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三湘地名行

十八洞村名是怎么来的

信息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时间:2020-05-13 15:57      

每一处苗语地名都有熟悉又陌生的风景

湖南苗族有190多万人散布在湘西吉首花垣凤凰古丈泸溪保靖等地世代与大山为伴的苗民知山成了他们的日常在湘西广袤的大山里地名也被他们赋予山的性格

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那些散在大山深处的地名大多都是苗语记音时常让人揣摩不透这些让外人看来无从下手的苗语地名是苗族开疆拓土融合壮大的佐证它们融进大山繁杂的地形地貌打上民族生活的烙印记录着历史上的大小事件……

四月中旬当我们以苗语地名为向导循着那些熟悉的地方深入湘西却发现了跟以往不一样的新世界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首倡地十八洞因夜郎十八洞得名



到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时下过小雨云雾从山脚升腾一直淹没整个村庄隔远看群山中间的苗寨像挂在云雾之中走入其中鸟鸣阵阵马蹄声声有种世外桃源的安闲

2013这里成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十八洞村也日渐褪去贫困走出大山成为家喻户晓的网红村落和韩国地名里频频出现的并不一样十八洞的并不是基层行政区划名称它也不似我国东南和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称谓而是一个地理实体源自高名山的夜郎十八洞这个独特的村落处在云贵高原最东部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因而村寨周边山林、峡谷、溶洞密布

十八洞村一个只有15岁的年轻村名曾因取名出现过不少小插曲

“八山二田水地无三尺平”在这个平均海拔700米的村落里村寨随峡谷水流狭长散布正因为这样2005年合并村寨时这里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村名我们这里因为地形地貌原因房屋不集中每个苗寨就一二十户人家就将飞虫村和竹子村合并成一个村方便管理”77岁杨东仕至今还记得15年前他们所住的梨子寨和飞虫寨、当戎寨、竹子寨一起合并成一个村时大家僵持最久的就是到底叫飞竹村还是其他?当时梨子寨和竹子寨属于竹子村飞虫寨和当戎寨属于飞冲村它们有很长一段磨合期后来大家统一意见根据村寨周边的自然特征夜郎十八洞来命名才有了现在的十八洞在他的指引下我们在村寨背后找到了这个自然山洞因为该洞正在维护开发只能看到外围它在一处石山下洞口不大但进去探过洞的村民介绍里边有阴河一直通往山的另一面它有四个出入口洞里很多岔洞相连大大小小有十八个之多这里的神秘除却自然的玄妙外还有传说当地盛传古夜郎国先民打败仗后翻山越岭来到这里的深山老林发现了一个能容纳几万人的大溶洞于是他们便定居下来休养生息繁衍后代不管真假这一切都随着时间付诸在地名之中

暮春的十八洞村开始热闹起来村民们刚从排碧赶集回来就立马开门接待一波波远近的游客杨东仕家还未来得及吃早饭就领着客人去喝当地用红薯、玉米等杂粮酿制的米酒网红龙德成奶奶家门口已经摆上新鲜的米豆腐和调料从外地慕名而来的游客都要去她家坐坐看看她家脱贫后的情况从花垣县城、凤凰那边来的游客还专门坐在她家坪前与她对山歌她不厌其烦地讲起脱贫的故事也帮着游客答疑解惑我们这里是梨子寨十八洞村的核心景区游客越来越多我的普通话也越来越好年过七旬的她和老伴一辈子住在大山里这会儿用上智能手机刷抖音看视频一样不落下

这是一个纯苗族村落保留着原始的苗族生态山民们崇拜自然敬畏与之生活的草木那棵长在村寨最顶端的梨树像是这里的它已经驻扎了几百年不管在哪个方位人们最先看到的就是它所以游客们前去总会看看这棵辨识度极高的老梨树与村民们如何相处村子无平地但只要往上爬高一点就有不同层次的风景如果在村口只看到了十八洞那么再爬一个坡就能看到村东南的险峻的夯街峡谷再往上还能看到北部的莲台山林场如今十八洞村正在大搞建设幽静的石板路上只能容人和马匹通行若你仔细观察马驮着砖石哒哒前行赶马人再急切都舍不得抽鞭子这是他们朝夕相处的伙伴也是村民跟动物的相处之道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茶峒原来是客家人住的地方

由四川过湖南去靠东有一条官路这条官路将近湘西边境到了一个地方名为“茶峒”的小山城时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很多人对茶峒心生向往因为沈从文的《边城》苍翠的群山、古老的渡口、清澈见底的清水江、坍圮的白塔、竹缆系的渡船、主人公翠翠和傩送纯纯的爱情……这里有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花垣县茶峒一脚踏三省的边境它与重庆市秀山县洪安镇、贵州省松桃县的迓驾镇一江之隔100多米宽的清水江面上由拉拉渡连为一体这个静谧的古镇尽管被杭瑞高速319国道包围汽车每天奔驰而过可它每天仍是被清水江边的闹腾惊醒

早晨六点雾气缭绕的清水江被木槌敲打衣物的节奏声惊醒紧接着两岸吊脚楼的开门声小渔船的划水声炸油坨坨的吱吱声此起彼伏背着背篓的妇人小碎步走向拉拉渡她要去对面的重庆洪安镇赶集仿佛在这里时光的痕迹很轻

历史上的茶峒地理位置特殊古驿道和清水江水路贯通南北西东是古代中原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清嘉庆八年(1803年)始建茶峒古城时就曾在此设军事机构永绥协由协台率重兵驻守194910中国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原湘川公路大桥被敌人烧毁解放军在两岸百姓的协助下在拉拉渡码头用8只可以拖带小船的娘娘船装成两艘简易渡船载送部队渡河进入洪安现在从茶峒上船到洪安爬上30级阶梯还能看到看到写有毛主席语录的六角建筑和复兴银行遗址这些留存的建筑成了历史的见证

在水运时代相较于湘西其他地方的闭塞茶峒因连通湖南、重庆、贵州成了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三地人民背着棉花、棉纱、布匹、杂货、海味等货物从彼岸而来交易后带着药材、山货、桐油、五倍子等产品满载而归这里生意兴隆往来于此的很多生意人也选择在此定居

这些历史过往都蕴藏在茶峒的地名里它是苗语地名指汉人是窝坨地(四周高中间鸟窝状的地形)即汉人居住的地方在有着31.5万人口的花垣县苗族人口占了总人口的77.3茶峒因为贸易往来成为当地民族融合的窗口自然成为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该地一直以茶峒为名往上溯源清嘉庆七年(1802年)这里称永绥办茶峒保1923年改为茶峒乡1933年改为茶峒镇1934年春天沈从文写《边城》时它仍是茶峒2005花垣县根据沈从文《边城》一书把茶峒改名为边城同年茶峒与大河坪乡合并为新的边城镇共辖19个建制村茶峒曾是沈从文的边城而今却成了边城的过往即便如此人们仍固执地称它为茶峒

而今茶峒仍留存着沈从文边城里的大部分模样:石板古街上清一色的木制吊脚楼错落有致清水江中的江心岛上有翠翠和小黄狗的雕像那些大大小小的乌篷船整齐排列在江中只要想去看翠翠艄公便撑着竹竿靠近翠翠爷爷的拉拉渡仍在迎来送往摆渡人用特制的木槌拉动钢索为两岸村民、慕名前来的游客摆渡若选择黄昏到达茶峒还能看到渔民撒网收网大大小小的渔网里有清水江里独特的角角鱼这时迎着轻柔的江风缓步还能遇上卖凉粉和米豆腐的土著他们会告诉你在边城没有什么矛盾是解决不了的上了拉拉渡或者三省的飞地一切都能心平气和

()德夯湘西峡谷风景的代表

从十八洞出来319国道过排兄村进入吉首市矮寨镇这是一片的世界细数矮寨带的地名不下二十处其中德夯最有名气

是苗语中的峡谷、冲也是湘西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特征苗语称呼地名时习惯性用四字连呼连叫德夯和矮寨他们通常称为德夯矮寨或矮寨德夯事实上这两处地名也无法分开

德夯大峡谷处在云贵高原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是大峡谷自然风光最精彩部分因为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三阶梯向第二阶梯爬升的临界点地理断层造成了壮丽的峡谷地貌在苗语中德夯是美丽的峡谷它的峡谷地质属寒武纪地质年代高原台地边缘岩溶峡谷地貌国际地质界称其为金钉子剖面它甚至跟张家界风景名胜区互为孪生姊妹但它们在地质上又有本质区别张家界属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有明显的阳刚气德夯峡谷地貌却属于石灰岩溶地貌谷深幽长多了几分婀娜之姿如同俄罗斯套娃德夯峡谷中又有小峡谷大龙峡、小龙峡、高岩峡、大连峡、麻风用峡、玉泉峡、夯峡、九龙峡等密布在群山之中峡谷丛生又衍生出溪流密布之景所以真正进入德夯大峡谷时各种自然奇观美不胜收正因为如此百余年来这里先后创造了两个路桥史上的工程奇迹——“矮寨公路奇观世界第一悬索桥

319国道进入矮寨站在制高点向下望就能看到矮寨公路奇观这条19369月全线竣工通车的公路是衔接粤汉、湘桂黔铁路通向西南的咽喉要道六公里长的公路拧成一股股麻花状垂直跌落谷底车辆行使其中就像一场左右移动的竞技游戏需要在水平距离不足100垂直距离440米的空间里连续完成13个锐角急弯稍微把控不好汽车抛锚后果不堪设想一路胆战心惊走完这段弹簧路到谷底时早已晕到九霄云外了这时再往上望横跨德夯大峡谷的矮寨悬索桥不由得再次将心提上嗓子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人类创造的奇迹在这座峡谷中配合得天衣无缝

我们在当地地名专家施云生带领下进入德夯苗寨相对于其他历史悠久的苗寨这个只有百多年历史的寨子稍显年轻它是从峡谷山顶上搬下来的苗寨施云生介绍山顶上的寨子人口太多耕地有限村民时常将牛羊赶至谷底喂养他们发现谷底有着肥沃的土地和水源于是住在山顶的人慢慢搬到谷底定居下来形成现在的村落

春天进入德夯苗寨赶上它最美的季节油菜刚结籽人们正在水田里忙春耕峡谷中密布的小溪流刚刚盛满了水一切都按时序进行着苗寨被周边的盘古峰、姊妹峰、背儿山、四马峰等七座山峰围城一个不规则圆圈往里走鼓乡这里的老人和小孩都会苗鼓是苗乡三代鼓王的诞生地因为不是节庆我们并没有欣赏苗鼓施云生继续引着我们往苗寨深处走去正赶上村民沿小溪盖房子只见一座座新的吊脚楼拔地而起那些建筑用的原木、石砖、瓦砾、沙土都是就地取材房屋保留着青瓦白墙的古朴

村民早已习惯了外人的打扰他们自顾自地干着手头上的农活有的从山里背回竹子正在编织背篓和渔网有的扛着锄头过接龙桥往对面山上挖笋但他们时刻关注着对面山上一听到惊叫声就急忙抬头:那是问天台是屈原写《天问》的地方山顶的问天台是一独立石峰上面有两间屋大小的平台传说屈原到此见到云蒸霞蔚之景不辞劳苦登上山去用三天三夜问了180多个问题写成《天问》屈原是否到此未可知但因传说登问天台的游客不少接龙桥不远处还有落差两百米的流纱瀑布此时游人不多稍显冷清

往回走一小姑娘在卖油炸螃蟹和虾米这是该季节不可多得的物产她直接去小溪里搬动石头捕捉到的三月来德夯最不能错过的还有油炸桃花虫它通常在桃花盛开的三四月出现长相酷似水蜈蚣油炸后放辣椒和大蒜爆炒吃起来香脆可口但若要最快捷融入德夯不得不尝试苗家的一日不吃酸走路打窜的德夯辣椒酸、包谷酸、茄子酸、酸鱼、酸肉等端上桌还未动筷就已挑动味蕾

()吕洞山藏着湘西苗族的信仰

每年农历八月苗族人民从四面八方赶来吕洞山参加一年一度的祭山仪式山歌飘入吕洞山林静谧的深山被热闹打破迎来一年中最为神秘的时刻古老的仪式集祭先祖、祭神灵、祭自然为一体这时苗鼓、苗铃一响穿红色炮衣的巴代雄们手执竹柝和蚩尤铃走上祭台面色庄严肃穆吟唱着苗族古老的歌谣他们迈开有节奏的步伐打着与神灵相通的手势

对山的崇拜是世代山居的苗族人代际传承的信仰地处保靖县的苗疆最高峰吕洞山则被他们视为至高无上的圣山藏起了千百年来湘西的神秘过往

海拔1227米的吕洞山既是一座山峰又是绵亘苗疆300多平方公里的山系初听山名难免让人附会成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实则不然在《清史稿》、《苗防备览》等官方文献中吕洞山名字的由来是因其山体顶端被两个规矩的贯通在最高峰形似也有说法称吕洞山由阿婆山的别称雷公山变音而来但作为苗族圣山当地苗民则亲切地称它为格剖格嬢(niang)”意为阿公山阿婆山也就是苗族先祖的山

在吕洞山神秘之风从古吹到今太多传说在这里游走还未靠近它当地人就迫不及待地告知:吕洞山周围有五行苗寨何谓五行?自然是与之对应的金、木、水、火、土相传炎黄大战后蚩尤的最大的一只部队兵败新进至此重组分支在吕洞山区的分山而居苗族先辈们围绕吕洞山巧妙地布下夯吉村金寨、梯子村木寨、吕洞村水寨、大烽村火寨、十字坪土寨在兵荒马乱之际这五个苗寨恰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但也有人提出五行苗寨是把苗族太阳历和世居于此的吴、龙、廖、石、麻苗族五大姓对应起来

带着探秘心态在弯弯绕绕地盘山公路上行使十多公里进入夯吉水寨这个名副其实的水寨依山就势建在山脊上青色的瓦房在溪流纵横的山水间错落那些自苗族迁徙至此种下的树木需几人合抱它们沿着溪流蜿蜒形成古老的风水林奇观水寨往下就是十字坪土寨流经寨前的金洛河在这里弯成太极图形河堤上的水田依流水造型无意中形成巨大的八卦阵道法自然的玄妙在这里用到极致

作为吕洞山系它又是湘西境内峒河和涂乍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发源于主峰的金洛河北流涂乍河汇入酉水另一条吕洞溪注入武水北源峒河成为苗疆东缘南北台地的结合处如此神奇的山水和信仰结合又为苗疆增添几分神秘色彩

离开吕洞山时多云转晴透过车窗远望云雾散开吕洞山终于露出了标志性的

()在默戎镇沿焦柳线走进原生态苗寨


春天再次跟古丈县默戎镇邂逅这个曾经为很多人缓解过城市焦躁症的镇子更适合缓步慢行但这次我们脚步匆匆寻地名而来

默戎苗语中有龙的地方该地名因村寨的河对岸有一处突出的石壁形状像龙的鼻子和嘴巴且常年水滴不断取名默戎当地苗民称之巴默戎即我们熟悉的龙鼻嘴

默戎镇政府驻地在墨戎苗寨这个有着湘西小千户之称的苗寨是湘西古丈的南大门不管什么时候只有对了歌、喝了酒、击完鼓才能进入其中将近中午从山里归来的村民放下背篓掏出鲜笋拿出鼠曲草准备做粑粑这个季节这些山野味道能吸引不少游客进入墨戎苗寨时光仿佛静止穿苗服的人们慢悠悠踱步戴老花镜的阿婆们坐在石板台阶上做苗绣见游客靠近她们挪挪身子腾出一点点过道

跟其他苗族村镇相比默戎镇有慢火车穿镇而过焦柳线上的龙鼻嘴站和万岩站都落在该镇串起了墨戎、吾恋、夯娄、夯吾、盘草等传统苗寨从龙鼻嘴站经墨戎苗寨往万岩站遇见原生态的吾恋苗寨这里300多户人家有一半还居住着上百年的老木屋我们凑近时正巧碰见村民架长梯在瓦背上检修漏洞村里老人告知这是明清时期就存在的村寨已有六百多年历史隔远看这个寨子的地形如一条鲤鱼村寨聚居地正是鱼腹处以前村寨的布局不是这样鱼头处是石姓苗族后来他们搬下山了”68岁的石先生介绍这个小村落苗族和土家族混居以罗、杨、石三大姓为主

穿行吾恋苗寨像跟慢火车赛跑火车从头顶轨道驶过几次在空旷处与我们相遇但我们追不上它出吾恋苗寨过万岩站再走一公里就是盘草村它由盘槽演变而来苗语狭窄山湾该名字的由来是因后山溪沟有一岩石颇似盘膝而坐俯视寨子的老者村寨山坡上种了一大片古丈毛尖临近谷雨节气茶树经过半年休养生息翠绿的芽叶肥硕柔软采茶人正忙着采摘茶叶赶制上好的谷雨茶就在茶园旁边养蜂人也忙碌起来油菜花谢了他需要挪动蜂箱让蜜蜂去山里采摘其他的野花蜜

从盘草村进入牛角山头的夯吾苗寨浮躁的心顿时安定下来这是个被古阳河环绕的原生态古村落寨子里木质吊脚楼沿溪流蜿蜒展开苗语夯吾美丽的小溪边它曾是明代苗疆边墙之外的化外之地因而完整地保留着苗族的风俗传统和一系列宗制这里还留存着全国最大的苗鼓和尚未被汉语同化的纯正苗语如果想探知苗族的神秘去这里就对了

()泸溪沅水边除了浦市还有盘瓠传说的系列地名

沅水从南往北流过来到浦市了个大弯这个离泸溪县城二十公里千年古镇自宋以来就是湘西地区的重要码头明清时它已成为苗疆边陲商贸的一朵奇葩

旧时浦市是湘西通往外界连通水路和苗疆古驿道的枢纽也是通达川黔的重要驿站天下熙熙皆为利外省商人纷纷来此设铺建屋山西人吉氏在吉家头建起三井三堂十二房联排窖子屋这个从卖桐油、木材起家积累万贯家财的富商被当地人誉为田联大院三座半门望三千八百担从山东来的李氏建院子书屋修祠堂江西来的周氏建起了周家大院还有瞿、唐、康、杨等富商也在此定居其中最长的唐家弄就是唐姓商人宅院浦市一时间繁华无两不过两平方公里的街区分布着三街四十五巷六座古戏楼十三省会馆五十多家有着高封火墙的窨子屋七十二座寺庙道观九十多个作坊二十四座通江码头

那时等待装舱起货的竹筏商船密密麻麻泊在沅水边最盛时曾停靠了三百多只商船当地地名专家刘云介绍当时浦市是个巨大的中转站每天接连靠岸的船只卸下五花八门的货物有从下游运回的淮盐、布匹、花纱、瓷器、日用品也有上游四川、贵州水路与旱路运来的朱砂、水银、苎麻、五倍子、桐油等这些货物换大船转运去下游而浦市的生铁、毛钢及白蜡、桐油、纸张、鞭炮、铁壳猪等土产从二十四码头上船沿沅江进洞庭、下长江远达江浙闽广诸省

但这样的繁华已不再1934沈从文从北京回凤凰看病重的母亲在浦市上岸换古驿道回家时曾在《泸溪·浦市·箱子岩》里提到浦市这是一个经过昔日的繁荣而衰败了的码头如今千帆过尽的浦市有些苍凉沿江的街巷还留存着当时的痕迹那些白墙黛瓦的明清古院落滴水相连飞檐相望像一个守着历史的老者街道上卖杂货的人家仍坚持用木制百宝箱陈列货物做称的王保喜家守着传了四代人的手艺只有叫卖桐子叶粑粑的商人已经通过电商再次将土特产销往全国各地

浦市作为地名由来已久是南方极为常见的地名用字它跟民族历史、地理有关周振鹤在《中国方言与文化》一书中提及“‘音近义同很可能都出于古越语的同一个词但刘云给了另一种解释他带我们走向浦溪河并入沅江的出口浦市地名也许因浦溪而来因为它处在浦溪出口浦市地名的来历或许有很多提法但它始终跟水有关因水而繁华成市

而在泸溪县城和浦市之间盘瓠和辛女的神话故事演化而成的地名也沿江密布古时期高辛帝的女儿辛女和神犬盘瓠结为恩爱夫妻生下六子可有一天儿子们得知父亲是神犬将其杀害辛女悲痛欲绝四处寻夫未果最后化成了沅水边的望夫石地名专家张宗南介绍从县城往浦市方向三公里左右该神话里提及的地点大多成为沅水沿线的地名将盘瓠引到山冲的地方称为引狗冲现演变为引家冲六兄弟打死盘瓠的地方打狗冲将盘瓠拖下山撂在坨里撂狗坨现在称黄狗坨盘瓠被抛到沅江上长潭称为抛尸潭除此之外还有辛女搁置木船的悬岩坎“石壁仙舟”放织布机床的岩孔“机床岩”荡船直下寻夫的八里长滩“辛女滩”滩尾上的高岩坎“狮子岩”另外仙人屋辛女岩“辛女溪”“箱子岩”“马嘴岩”“鹰嘴岩”以及现在的刘家滩等都跟这神话有关

()在凤凰跟着地名寻历史



在凤凰县11679条地名里有不少带的地名它跟南方长城相关这些串起来的军事地名折射出一部苗族人民反抗压迫的斗争史

南方长城原是苗疆边城是明清时期朝廷平息凤凰境内外苗族抗争的历史产物它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三年(公元1554年)竣工于明天启三年(公元1622年)明末至清嘉庆年间湘西战事频频苗民揭竿起义摧毁了苗疆边墙1795乾嘉苗民起义爆发清朝在镇压苗民起义的同时又在边墙旧址修筑新防线凤凰厅同知傅鼐向朝廷奏请在凤凰境内沿明代遗址修复边墙尔后又向北延伸在凤凰厅城四周及至麻阳岩门、泸溪狗爬岩修筑围墙、碉楼、关门、栅栏、哨台等形成了一条由1176(其中凤凰境内有848)汛堡、碉楼、屯卡、哨台、炮楼、关门组成的军事防御体系南方长城面对以腊尔山为中心的苗族聚居地略呈弧形南起与铜仁交界的亭子关经王会营、黄丝桥、落潮井、浪中江、鸭浪营、宜斗营、乐豪、全胜营……一直到保靖的涂乍河边止逶迤190多公里它把湘西苗疆南北隔离开以北为化外之民生界规定苗不出境汉不入峒禁止了苗 、汉之间贸易和文化交往

明清以来苗疆长城不断遭到破坏而今只能看到时断时续的城墙和一些保存完好的城堡但是凤凰山、凤凰营、鸦拉营(阿拉营)、得胜营、旧司坪、拉毫营盘寨等跟南方长城有关的地名却得以保留下来提醒人们记住这段历史

这些地名中拉毫营盘寨仍保留着南方长城的风貌是清朝的驻军处与全胜营相邻包括坉上、营盘、店上、卡上四个自然寨站在屯堡之上东可俯瞰全胜营、凤凰厅城南可远眺阿拉营王会营北可遥望苗疆边墙外都里、廖家桥、落潮井的苗乡是非常重要的军事据点如今的拉毫营盘寨不仅仅是保存完好的南方长城一角它本身的石头寨建筑也成为一道风景当地村民告知这里盛产青页岩农户房屋和路、坪坝全用石头垒砌就连屋顶都用石板遮盖这些细薄的石块整齐划一看不到任何泥沙粘合的痕迹完全是一块一块叠成这座石头寨子依山而建每家每户都有特定的地势几乎没有雷同



信息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十八洞村名是怎么来的

12118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