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信息公开>政策法规>国家级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 索引号:430S00/2023-102907
  • 题裁分类: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2023-07-25 16:32
  • 主题分类:
  • 主题词:
  • 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2001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8号公布 根据2017年11月17日《国务院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根据2023年7月2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和废止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以下简称母婴保健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母婴保健服务活动的机构及其人员应当遵守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

第三条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母婴保健的科普宣传、教育和咨询

(二)婚前医学检查

(三)产前诊断和遗传病诊断

(四)助产技术

(五)实施医学上需要的节育手术

(六)新生儿疾病筛查

(七)有关生育、节育、不育的其他生殖保健服务

第四条公民享有母婴保健的知情选择权国家保障公民获得适宜的母婴保健服务的权利

第五条母婴保健工作以保健为中心以保障生殖健康为目的实行保健和临床相结合面向群体、面向基层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母婴保健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技术和物质条件并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母婴保健事业给予特殊支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设立母婴保健事业发展专项资金

第七条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的配套规章和技术规范

(二)按照分级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全国母婴保健工作发展规划和实施步骤

(三)组织推广母婴保健及其他生殖健康的适宜技术

(四)对母婴保健工作实施监督

第八条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公安、民政、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第二章 婚前保健

第九条母婴保健法第七条所称婚前卫生指导包括下列事项:

(一)有关性卫生的保健和教育

(二)新婚避孕知识及计划生育指导

(三)受孕前的准备、环境和疾病对后代影响等孕前保健知识

(四)遗传病的基本知识

(五)影响婚育的有关疾病的基本知识

(六)其他生殖健康知识

医师进行婚前卫生咨询时应当为服务对象提供科学的信息对可能产生的后果进行指导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第十条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在办理结婚登记前应当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婚前医学检查

第十一条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由其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审查符合条件的在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上注明

第十二条申请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分别设置专用的男、女婚前医学检查室配备常规检查和专科检查设备

(二)设置婚前生殖健康宣传教育室

(三)具有符合条件的进行男、女婚前医学检查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婚前医学检查包括询问病史、体格及相关检查

婚前医学检查应当遵守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并按照婚前医学检查项目进行婚前保健工作规范和婚前医学检查项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十四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当事人出具婚前医学检查证明

婚前医学检查证明应当列明是否发现下列疾病:

(一)在传染期内的指定传染病

(二)在发病期内的有关精神病

(三)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

(四)医学上认为不宜结婚的其他疾病

发现前款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提出预防、治疗以及采取相应医学措施的建议当事人依据医生的医学意见可以暂缓结婚也可以自愿采用长效避孕措施或者结扎手术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其治疗提供医学咨询和医疗服务

第十五条经婚前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能确诊的应当转到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确诊

第十六条在实行婚前医学检查的地区婚姻登记机关在办理结婚登记时应当查验婚前医学检查证明或者母婴保健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医学鉴定证明

第三章 孕产期保健

第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育龄妇女提供有关避孕、节育、生育、不育和生殖健康的咨询和医疗保健服务

医师发现或者怀疑育龄夫妻患有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应当提出医学意见限于现有医疗技术水平难以确诊的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育龄夫妻可以选择避孕、节育、不孕等相应的医学措施

第十八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下列医疗保健服务:

(一)为孕产妇建立保健手册(卡)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二)为孕产妇提供卫生、营养、心理等方面的医学指导与咨询

(三)对高危孕妇进行重点监护、随访和医疗保健服务

(四)为孕产妇提供安全分娩技术服务

(五)定期进行产后访视指导产妇科学喂养婴儿

(六)提供避孕咨询指导和技术服务

(七)对产妇及其家属进行生殖健康教育和科学育儿知识教育

(八)其他孕产期保健服务

第十九条医疗、保健机构发现孕妇患有下列严重疾病或者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有毒、有害因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可能严重影响孕妇健康和胎儿正常发育的应当对孕妇进行医学指导和下列必要的医学检查:

(一)严重的妊娠合并症或者并发症

(二)严重的精神性疾病

(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严重影响生育的其他疾病

第二十条孕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师应当对其进行产前诊断:

(一)羊水过多或者过少的

(二)胎儿发育异常或者胎儿有可疑畸形的

(三)孕早期接触过可能导致胎儿先天缺陷的物质的

(四)有遗传病家族史或者曾经分娩过先天性严重缺陷婴儿的

(五)初产妇年龄超过35周岁的

第二十一条母婴保健法第十八条规定的胎儿的严重遗传性疾病、胎儿的严重缺陷、孕妇患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其生命健康和安全的严重疾病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二十二条生育过严重遗传性疾病或者严重缺陷患儿的再次妊娠前夫妻双方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到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医学检查医疗、保健机构应当向当事人介绍有关遗传性疾病的知识给予咨询、指导对诊断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宜生育的严重遗传性疾病的医师应当向当事人说明情况并提出医学意见

第二十三条严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

对怀疑胎儿可能为伴性遗传病需要进行性别鉴定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保健机构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进行鉴定

第二十四条国家提倡住院分娩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技术操作规范实施消毒接生和新生儿复苏预防产伤及产后出血等产科并发症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

没有条件住院分娩的应当由经过培训、具备相应接生能力的家庭接生人员接生

高危孕妇应当在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

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家庭接生人员的培训、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四章 婴儿保健

第二十五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展新生儿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测

第二十六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新生儿访视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卡)定期对其进行健康检查提供有关预防疾病、合理膳食、促进智力发育等科学知识做好婴儿多发病、常见病防治等医疗保健服务

第二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和项目对婴儿进行预防接种

婴儿的监护人应当保证婴儿及时接受预防接种

第二十八条国家推行母乳喂养医疗、保健机构应当为实施母乳喂养提供技术指导为住院分娩的产妇提供必要的母乳喂养条件

医疗、保健机构不得向孕产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母乳代用品

第二十九条母乳代用品产品包装标签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母乳喂养的优越性

母乳代用品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保健机构赠送产品样品或者以推销为目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和资料

第三十条妇女享有国家规定的产假有不满1周岁婴儿的妇女所在单位应当在劳动时间内为其安排一定的哺乳时间

第五章 技术鉴定

第三十一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分为省、市、县三级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符合下列任职条件:

(一)县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二)设区的市级和省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结果有异议需要进一步确诊的可以自接到检查或者诊断结果之日起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或者设区的市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提出书面鉴定申请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接到鉴定申请之日起30日内作出医学技术鉴定意见并及时通知当事人

当事人对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可以自接到鉴定意见通知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申请再鉴定

第三十三条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进行医学鉴定时须有5名以上相关专业医学技术鉴定委员会成员参加

鉴定委员会成员应当在鉴定结论上署名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录鉴定委员会根据鉴定结论向当事人出具鉴定意见书

母婴保健医学技术鉴定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母婴保健监督管理工作履行下列监督管理职责:

(一)依照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条件和技术标准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机构和人员实施许可并核发相应的许可证书

(二)对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对违反母婴保健法和本办法的行为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四)负责母婴保健工作监督管理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五条从事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但是从事产前诊断中产前筛查的医疗、保健机构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

从事助产技术服务、结扎手术和终止妊娠手术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须经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许可并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

第三十六条卫生监督人员在执行职务时应当出示证件

卫生监督人员可以向医疗、保健机构了解情况索取必要的资料对母婴保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医疗、保健机构不得拒绝和隐瞒

卫生监督人员对医疗、保健机构提供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的义务

第三十七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根据其从事的业务配备相应的人员和医疗设备对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人员加强岗位业务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考核

医师和助产人员(包括家庭接生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技术操作规范认真填写各项记录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

助产人员的管理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从事母婴保健工作的执业医师应当依照母婴保健法的规定取得相应的资格

第三十八条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对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三十九条国家建立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

第七章 罚 则

第四十条医疗、保健机构或者人员未取得母婴保健技术许可擅自从事婚前医学检查、遗传病诊断、产前诊断、终止妊娠手术和医学技术鉴定或者出具有关医学证明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一条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出具虚假医学证明文件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原发证部门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一)因延误诊治造成严重后果的

(二)给当事人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后果的

(三)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四十二条违反本办法规定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由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对医疗、保健机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进行胎儿性别鉴定两次以上的或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并由原发证机关撤销相应的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资格或者医师执业证书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婚前医学检查证明的格式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

第四十四条母婴保健法及本办法所称的医疗、保健机构是指依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取得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信息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

31642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