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报:填补缺失的爱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16-07-21 17:30 大 中 小
(《中国社会报》2016年7月15日7版 )
何云雄
“感谢给我们带来了温暖与欢乐!”日前,
湖南省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民俗文化表演厅里,
170名少年儿童欢聚一堂,
唱歌、跳舞、朗诵、颁发奖品,
由省民政厅工作队举办的庆六一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举办得如火如荼。
这得益于2015年以来,
省民政厅对口扶贫勾蓝瑶寨,
推行“扶贫、扶智”并举,
把保障贫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写入帮扶日程。
爱心点亮孩子的希望
“一点都不孤单,
过得很开心。
”在读小学4年级的小姑娘何翠显得格外活泼、自信。
在六一活动中,
她一口气表演了唱歌、长鼓舞、瑶家女子拳等3个节目。
以前的小翠可是个孤僻、自卑的孩子。
“想不想爸爸妈妈?”“不想!恨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
把我和奶奶留在家里。
”小翠含泪回答。
因为家里穷,
4年前,小翠的父母去外地打工,
一年回不了一趟家,
平时也不打电话,
小翠觉得自己可怜,
于是也不怎么爱说话。
去年开始,
省民政厅干部结对帮扶贫困家庭,
在解决生活困难的同时,
还经常给留守孩子送来文化书籍、学习用品。
村工作队也适时开展教育、爱心、交流活动,
成立了瑶寨民俗“少年表演团”,
引导留守儿童走出身心困境。
何翠就是通过在表演团的学习生活,
慢慢开朗起来。
学校老师林满仔说:“何翠同学在学校虽然讲礼貌、守纪律,
成绩却总是不理想,
但从去年下学期开始进步很大。
”
“我一定好好读书,
以优异成绩报答好心人。
”小翠面带羞涩,
但充满自信。
“代理家长”的骨肉情深
“孩子,
节日快乐,
暑假再去看你。
”电话里,
“代理家长”的每句话都让孩子们感到亲切、温暖。
勾蓝瑶寨的青壮年大都在外务工,
90%的小孩成为留守儿童。
因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
2015年8月,
省民政厅20多名年轻干部自愿担任村里20多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带着自己的小孩来到勾蓝瑶寨,
与留守儿童同吃、同住、同劳动,
一对一抚慰、帮助留守儿童。
今年8岁的小学2年级学生欧阳燕芳,
成绩优秀,
但她每次看到同学上学、放学有父母接送时,
总是站在一边低头不语。
“她父母在广东打工,
很少沟通,
生活不愁吃穿,
但时常半夜在被窝里叫着爸爸、妈妈大哭。
”小欧阳的奶奶说。
现在好些了,
长沙的“代理家长”常打电话与小欧阳聊天,
还有“姐姐”在电话里辅导功课。
孩子们向“代理家长”写下“微心愿”。
“一套学习用品、一个书包、一副羽毛球拍、一双溜冰鞋……”这些小小的心愿,
是那么朴素、简单,
但许下的诺言却那样珍贵,
孩子们决心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
“代理家长”表示,
对贫困优秀学生将资助到大学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