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让阳光温暖孤儿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4-03-07 12:07 大 中 小
(《湖南日报》2014年3月7日)
【事迹回放】
杨绍军,
男,
68岁,
全国人大代表,
常德市阳光孤儿院院长。
从1982年开始,
杨绍军靠酿酒、养猪赚的钱,
收养了7名孤寡老人。
为这些老人送终后,
他又承担起照顾几个孤儿的重任。
为了使孤儿有个温暖的家,
他卖掉酒厂,
借了16万元,
于1996年3月建起了常德市阳光孤儿院,
首批收养孤儿26名。
1996年以来,
杨绍军共收养各地孤儿及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526名。
他收养的孩子中,
出大中专毕业生280余人、研究生3人。
2008年,
他当选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
杨绍军先后在常德市区与武陵区丹洲乡建孤儿公寓及配套设施,
总投资达1000多万元。
孩子们的抚养、教育等费用及工作人员工资等开支,
每年达500多万元,
这花掉了杨绍军苦心经营的3个经济实体的收益。
杨绍军还先后获得联合国爱心工程奖、首届中华慈善奖,
被评为省劳模,
并连续当选为第十、十一、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今日风采】
2月28日,
记者冒雨来到常德阳光孤儿院,
68岁的杨绍军正在翻阅一本厚厚的打印材料。
“明天就要到省里集合,
准备赴京参加全国‘两会’了。
”杨绍军指着材料说,
“我今年的提案,
是呼吁社会给予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更多关爱。
”
当选全国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后,
杨绍军更加注重提高孤儿院办院质量和孤儿生活待遇,
并把帮扶对象扩大到了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他收养的孩子中,
新增收4批次特困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
共计60余名。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弱势群体一直是杨绍军关注的焦点。
2009年以来,
他通过调研、走访,
向全国“两会”提出有关建议案20余件,
其中有关对农村特困农民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建议、有关解决农村因灾因病因学返贫问题的建议等,
受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和中央有关部委高度重视,
促成出台了相关政策。
如今,
杨绍军成为常德市民心中“最可爱的人”。
去年12月,
他应邀参加了由中央文明办主办,
省文明办、中国文明网、常德市文明委承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与市民面对面交流,
共话道德传承,
其感人故事再次引起人们强烈共鸣。
【人物心声】
孤儿院之所以取名为“阳光”,
就是要让孤儿像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
享受党和政府、社会的温暖,
在阳光下茁壮成长。
我从小吃过苦,
知道苦滋味,
见不得遭孽的、听不得可怜的、放不下有难的。
再苦再难,
我都会一直陪孤儿们走下去。
乐善好施,
是一种快乐,
我也从中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