发力,不仅对农村留守儿童实行分类救助,建立学区校长帮扶责任制确保辍学儿童上学,将所有无户籍的儿童依法上户,还开展了校园、村治安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校园和留守儿童起居地进行安全隐患大排查,在学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和安全知识讲座,提高了儿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共同发力:以开放思维凝聚专业力量

把社会化做精做深做准,是新邵县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核心技术”,在需要体现“温度”的心理和情感慰藉方面,引导社会力量、专业机构纷纷参与进来。

“相比物质的捐助来说,心理疏导与情感交流,精神培育与文化滋养,可能是孩子们最为渴望的。”新邵县言栗小学校长刘文成说,准确地了解每个留守儿童的需求,深入地把握他们的生活和思想变化,需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言栗小学有学生500余人,其中近80%为留守儿童。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学校主动加强与村、家长的联系,由班主任担任“代理妈妈”,设置“心语信箱”倾听孩子们的心里话;还从未成年人成长规律和兴趣爱好出发建立少年宫,设置了留守儿童之家、爱心书屋、舞蹈室、音乐室等,为留守儿童打造温暖的幸福港湾。

新邵县大同公益志愿者协会负责人蒋志新介绍说,通过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与留守儿童建立结对帮扶,以开展夏令营、文体活动、入户劳动等为切入点,与留守儿童建立起真诚信任、友情关爱的关系,给他们的成长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新邵县和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注于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工作。中心志愿者廖丰华说,有一部分留守儿童渴望爱但又不相信爱,无论是政府、家庭还是社会组织都应该真正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关爱与呵护,让梦想、信心与爱重回他们的内心。

目前,新邵县正在积极引导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作用,对留守儿童常态化开展心理辅导与疏导、安全教育培训与宣讲,同时开设家长课堂,通过授课让家长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们沟通,从专业角度为家长们“排忧解难”。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中国社会报: 湖南省民政系统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局”

92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