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第0462号建议的答复
莫益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合理引导社会资金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综合省发改委、省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和省银保监局等相关会办单位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党政高度重视,部门协同发力下,有效推动我省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市场供给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国务院多次发文进行部署,民政部等部委密集出台相关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将养老床位建设纳入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监测指标、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等范围。市县党委政府在推进产业立市、产业强县中,将社会养老作为重点服务业优先发展。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我省除政府兜底性养老外,多样化需求激活了各类市场主体。从我省来看,建立省级社会养老孵化基地,指导全省12市州开展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在64家公办机构开展公建民营运营体制改革,不断优化养老产业发展环境。中南传媒、华润集团等国企已经布局,泰康等集团已经试水,吉祥人寿、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逐步参与,省供销联社、省林业局等一些事业单位正在投资兴建。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有的养老机构已经做成品牌,形成制度、模式输出,开展品牌化、连锁化经营,有的已立足湖南、辐射全国。二是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在贯彻落实国家文件精神中,全省围绕扶持引导社会力量投资举办养老服务机构,相继在规划用地、金融信贷、税费减免、水电气热、人才培养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在疫情防控中,省民政厅出台了《应对疫情影响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资金补助、减免公建民营机构场地租赁费等,全力支持民办机构复工复产,尤其2013年制定实施民办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制度,同时通过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进入快车道。省发改委将“发展养老服务”作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十四五”规划。将“扩大民间投资”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点内容,谋划推动建立完善投融资在线对接平台,畅通项目主体和融资机构对接渠道,助力社会资本融资。省发改委会同省民政厅、省卫健委结合我省实际印发了《关于促进普惠养老城企联动项目实施的指导意见》,强化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管理的监督检查;指导各市州编制《“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形成财政资金、社会资本等多元结合的投资建设格局。2019-2021年我省普惠养老城企联动专项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3.6亿元,支持92个项目,新增普惠床位6.8万张,带动社会资本55.3亿元,其中2019年安排资金1.8亿元,项目10个,带动社会资本9.3亿元;2020年安排资金5.8亿元,项目34个,带动社会资本26.7亿元;2021年安排资金6亿元,项目48个,带动社会资本19.3亿元。三是金融支持不断加强。2019年9月,省银保监局印发了《关于推动银行保险机构支持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发展试点实施意见的通知》,督促各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强社区养老服务业支持力度,优化信贷服务,满足社区养老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重点支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运营规范、市场口碑良好的行业内领先养老企业发展,助力培养一批能够可持续发展的、有活力的品牌企业。银行业机构积极支持养老产业金融投入,推动养老机构稳健发展,持续提升养老产业金融服务质效。同时,省银保监局组织对开发银行和六家大型商业银行湖南省分行等七家银行机构养老机构贷款开展了重点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截至2021年末,七家银行支持民办养老机构贷款客户数量、余额分别约占支持养老机构贷款客户数量、余额的95%、35%,其中开发银行省分行立足自身职能定位,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养老机构力度居全省第一。一方面督促开发银行积极配合总行设立养老专项贷款,认真落实总行提出的“十四五”推进实施养老业务“331工程”工作目标:即培育300家养老龙头企业,支持300座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放1000亿元养老专项贷款,在贷款期限、贷款定价等方面给予了养老贷款多项优惠支持政策;另一方面督促大型银行通过内部、外部双向发力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对内从资金转移定价、收入补贴、尽职免责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提高分支行发展业务积极性;对外大力实施减费让利,下调贷款利率下限、主动承担评估费和抵押登记费,为民办养老机构降低支付手续费,继续落实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给予民办养老机构“真金白银”的优惠。四是监管机制不断完善。联合公安、金融监管、市场监管等部门,制定了防范和处置养老机构非法集资的系列政策,形成了高效联动、处置及时的全链条风险管控机制。下发《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事前监管,加强养老机构登记备案管理。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强涉养老内容广告监测,打击虚假广告宣传。强化事中监管,联合市场监管、住建、卫健、金融监管、消防等部门开展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强化事后监管,实施“黑白名单”制度,将涉嫌非法集资的养老机构负责人纳入边控范围。市场监管部门对违法违规的养老机构指导督促变更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或者劝其注销登记,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营业执照。对符合规定列入情形的,依法依规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并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湖南)依法对外公示,实施联合惩戒。加强舆论引导,牵头开展“敬老防骗、你我同行”敬老月系列活动,通过制作动漫、公益广告等在社区、地铁、公交站滚动播放,开展大型集中宣讲活动,张贴发放传单、海报、展板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同时,拍摄“1+4”防骗警示视频,开发和推广使用“养老防非”App,有效增强了老年群体识骗防骗能力。
下步,认真吸取您的宝贵建议,结合工作实际,做好如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创新金融扶持。大力推动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改进完善养老领域金融服务,加大对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拓展沟通渠道。开展银企牵线搭桥行动,联合银行开展信贷培训,搭建投融资对接平台,推进民办机构与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衔接互动,促进沟通、增进互信。拓展抵押范围。鼓励财政进行担保,引导金融机构对产权明晰、管理规范、诚信度高、偿债能力强的机构,可以用知识产权、养老床位、银行流水、预期收益等作为抵押物进行贷款。拓展信贷服务。加强贷款利率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对资质良好的小微机构,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机构,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通过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还款等方式全面支持。优化金融服务。重点依托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保险、基金机构,引导信贷资金向养老服务领域配置。督促银行机构持续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做好项目建设与服务的业务隔离;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探索和创新针对机构养老、社区养老等客户的信贷服务。督促银行业机构对接政府职能部门,批量获取养老行业客户名单,积极营销拓展客户,尽力满足客户融资需求以及做好结算、个人业务等各项金融服务,力争实现金融支持民办养老行业整体服务能力的稳步提升。二是进一步激活养老市场。建设养老项目。督导各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地制定养老服务发展“十四五”规划,着力推进功能合理、适用需求、床位适中、质量优先的小微型养老机构建设,杜绝贪大求洋、脱离需求的大机构建设,研究编制好省级“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根据目标任务,统筹多方资金,推进普惠养老项目实施,督促各市州在项目建设用地、资金、环保、消防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加快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普惠养老服务机构。加大预算内资金争取力度,并指导各市州进一步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通过优化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体系有序健康发展。培育养老消费。塑造新型养老孝老敬老人文环境,规划公办养老机构做强兜底养老服务,推动社会老人入住民办机构,支持民间资本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互联网+行动、社区居家养老等,培育养老消费群体。培育养老产业。拓展民间资本进入渠道,深化公办机构运营体制改革,鼓励企事业单位利用国有资产改扩建为养老机构,支持社会资本通过BT、BOT、TOT、PPP等投融资方式进行兴办。培育养老品牌。深化与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互联网平台公司战略合作,发挥湖南人文、生态、医药等优势,大力发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兴业态,在全省培育一批有品牌、有影响力、规模较大的新型养老产业集团。三是进一步健全监管机制。强化部门协同,指导各地贯彻落实《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的通知》,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机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民政、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及时共享、通报、移交养老机构有关违法信息,形成监管合力。联合省市场监管局、省住建厅、省卫健委、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消防救援总队等部门开展2022年度养老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工作,切实加强养老机构事中事后监管。依托“党政双牵头”机制,联合公安、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切实做好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控工作,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分类处置。强化金融监管,尽早出台养老机构收费指导意见,规范养老机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行为,推行商业银行第三方存管,有效防范以“会员卡”“预付费”等方式带来的风险。强化信用建设,建立守信鼓励、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增加违法成本,鼓励合法经营。强化激励约束,鼓励各地建立养老服务专项奖励基金,完善养老民办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等级评定高、服务质量好、社会满意度高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资金奖励。
感谢您对民政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民政厅
2022年5月7日
联系单位与联系人:省民政厅养老服务处 王群峰
联系电话:0731-84502232
联系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东风路276号
邮政编码:4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