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信息公开>工作动态>头条新闻>头条新闻4

改革开放40年——湖南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时间:2018-11-16 00:00      

  (《红网》  2018年11月16日)

 

   今日上午9:30,湖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游劲民出席发布会,介绍改革开放40年来全省民政工作成就,并答记者问。

  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唐白玉发布新闻。

  改革开放4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民政系统坚持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创新,民政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概括来讲,主要6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已建立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与社会参与的“8+1”社会救助体系。
  规范城乡低保管理。1999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人数由1999年的15万人增加到188.6万人,年资金总量由1亿元增长到66亿元左右,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从38元提高到338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从23元提高到195元,全省实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稳步推进兜底脱贫。2014年实施全省低保最低指导标准,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17年开展农村低保对象和兜底脱贫对象认定清理整顿,90多万名农村低保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均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并实行分类保障,建立长效帮扶机制,“两不愁”“三保障”正逐步得到解决。
  提升特困供养水平。2007年我省出台《湖南省〈实施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2014年转变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障范围覆盖到农村五保、城市三无人员,全省共保障约38万人,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费标准按不低于当地城乡低保标准的1.3倍发放。
  完善临时救助制度。2009年建立临时救助制度,2014年起开展“救急难”试点,临时救助人数由30万次增加到100万次左右,次均救助水平达到855元,同比增长71%。
  加强流浪救助管理。2003年由收容遣送制度变革为关爱性救助制度,全省建成救助管理站118个(含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17年救助25万多人次。
  健全经办工作机制。建立低收入家庭收入财产核对机制,实现乡镇街道“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平台全覆盖,建设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929所,社会救助工作更加专业,办理更加便民。
  二、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全省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完善政策体系。颁布《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制定出台《湖南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购买服务、信贷扶持、税费减免等30多项政策。
  加强设施建设。集中财力办大事,建成市县福利院136家、农村敬老院1921所(区域性中心敬老院20所)以及日间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农村五保之家、社区小型养老机构、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等基层为老服务设施1.2万个,民政部门资助建设养老床位30万张,全省养老床位总量达到41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达到33张。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简政放权,指导市县开展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养老服务市场化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等改革,推动100多家公办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引导建立民办养老机构367家。
  提升服务质量。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建立省级社会养老孵化基地,连续举办5届湖南国际老年产业博览会、两届老年服务产品设计大赛,推动养老产业繁荣发展。
  三、社会治理创新活力彰显。
  规范村居换届选举。修订出台《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和《湖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1987年以来,全省共进行了10次村委会、9次居委会换届选举,2017年全面实施村居委会同步换届选举。
  深化基层民主自治。开展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清理修订工作,丰富村(居)民主协商议事形式,实现村(居)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城镇居委会和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分别达到98.6%和97.8%。2017年开展村务公开“亮栏行动”,建立和完善村(居)务标准化公开栏2.3万个,规范村(居)务信息公开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推动乡村自治、法治、德治融合发展。
  加强城乡社区建设。启动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在9000多个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全省村级运转经费年均标准由2013年3万元增长到目前9万元,社区综合服务活动场所面积由90万平方米增长到230万平方米,基本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相衔接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社会组织监管规范有序。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南省行业协会管理办法》《湖南省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促进办法》,2013年起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等4类社会组织进行直接登记。取消社会团体分支机构审批、下放基金会审批,完成2493家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工作。
  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140个,全省社会组织总量达到3.48万个,年均增长超过10%。
  加强社会组织监管。规范年检、评估机制,2018年开展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专项行动,取缔和查处非法社会组织162个,查处社会组织违法活动80起。
  深化社会组织党建。省级成立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建立党建服务中心,指导全省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
  五、行政区划调整稳步推进。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稳妥推进行政区划调整。
  加强区划管理。上世纪80年代,完成撤公社建乡镇、撤地区建市改革任务,全面实行市管县体制。1995年完成撤区并乡并镇改革。2015年完成全省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全省乡镇数从2063个合并为1539个,减少524个;建制村数从41595个合并为24153个,减少17442个。
  加强地名管理。1980年和2014年两次进行全国地名普查。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全省共普查地名198万条,入库地名176万条,建成省市县三级地名信息库,以及全省区划地名管理服务平台、地名地址云服务平台。
  加强界线管理。1996年以来,圆满完成省级界线和县级界线勘定任务,共勘定省界6条,勘定县界308条,总长1.82万公里,共解决边界争议2300余处,约3500公里,切实提高了依法治界管界和平安边界创建水平。
  六、基本公共服务提质扩面。加快民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宽服务对象,培育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方式,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
  发展儿童福利事业。2010年建立孤儿保障制度,2016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机制,目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70余万名,建成留守儿童之家4200多所。全面保障2.4万名孤儿基本生活,集中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每人每月达到1200元和800元。
  保障残疾人福利。2016年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目前覆盖目标人群80万人,每人每月分别达到64元和57元。
  深化殡葬事业改革。在全省建立殡仪馆84所、经营性公墓90个,指导14个市州建立惠民殡葬政策,实施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和重点优抚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今年在全省部署开展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工作,联合13部门全面整治公墓建设管理、殡葬服务市场、殡葬陈规陋习等突出问题,推动全省2.01万个村(居)修订村规民约,2万多个村(居)成立红白理事会,摸排整改问题1.25万个,绿色文明、节地生态殡葬逐成新风。
  规范婚姻登记。2003年我省婚姻登记体制改革以来,全省大力推进婚姻登记机关标准化建设,现有婚姻登记机关148个,2017年全省共办理结婚登记46.5万对,离婚登记17.9万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建设阳光福彩。1987年开始发行福利彩票,年销量从1988年的732万元跃升至2017年的89.03亿元。截至2018年10月底,已累计销售695.7亿元,筹集公益金204.17亿元。
  加快慈善事业发展。深入贯彻落实《慈善法》,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慈善工作网,创建公益慈善品牌项目120多个,建设慈善超市700多个。
  经过40年的改革创新,全省民政政策体系日趋完善,服务职能日益拓展,救助管理不断精准,更多人民群众通过民政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湖南民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顺应三湘父老的美好生活向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奋斗,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闻发布会完毕,下面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红网记者:困难群体脱贫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我们对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方面有哪些新举措?尤其是对贫困人口中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如何确保他们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省民政厅副厅长陈慈英答记者问。

  对照党中央国务院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部署,民政部门承担“社会兜底保障一批”任务,全省216万未脱贫人口中,低保、特困人员较多,部分还是重病重残对象,为此湖南民政联合7部门专门制定《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重点做好5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精准救助。在2017年农村低保和社会保障兜底对象清理整顿基础上,今年又开展城乡低保专项治理,通过全面推行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加强动态管理,将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不再符合条件的及时退出,确保精准识别、精准纳入、精准退出。
  二是完善政策制度。对未脱贫建档立卡对象中的重度残疾人、智力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经申请可参照单人户纳入农村低保。对家庭成员因重病重残和教育增加刚性支出的,或必要的就业成本,在核算家庭收入时适当扣减。建立低保渐退机制,脱贫攻坚期内,对纳入农村低保的建档立卡对象,人均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后,允许不超过一年的渐退期,待稳定脱贫后再退出。
  三是加强政策衔接。坚持“符合条件,互相纳入”原则,加强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街接,推进基本生活救助与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政策协同,综合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
  四是实行兜底保障。我们在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过程中,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低保、特困人员全部认定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分3类进行保障。对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经济收入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实行全额兜底保障;对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有一定经济收入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和一段时间内可望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实行差额兜底保障,确保他们在小康路上,一个都不掉队。五是加大帮扶力度。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建立一户一档,明确帮扶措施,切实解决生活生产困难。

  湖南经视记者:湖南也是人口老龄化大省,请问我省今后如何深化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满足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游劲民答记者问。

  湖南1996年就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00多万人,占到全省总人口的18.16%,已经呈现出规模化、高龄化、空巢化等特点。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系列指示批示,党的十九大进行了战略安排,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我们下步重点抓好5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政策创制。依托养老服务综合改革,深入开展社区居家养老、医养融合、养老合作等工作试点,及时总结经验,指导全省实践。
  二是加强设施建设。大力支持市县福利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等为老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兴办养老机构,力争到2020年底,全省每千名老人养老床位达到35张,民办养老床位占比超过50%,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到100%和60%。
  三是完善农村养老服务。加强农村留守老人关爱服务,支持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不断完善农村养老服务网络。
  四是激发养老市场。实施互联网+行动,推进养老与文化、旅游、生态等产业融合,培育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品牌,鼓励开展连锁化经营,形成示范效应。
  五是提高养老质量。深化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发挥省级养老机构孵化基地作用,加快完善全省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争取为广大老年人提供静心舒心的养老环境。

  新湖南记者: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请问民政部门如何结合部门职能推进乡村治理创新?

  省民政厅副巡视员游劲民答记者问。
  我们坚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里相关政策,紧紧围绕湖南乡村振兴,我们牵头,联合组织、司法、财政、农业农村、文明办等单位制定实施《湖南省乡村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
  一是开展村级组织夯实提升行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实施“头雁培训计划”,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村级综合服务平台和乡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
  二是开展村级民主制度健全行动。清理规范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决策和监督机制,探索开展村干部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用“一事一议”机制开展微治理、微建设、微服务。
  三是开展村级公共服务完善行动。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体系和农村特殊群体关爱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互联网+村务”、电商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平台进村部。
  四是开展村民自治实践深化行动。深化村务公开“亮栏行动”,推进村民自治机制创新,到2020年实现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微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县市区全覆盖。弘扬文明新风,推行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推动移风易俗。
  五是开展实验示范单位创建行动。每年资助创建20个社区治理创新实验区和100个农村“幸福社区”。
  本次直播到此结束,感谢观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改革开放40年——湖南民政事业改革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9210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