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今昔(中)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为办事群众答疑解惑

罗今昔(左二)到村民家中走访调研
本报记者赵晓明
俯瞰平江,汨罗江如玉带般穿过。
在湖南省平江县这片神奇壮美的红色沃土上,25万平江儿女在建立新中国的征途中英勇就义。在这里,走出了52名开国将军。
追寻革命先烈的步伐,平江儿女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改革发展大潮,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罗今昔作为其中的优秀代表,近日荣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与老百姓的“连心桥”通了
为民初心源自何处?
面对记者的询问,罗今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从粒粒稻米中寻初心。
罗今昔出身于农民家庭,是家里的长子。有一次,父亲种的水稻减产严重。怕父亲心疼,罗今昔便劝父亲:“损失不是太大,别着急上火,损失我补给您。”
不料,向来疼爱长子的父亲急了眼:“这是钱的事儿吗?这是要颗粒归仓的粮食!这是辛苦劳作的心血!”
从父亲的话语中,罗今昔深刻感觉到了农民的不容易。带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罗今昔坚定了扎根基层为民服务的初心。
“正如精心劳作才能收获沉甸甸的稻米,我们践行为民初心,到老百姓中去,才能发现老百姓的不容易,才能真心为百姓服务。”罗今昔说。
2011年,罗今昔任木金乡乡长。上任的第一个难题,便是修桥。
木金乡地处偏远,当时主要靠赤溪渡老桥与外界联系。每到雨季,狭窄低矮的老桥很容易被冲毁。
站在如今宽阔的赤溪渡大桥边,乡贤方根红向记者吐槽:那会,老桥一毁,木金乡便成“孤岛”,孩子们上学怎么办?有人生急病怎么办?更别提年轻人要过桥外出打工、村里人要销售农产品了。
木金乡保全村75岁的老支书方福兴对老桥怨念深重。2008年,正骑着摩托车过桥的方福兴为了躲避对面的三轮车,摔下桥去,差点丢了命。
一时间,木金乡群情汹涌。不少村民直言:“别的地方都在飞速发展。咱们这倒好,被一座老桥卡住了脖子。”
当时的情形正如《赤溪渡大桥建设序》所言,“山洪屡至,冲基啮石,终致倾圮崩裂,乡民苦之,亟望重修。”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木金乡党委、政府将赤溪渡大桥建设作为首要工程。
可建桥所需的大额资金从哪来?
面对资金短缺的难题,罗今昔带领大家争取项目支持、发动乡亲捐资。杨正高10000元、殷跃涛2000元、李兵安1000元……《赤溪渡大桥建设序》记载了捐款的盛况,共获捐款120多万元。同时,在外乡贤也慷慨解囊,捐款近百万元。
资金到位后,木金乡立即启动修桥工程,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历时一年零一个月,这座总投资1400余万元、桥身长225米、宽8.5米的宽阔大桥顺利建成通车。
时至今日,方根红依旧记得当时热火朝天的建桥场景。“桥通了,群众满意了,木金乡干部和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也就通了。”方根红说。
让脱贫户的日子有奔头了
离赤溪渡大桥不远,便是保全村村委会办公楼。抬头望去,五星红旗随风飘扬,“村民服务中心”的红色标识极为醒目。
9月3日,保全村4位新老村支书齐聚村委会办公楼,畅谈村子这些年的变化。“道路已经硬化到户,村里可提供多种服务。”老支书方禄康说。
接过方禄康的话茬,保全村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方贵福说:“更重要的是,村里人都过上了好日子。”
跟着新老村支书的脚步,罗今昔和记者一行步行前往脱贫户吴练香家。路上,放眼望去,水稻已经进入扬花期。方禄康老人蹲了下来,轻轻晃动稻穗,笑着说:“会有个好收成。”
走到吴练香家门口,只见两层小楼十分气派,地面打扫得干干净净,门口晒着两捆颗粒饱满的芝麻,寓意着“芝麻开花节节高”的好日子。
看到罗今昔进门,吴练香赶紧迎了上来。“你家的日子算是好过了,苦尽甘来了吧!”罗今昔打趣道。
听到罗今昔的话,53岁的吴练香爽朗一笑:“我家的情况,您还不知道啊!盖房子时借的钱,还有一点点没还完,不过也快了。”
木金乡党委委员、常务副乡长姜慕君介绍说,吴练香早年丧夫,孩子又小,家庭条件很差。在脱贫攻坚中,罗今昔到吴练香家至少4次,乡里、村里用足政策,倾力帮扶,帮助她家度过了最艰难的那段日子。
如今,吴练香的儿子已经长大,从事装修行业。新家装修,从大理石瓷砖到断桥铝窗户,都由儿子一手操办,不用吴练香费心。
看了眼在沙发上睡得正香的3岁小孙子,吴练香笑着说:“这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
在保全村,罗今昔还有一位特殊的“亲戚”,那便是70多岁的脱贫户方凡林。罗今昔先后8次入户走访,和村干部协商解决其住房问题,帮其修鸡舍、建猪圈。很快,方凡林一家便住进了新房,家庭收入也提高了。
看到罗今昔,方凡林老人感觉见到了亲人。老人总说:“这份情,我放在心底,永远忘不了。”
脱贫前,木金乡有2880余贫困人口。为让他们如期脱贫,罗今昔多次入户走访,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老罗”。在“老罗们”的共同努力下,木金乡834户2880人贫困人口稳定脱贫,4个贫困村整体出列,完成169户454人易地搬迁任务。
把群众的吐槽声“消化”了
“我们是为民服务的,要有为民情怀。什么是为民情怀,就是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办成事。”罗今昔常说。
2019年3月,罗今昔调任县行政审批服务局担任局长。自此,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多了一个频繁打转的身影。
看到愁眉苦脸的办事群众,罗今昔总是上前问上一句;听到办事群众吐槽工作人员态度不好,罗今昔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在一次次走访、交流、体验中,改进工作方法,为群众提供更好服务。
2022年2月,罗今昔调任县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上任后,罗今昔加班加点钻研业务,深入一线广泛调研,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掌握相关政策。
对此,县民政局办公室主任李淼源很有感触,周末、午休时,他经常被罗今昔拉着一起探讨业务,研究怎么推进工作。这种勤于钻研的作风也激励了更多民政干部一同提升业务水平。
今年5月,罗今昔到县政务服务大厅民政综合服务窗口,开展“走流程、解难题、优服务”活动,全程陪同群众办理业务,切实体验民政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流程和服务情况。
前来办理收养手续的李风华(化名)之前已经从网上下载了办事指南,并打电话咨询了情况,当天前来提交材料。
“之前,有不少担忧,怕流程繁琐。”李风华告诉罗今昔,在实际办理中,自己只需提供证明材料,其他事项由工作人员帮忙跑腿。
“工作人员挺负责的,很耐心地跟我们讲解政策、说明流程,我们没走一回弯路。”李风华说。
罗今昔表示,要打造“为民爱民”特色服务亮点,优化民政服务事项流程,及时疏通服务堵点、攻坚改革难点、化解办事痛点,让群众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舒心暖心。
操心民政的事儿成“职业病”了
平江养老,更有温度。
在平江县社会福利中心,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组组长喻双超走到杨元香老人床前,把手伸到老人脖子后面,用力把老人扶了起来。待老人坐了两三分钟、气血平稳后,慢慢把老人抱到床边的小椅子上。
杨元香以前住在南江镇敬老院,最近才搬到这儿。如今,她的脸色红润了许多,也胖了一点。“在这里,我住得很好,感觉很满意。”杨元香说。
在征求乡镇敬老院负责人、失能老人的意见后,罗今昔把乡镇敬老院的失能老人集中到县社会福利中心集中照料,给乡镇敬老院减负的同时,为失能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条件。
安定镇敬老院是一家三星级养老机构。罗今昔刚走到大楼门口,76岁的李解元老人便迎了上来。
虽然李解元有些口齿不清、听力不好,但行动很是麻利。在一阵外人看不懂也听不懂的“咿咿呀呀”神奇交流后,罗今昔和李解元拉着手大笑了起来。
“在这里,老人们过得比较舒心,吃饭根据老人的口味来,每月有集体生日,房间都经过了适老化改造。”敬老院院长邱明星告诉记者。此外,失能老人后续可以送到县社会福利中心,更好地照料他们。
平江救助,更有深度。
目前,平江县着力建设大救助平台,统筹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专项救助和社会力量,共同帮扶困难群众。
“大爱平江”扶贫助困慈善公益项目获中华慈善奖,不局限于现金帮扶,更注重发挥帮困资金的撬动效应。对此,罗今昔连连点赞。
罗今昔希望,通过民政部门的努力,在全社会激发向善向上的正能量。
平江殡葬改革,更有力度。
在上任民政局长之前,每次坐车,罗今昔总是看着道路近处的稻田和远处的青山,放松心情。上任之后,罗今昔总要仔细看看,是否有违规墓地。
“这也算是一种‘职业病’吧。”罗今昔笑着告诉记者。
如今,平江县深入开展违建墓地专项整治行动,主干公路和铁路沿线可视范围内实现“见林见绿不见墓”的目标。
据罗今昔介绍,平江县今年重点推进殡葬改革,推广惠民殡葬。他给逝者家属算了一笔账:没有锣鼓、鞭炮,再加上相关补贴,丧事费用最少减少三分之一,切实减轻了负担。
在连民心、暖民心、舒民心、顺民心中,罗今昔获得了群众的友谊和信任。载誉归来,不少群众给罗今昔发短信、打电话表示祝贺。
“你是我们安定人民的。”看着安定镇83岁老党员欧阳勋甫发来的短信,罗今昔正感觉有点摸不着头脑,欧阳勋甫的电话就打了过来:“我不会打‘骄傲’两个字,就直接打电话了。你是好干部,我们心里都记得你。这次获奖,我们都为你高兴。”
经历多个岗位,为民服务始终放在罗今昔心中最重要的位置。“我理解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要求高大上,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怎么为老百姓服好务、干好事,还原干部的本色。”罗今昔说,荣誉是鼓励,更是前进的动力。下一步,要进一步钻研关系民生、连着民心的民政工作,把关乎千家万户的事情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