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2021年7月20日4版 时间:2021-07-20 08:17 大 中 小
近年来,湖南省常德市将殡葬移风易俗作为推动乡风文明、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提升窗口单位办事效率和基层治理能力,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绿色文明丧葬新风,促进社会风气持续向善向上。
突出基层治理,推行移风易俗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爱攀比、讲排场,自从有了红白理事会,婚丧嫁娶既隆重又节俭,办事方便,吃人情酒也没包袱。”石门县秀坪园艺场秀山村的村民对近年来村里发生的这一变化称赞有加。2012年秀山村成立红白理事会,村民办丧统一由红白理事会张罗,将厚养薄葬写入村规民约,办一场丧事就能节约上万元开支,厚养薄葬观念逐渐被人们接受,节地生态安葬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澧县村民办丧事先到理事会备案,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理事会成员全程参与监管;临澧县四新岗镇天鹅社区采用遵守居民公约红黑榜形式,对评选出的模范居民,在红榜区公示名单和优秀事迹简介;对不遵守公约且造成较大影响的居民,在黑榜区公示名单和违反条款情况。无形中增强了居民遵守公约的自觉性。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由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监督移风易俗工作落实。倡导丧事简办、恶俗禁办,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行为,减轻群众负担。截至目前,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在全市1507个村和755个社区实现全覆盖。
着力为民爱民,推行惠民殡葬
近日,家住武陵区永安街道的低保对象王女士父亲过世,直接减免了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寄存费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共计1860元。自2016年起,常德市加大惠民殡葬力度,市级累计投入1200万元推行惠民殡葬政策。自2020年3月11日起,凡是具有常德市城区户籍,死亡后在白鹤山殡仪馆或德山殡仪馆办丧、火化的城乡居民,免收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共计每人1260元;对城乡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优抚对象及土葬对象自愿火化等特殊群体,基本殡葬服务减免费用提高到每人1860元。此外,对采取花葬、树葬、草坪葬、江河葬等节地生态安葬的,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人1200元。各县(市、区)均出台惠民殡葬实施细则,落实殡葬减免和奖励政策。
推行格位葬、树葬、草坪葬、撒散等不占或少占地的节地生态葬式葬法,提倡城市公益性公墓的墓穴采用节地生态葬法,农村公益性公墓深埋不留坟头,墓体不硬化。石门县在南北镇、秀坪园艺场秀山村建立深埋不留坟头等节地生态安葬试点区;津市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公益性公墓迁坟安置近千座。
注重宣传引领,营造浓厚氛围
近年来,常德市持续强化移风易俗工作宣传,利用清明节等时间节点,悬挂标语与横幅、设置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殡葬改革宣传进机关、进厂矿、进小区、进医院,开展“清明·我们的节日”、殡仪馆公众开放日、集体公祭等活动。依托殡葬单位、社区两个平台,打通殡葬信息通道,并在湘雅常德医院、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常德市第一中医院设立网点,提供现场服务。在常德民政民生服务综合应用平台开通公墓、殡仪馆网上祭扫、代祭扫功能。在市城区各社区均设置殡改宣传栏,利用公交广告平台滚动宣传殡改政策;各殡葬场所禁止燃放鞭炮、禁止道士做法、禁止丧乐扰民;组织各殡葬服务单位开展租用花圈、网络祭祀、音乐祭祀、代客祭扫、鲜花祭祀、种植常青树、电子鞭炮、给天堂的一封信等祭祀方式;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村(居)委会、社会组织等作用,从一定程度上遏制白事铺张浪费现象。2017年11月7日,万金陵园人文纪念苑启动全市首届节地生态集体安葬仪式,采用无碑深埋方式,将12位逝者骨灰深埋在绿树旁、草坪下,待环保骨灰盒自行降解后,骨灰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整个仪式不焚香、不烧纸,仅用音乐与礼仪来表达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缅怀,倡导群众践行生态环保节地葬理念,让节地生态安葬成为常德殡葬改革的主旋律。经过大力宣传和鼓励,传统的丧葬观念正在转变,生态殡葬理念深入人心,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自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