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新湖南 时间:2017-07-20 00:00 大 中 小
新湖南客户端2017-07-19 21:22:18
实习生黄梅 通讯员 张竹 戴鹏程 记者周红泉
导读
这是一次寻根之旅,也是感恩之旅、文化之旅。
24名被领养到美国的孩子回到中国,带着他们的爱心和感恩之心组成“爱心回馈”义工团,寻找他们生的起点和文化的根脉,感受爱、传承爱。
7月19日,记者在湖南省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见到了他们,分享他们的故事。
回到生的起点,在寻根中感受爱
16岁的小玲中文说得很好。“在这里,跟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玩得很开心。”小玲笑得很灿烂。
10个月大时,小玲从株洲市儿童福利院被领养到美国芝加哥,其养父母是美籍华人,平时一家人聊天时,都会中英文混搭交流。每两年,养父母会带小玲回到中国,到不同城市感受当地的风俗和文化。
对她来说,参加这次“爱心回馈”义工志愿活动,和福利院的孩子一起包饺子、做手工,洗孩子们的尿片,感受福利院阿姨照顾孩子们的精心和细心,她觉得意义非凡。
“很感动,我们以前在这里,也是被阿姨们这样呵护着。”小玲说,现在的家里还有一个妹妹,是养父母从长沙收养的,姐妹俩关系很好。她马上就要读高三了,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回中国看看。
小玲和伙伴们组织了28名福利院孩子到市区里看电影,“我们看的电影是《神偷奶爸3》,当看到孩子坐到大巴车上时发自内心的兴奋劲,心里也特别高兴。”小玲说。
株洲市儿童福利院院长熊辉介绍,自福利院建立以来,已有700多位福利院孩子重新回归家庭,享受一个完整家的温暖。
喜欢湖南菜,在感恩中传承爱
现场,孩子们纷纷拿出手机来展示自己的全家福照片。记者注意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显得自信而阳光。
除了小玲外,还有6名被收养的女孩来自湖南。他们虽然不能吃辣,但很喜欢干扁四季豆、番茄炒蛋等湖南菜口味。
岳阳女孩小慧说,她的养父母是地道的美国人,家里还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密歇根州的兄弟,养父母非常疼爱她们,一家人生活得很开心。
“这次回到中国,看到的都跟自己一样是黄皮肤、黑眼睛,有一种找到自己根的感觉。”小慧说,她内心充满对这片土地和生父母的感恩。
湖南省收养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在三天的义工体验中,义工团的孩子拿出自己的零用钱,在超市买了价值7000元的奶粉等食品送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还募捐了4万多元善款,给福利院置办新的硬件设施。
据了解,“爱心回馈”义工团是由中国儿童福利和收养中心与(美国)国际中华孤残儿 童基金会共同联合举办的助孤活动。
新闻链接:
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启动“全纳教育”项目
新湖南客户端7月19日讯(记者周红泉 实习生黄梅 通讯员张竹 戴鹏程)7月19日,株洲市儿童福利院举行了“全纳教育”启动仪式。由湖南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株洲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顾峰共同揭牌。
全纳教育”的概念于1994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提出,其内涵在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无排斥、无歧视的教育。据介绍,与其合作的北京春晖博爱儿童救助公益基金会所推行的全纳教育是目前国内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最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之一。
这个团队是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十来名教育专家组成,他们通过建立婴幼儿、学前和青少年等多方式,全力提升儿童福利院在护理、康复、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水平,全面更新教育理念,并让患有残疾的儿童得到有效的康复和教育。
2017年7月9日基金会共派出了10多名老师的强大培训团队来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进行为期10天的建点培训。培训老师们面对面、手把手地为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参与各个项目的工作人员传授知识,白天授课,晚上开会、创设项目教室环境,旨在为株洲市儿童社会福利院一套系统化、全面化,真正适合于福利机构孤残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