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6-03-16 13:56 大 中 小
湖南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省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126.2万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42.4万人,80岁以上高龄老人139.12万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217.7万人;纯空巢老人334.9万人,这些数字,是湖南老龄压力的真实写照,亦是老龄工作者沉甸甸的责任。
完善涉老法规政策 增强依法依规发展动力
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原《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是根据1996年出台的,只有25条。近十年来,我省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人口基数大、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剧增,这些问题给我省老年社会保障、养老服务、老年优待等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和压力。经过三年努力,我省《老年法实施办法》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地方法律形式强化养老服务、老年优待等内容,力求用法治的方式和手段,促进老龄事业发展走上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发展道路。
立足求真务实的顶层设计,配套以与时俱进的政策创制,是增强老龄事业发展动力的必备要素。近年来,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湖南省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省多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加强城乡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管理、加强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监督和管理等30多个政策文件。各地也积极创新政策,长沙、株洲、湘潭、常德等地再次出台了新的刚性政策。我省在政策创制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多次得到民政部领导批示推介或在全国会议上推介。
织密保障网络 提升老人生活幸福感
人老了,确实有许多无奈。收入减少、身体机能衰退、养老压力随之而来,如何让老年人度过一个生活有保障、精神上快乐充实的晚年,是摆在老龄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近年来,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我省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分类施策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形成了不同年龄层级、不同类别老人享受的以“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医疗保险+各种养老服务+老年优待”为主要内容的保障体系,养老、医疗、老年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方面得到持续发展。同时,我省认真履行政府兜底保障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职责,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城市三无和城乡低保等经济困难老年人的供养政策、不断提高保障水平,截至去年年底,89万城乡低保老年人月人均救助标准比上年度提高了3.7%和8.7%,农村五保老人、城市三无老人和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为让更多老年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我省建立了高龄老年人生活补贴制度和适时调标机制,建立包括老年人在内的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五类特困老年人政府出资购买个人意外保险制度等等,满足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推动老年优待政策由传统补缺型向适度普惠性转变,建立了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养老优待体系,截至去年底,全省所有县市区均落实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城市公交车的规定,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提高了百岁老人长寿保健补助费标准,12个市州107个县市区建立高龄补贴制度。
特别是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制度的建立,翻开了我省养老服务的新篇章。这一制度不仅让65岁以上困难、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享受到养老服务,而且整合了各地名称、内容不一的养老服务补贴制度,有效消除制度的“碎片化”,并明确提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来实现对“需方”的补贴;促进养老服务市场从潜在消费变为现实消费,推动养老服务需求侧改革,为民办养老服务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公平竞争创造了条件,目前全省26.3万老年人享受了基本养老服务补贴,覆盖率超过50%。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让居家老人享贴心服务
我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随着跨地域社会流动的加剧,空巢老人剧增,因各种原因不在父母身边的城市和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高达60%和55%。
为给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更多关爱,我省从2009年开始,全面启动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建设工作(早于全国3年),依托街道社区、农村居委会、敬老院、五保之家等力量,投入数亿元资金(仅2015年我省投入资金4000多万,建设省级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近千个,新增养老床位2000多张),在老年人聚居地建设城乡养老服务示范点,为辖区老年人配备为老服务设施,提供休息、娱乐场所,为老年人提供送餐、家政、日托、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居家养老面临老人收入偏低、居住分散、养老服务成本偏高等问题,为破解这些难题,我省积极推动老基层年协会建设(仅2015年我省建设了近400个省级示范性老年协会),通过“老年协会+养老服务示范点”、“老年协会+居家养老”等方式,为周边老年人提供安无偿或低偿的“居家养老服务”。
同时,我省努力探索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科技创新,从2012年开始,我省启动“互联网+养老服务”,截至2015年底,我省共建设46家居家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老人只需要拨打平台电话,就能与附近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医院、社区的无偿助老护理义工等进行对接,第一时间享受到紧急救助,生活照料、信息咨询等服务。
加强老年协会建设 创新老年社会治理
未来的三十年,全国老年人数量将超过4.8亿,占总人口的34.8%,老年群体将会成为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力量最大的群体之一,老年协会是老年人的“组织”和“家”,也是基层老龄工作重要的载体和平台。截止2015年9月底,我省城乡基层老年协会已经近4.2万个,覆盖率达86.7%。我省通过提高协会覆盖率、简化备案手续、降低登记门槛、实行标准化建设等措施,有效发挥了老年人自我管理的作用,使老年人不再只是等社会照顾和救济的对象,更是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力量。老年协会让越来越多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变得充实多彩的同时,也让养老服务的对象能够发出强有力的监督声音。可以说,老年协会在监督养老服务政策落实、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依法反映老年人诉求、维护老年人权益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益阳市老年协会建设红红火火,全市老年协会建会率达到100%,2111家基层老年协会全部依法登记注册,拥有会员2万人,老年协会承接基本养老服务补贴等工作,组织低龄老年人、志愿者、妇女开展为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服务,受到老年人普遍欢迎。
|
省民政厅党组成员、省老龄办主任陈毅华调研基层老龄工作 |
降低出行风险 让跌倒老年人不再无助
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概率大大高于其他群体,老年人遭受意外伤害所产生的医疗费用支出不仅给家庭带来经济负担,给社会保障带来压力,甚至影响老年人意外伤害后的及时有效帮扶。为弥补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年人保险的空白,我省2014年开始开展老年意外伤害保险工作,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覆盖率达到13.6%,同时,我省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强调政府和企业责任,着重保障五类特困老人的利益,鼓励各级政府为这五类老年人提供政策、资金支持。目前,各级政府出资1600万元,为73.4万五类老年人购买了老年意外伤害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