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衡阳市民政局 时间:2021-09-18 14:06 大 中 小
为民办实事,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切入点、落脚点。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耒阳市民政局聚焦主责主业,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践行 “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社会救助政策执行、困难群众服务、日常管理等方面精准发力,及时有效解决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问题。
救助政策送到家,幸福指数在提升
今年2月,在完成2021年城乡低保全员提标的基础上,该局主动组织对因病、因残、因学等原因存有致贫致困的特殊困难家庭进行摸排复核。通过入户调查、核实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况,排出刚性支出较大的家庭785户1745人,并对这些家庭通过核减刚性支出,及时上调了家庭最低生活月保障金额,上调后的标准于3月起执行。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提高有效解决了上述困难群众在就医、就学等方面的困难,使这些特殊困难家庭再次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主动上门、主动发现、主动服务,困难救助一个不能少
为了确保所有困难群众都能及时得到应有的救助,在广泛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的同时,该局还加大了对救助边缘户的入户排查工作,通过主动上门调查摸排,变“社会救助被动受理”为“主动发现、主动救助、主动服务”。今年以来,该局结合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脱贫成果“回头看”行动,组织各乡镇(街道)进行了多轮摸底排查,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人员,积极协助第一时间提交申请,及时纳入相应救助范畴。1至8月,全市累计新增农村低保1602户3072人、城市低保132户189人、特困供养223人,有力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与此同时,该局还启动困难群众动态管理监测预警机制,在全面监测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存在返贫风险的已脱贫人口、存在致贫风险的边缘人口的基础上,将患有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的困难群众、登记发证残疾人全部纳入到监测范围,并逐步扩大到低收入群体。通过监测摸排,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落实相应救助措施,对暂时不符合救助条件的建立台账,长期跟踪关注。
及时了解及时解忧,照护服务暖民心
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保障工作,让耒阳市市困难群众获得更多保障,该局积极推行“资金+物资+服务”的救助模式,指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与村(居)民委员会、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人签订四方照料服务协议,为全市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定期探视,确保他们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全市6000多名城乡特困对象购买了住院期间护理保险,有效解决了特困对象住院期间护理难题;为全市1.5万余名60岁(含)以上的城乡低保和特困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保险。通过这些利民举措,有效解决了特殊困难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耒阳市民政局 张如军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