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
第0426号提案的答复
唐灵芝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幸福指数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养老服务体系取得了较快发展。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创制,促进转型发展。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下发《关于实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的意见》后,省民政厅联合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人社厅出台了《湖南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湘民发〔2019〕29号),明确通过“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提质升级一批、转型发展一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能力。2020年,省政府将“新建养老床位5000张以上,其中护理型床位占80%以上”纳入民生实事工程。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帮助提质增效。每年省级通过彩票公益金、地方债券资金、专项财政预算资金用于资助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和护理区改造,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建设。从2017年开始,省级安排了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农村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运转。在分配项目资金时,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深度贫困县基础设施建设省级以上予以全力资助,运转经费安排时贫困县市在其他县市区的基础上提高10%。三是开展专项行动,提高服务质量。2017年以来,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连续三年开展了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专项行动,对基础设施差、入住率低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予以关停关转,整顿了2900多个重大风险隐患,出台了7个省级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公示了1937家符合《养老机构基本规范》名单。四是加强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服务。2013年以来,为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省级每年投入600万元以上组织和资助市州开展养老从业人员培训,每年省、市、县、机构四级培训10000余人次。2019年省民政厅委托湖南软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发了湖南省养老护理人才培训平台,探索开展远程教育培训模式。同时各市县通过建立人才队伍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到养老服务。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您在提案中提到的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如老旧敬老院设施设备陈旧、护理人员紧缺且综合素质不高、安全风险较大等。我们将根据《湖南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提质升级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结合您的建议,针对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做好如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强规划建设。新建一批能辐射周边5-6个以上乡镇的中心敬老院,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老人集中供养需求;改扩建一批有失能失智人员生活照护、医疗护理、康复服务等养护单元的敬老院,增强长期照护功能;提质升级一批基础条件较好的敬老院;推动一批敬老院转型成为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 将服务功能弱、供养需求量小的转型为农村互助养老服务设施,重大隐患无法消除的敬老院予以关停,形成县、乡供养服务设施相衔接,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功能基本完善的特困人员养老服务兜底保障体系。二是推行社会化改革。在强化老年人福利机构兜底线、保基本职能,保障特困老人的集中供养需求前提下,推进老年人福利机构和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实施公建民营,培育发展一批能够承担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任务的连锁品牌机构,积极探索县域“1+N”(县级老年人福利机构联辖区内敬老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管理体系,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三是提高服务质量。落实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主体责任、乡镇人民政府属地责任、民政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消防安全设施设备改造,推进市县安联网建设。防范“保健”市场乱象和非法集资风险。建立健全养老机构评价体系,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推动养老服务质量提升,持续提高养老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开展医养结合,满足特困老人基本养老服务需求。加强服务质量管控,制订基本服务目录,开展第三方评估。四是加强队伍建设。积极培养职业化敬老院院长和为老服务社工,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到2022年,全省发展2000名以上为老服务社工,50%以上敬老院院长职业化,所有养老护理员持证上岗。五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发展“互联网+养老”“物业+养老”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六是推进养老机构延伸服务。对有条件的养老机构,鼓励和促进其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将基础条件好的敬老院转型成为乡镇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周边农村分散供养特困老人、留守老人和其他困难老人提供基本照护服务。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民政厅
2020年6月19日
联系单位与联系人:湖南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贺榕
联系电话:0731-84502246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276号
邮政编码: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