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业务>区划地名

湖南行政区划概况

信息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时间:2008-12-26 12:59      

  一、湖南概况   位于长江中游省域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名湖南又因湘江纵贯南北而简称湘省境东邻江西省西接重庆市和贵州省南与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北与湖北省接壤面积21万多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达6664万市镇人口占30%以上有汉、土家、苗、侗、瑶、白、回、维吾尔等民族省会长沙市   全省80%以上为山地和丘陵平原面积不足20%地势呈三面环山的马蹄状形成五个地貌类型区:东部绵延的山脉称湘东山地海拔500~1000米由幕阜、连云、武功、万洋诸山构成是洞庭与鄱阳两湖的分水岭横亘于南部的山地属南岭山脉海拔1000~1500米有八面山、阳明山、骑田岭、都庞岭和萌渚岭等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西部与贵州高原相连的山脉统称湘西山地由武陵山、雪峰山等山脉构成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其中壶瓶峰高达2099米是全省最高点这里的雪峰山既是资水与沅江的分水岭也是本省东西部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的地理分界线三山环抱的中部相间分布着众多丘陵、台地和河谷盆地海拔在500米以下统称湘中丘陵盆地中以衡阳盆地面积最大东北部是洞庭湖平原海拔在50米以下湖塘棋布平远坦荡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本省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全年无霜期260~310天年平均气温16~18.5℃其中1月4~7℃7月27~30℃年平均降水量1200~1700毫米是全国雨水较多省份之一境内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河川径流总量达2079亿立方米80%以上的河流属洞庭湖水系除长江外湘、资、沅、澧为境内主要河流其中湘江在本省流域面积最广发源于广西东北部全长817千米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在土地资源构成中耕地占18.5%林地占44.7%宜林荒地和水域分别占0.8%和6.4%境内有华南虎、猕猴、短尾猴、白头鹤、红腹角雉、白冠长尾雉等44种国家级珍稀动物全省有木本植物2407种森林覆盖率32.8%主要树种有杉、马尾松、樟、楠、竹子等活立木蓄积量达1.84亿立方米南岭和雪峰山是我国南方重要产材基地有色和稀有金属矿产占重要地位锑的储量居世界首位冷水江锡矿山有“世界锑都”之称常宁水口山的铅锌矿在国内久负盛名钨、铋、独居石、重晶石、红泡石的储量均居全国榜首湘中煤的储量位列江南九省前茅   本省是我国产粮大省粮食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薯类、豆类等水稻占粮食总产量的86%以上苎麻、棉花、油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居全国前列洞庭湖平原和湘江河谷为粮、棉花、苎麻、油菜的主要产区经济林有油茶、油桐、茶叶等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五和第七洞庭湖“君山银针”为十大名茶之一洪江桐油称“洪油”以质优闻名生猪出栏头数居全国之首以宁乡猪最著名洞庭湖是我国鱼虾、贝类等淡水产品的生产基地产量居全国第五位土特名产有湘莲、龙牙百合、浏阳花炮、长沙湘绣邵阳和桃江的竹器、醴陵瓷器和浏阳菊花石雕等本省是全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生产基地之一其它重要的工业部门有建材、烟草、化工、木材、造纸、电力、钢铁、煤炭、纺织和食品等焦柳、京广、浙赣、湘桂、石长等铁路在境内纵横交错 4纵、3横国道与省、县、乡密如蛛网的公路网相接湘、资、沅、澧和洞庭湖是水运的主航道长沙民航可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各大城市重要的城市有长沙、岳阳以及株洲、湘潭、衡阳、邵阳、郴州、常德、益阳等境内有衡山、武陵源、岳阳楼、洞庭湖、韶山、岳麓山、崀山、炎帝陵、桃花源、九疑山、屈子祠等风景名胜地张家界已辟为国家森林公园武陵源自然风景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政区沿革   春秋属扬越、百濮战国为楚地秦置长沙、黔中2郡汉置桂阳、武陵2郡和长沙国(后改郡)增设零陵郡统属荆州三国吴置荆州辖长沙、衡阳、湘东、零陵、桂阳、武陵等郡西晋永嘉元年(307年)析荆、广2 州置湘州、治长沙郡南朝梁设湘、罗、巴3州陈增置武、沅2州隋置长沙、巴陵、衡山、桂阳、零陵、澧阳、武陵、沅陵8郡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置潭、岳、衡、郴、永、朗、辰、邵等州属江南道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属江南西道及黔中道广德二年(764年)置湖南观察使五代时楚国以长沙府为都宋设荆湖南路治潭州(今长沙)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属荆南行省十四年(1277年)迁治潭州路并改称湖南行省后以鄂州行省及南宋广西地并入而改称湖广行省(迁治鄂州路)明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44年)析置湖南省清末以长宝、岳常澧、辰沅永靖、衡永郴桂4道分管长沙、宝庆、岳州、常德、辰州、沅州、永顺、衡州、永州9府及澧、郴、靖、桂阳4直隶州和乾、晃、南、凤凰、永绥5直隶厅共3属州1属厅60县省会长沙府民国初废府、州、厅本省改置湘江、武陵、辰沅、衡阳4道、辖75县、省会长沙县1916年撤销武陵道常德等15县划归湘江、辰沅2道1922年废道、县由省直辖1933年设长沙市为省会1935年划设5个、1940年增至10个复减为8个行政督察区辖67县省直辖长沙、衡阳2市及10县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本省边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设有湘赣、湘鄂赣、湘鄂西、湘鄂川黔等省   1949年8月湖南人民军政委员会和临时省政府成立管辖长沙市和长沙、衡阳、郴县、永州、邵阳、常澧、益阳7专区设立湘西行政区管辖永顺、会同、沅陵3专区共1地级市1县级市1行政区10专区77县   1950年1月衡阳市升为地级市4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成立省会长沙市7月设立湘潭市8月将常澧、永州2专区更名为常德专区、零陵专区10月设立常德、津市、邵阳、益阳、洪江5市   1951年5月设立望城县6月设立株洲市年内将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   1952年2月设立衡南、祁东、邵东、洞口、双峰、桃江、新邵、蓝田8县7月将蓝田县更名为涟源县9月撤销湘西行政区及其所辖的永顺、会同、沅陵3专区并改设湘西苗族自治区和芷江专区将长沙专区更名为湘潭专区11月将芷江专区更名为黔阳专区衡阳市改为县级市撤销衡阳、郴州、零陵3专区设立湘南行政区(地级)撤销益阳专区并将1市9县划归常德、邵阳、湘潭3专区管辖   1953年2月将乾城县更名为吉首县9月将永绥县更名为花垣县   1954年5月撤销通道县设立通道侗族自治县6月撤销湘南行政区恢复衡阳、郴县2专区   1955年3月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区设立湘西苗族自治州8月撤销江华县设立江华瑶族自治县   1956年3月将永明县更名为江永县4月株洲市升为地级市6月撤销晃县设立新晃侗族自治县11月撤销城步县设立城步苗族自治县   1957年9月撤销湘西苗族自治州设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59年3月撤销酃、资兴、桂东、汝城、临武、靖、新田、蓝山、嘉禾、望城10县设立汝桂、蓝嘉2县   1960年8月设立郴州市将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   1961年7月设立岳阳、冷水滩、东江、娄底、冷江、安江6市(1962年10月撤销6市)撤销汝桂、蓝嘉2县设立酃、资兴、桂东、汝城、临武、靖、新田、蓝山、嘉禾9县   1962年12月恢复零陵、益阳2专区   1963年5月撤销郴州、津市、洪江3市设立南岳县   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区   1965年4月设立株洲县   1966年1月设立衡东、汩罗2县撤销南岳县   1968年12月设立韶山区(地级)年内各专区改称地区   1969年10月设立冷水江市12月设立双牌县   1975年12月恢复岳阳市(县级)   1977年7月撤销邵阳市(县级)设立邵阳市(地级)9月设立涟源地区12月设立郴州市、望城县   1979年4月设立怀化市9月设立洪江市12月设立津市市   1980年2月撤销湘潭、衡阳2市(县级)设立湘潭、衡阳2市(地级)7月设立娄底市   1981年1月撤销韶山区6月将黔阳地区更名为怀化地区10月撤销岳阳县   1982年1月设立永州市8月撤销吉首县设立吉首市12月将涟源地区更名为娄底地区撤销怀化县并入怀化市   1983年2月撤销湘潭、衡阳2地区并将14县划归湘潭、长沙、株洲、衡阳4市及零陵地区管辖撤销邵阳、娄底、岳阳3地区撤销娄底市、冷水江市(7月恢复上述调整)2月岳阳市升为地级市7月恢复岳阳县   1984年6月恢复冷水滩市12月撤销资兴县设立资兴市   1985年5月撤销醴陵、大庸2县设立醴陵、大庸2市   1986年1月撤销岳阳、邵阳2地区11县1自治县划归岳阳、邵阳2市管辖9月撤销湘乡县设立湘乡市撤销芷江县设立芷江侗族自治县11月撤销耒阳县设立耒阳市   1987年2月撤销靖县设立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6月撤销涟源县设立涟源市9月撤销汨罗县设立汨罗市   1988年1月撤销常德地区和常德县常德市升为地级市7县划归地级常德市管辖8月大庸市升为地级市10月撤销沅江、麻阳2县设立沅江市、麻阳苗族自治县   1990年12月撤销湘潭市韶山区设立韶山市   1992年9月撤销临湘县设立临湘市   1993年1月撤销浏阳县设立浏阳市   1994年2月撤销武冈县设立武冈市3月撤销益阳地区和益阳市、益阳县设立益阳市(地级)3县划归地级益阳市管辖4月将大庸市更名为张家界市酃县更名为炎陵县12月撤销郴州地区和郴州市、郴县设立郴州市(地级)8县划归地级郴州市管辖   1995年11月撤销零陵地区和永州市、冷水滩市设立永州市(地级)8县1自治县划归地级永州市管辖   1996年11月撤销常宁县、设立常宁市   1997年11月撤销怀化地区和县级怀化市设立地级怀化市、中方县并将4县5自治县及新设中方县划归地级怀化市管辖撤销洪江市和黔阳县合并设立洪江市(县级)   1999年1月撤销娄底地区和县级娄底市设立地级娄底市2县划归地级娄底市管辖   2000年5月永州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芝山区迁至冷水滩区   2001年4月撤销衡阳市江东区、城南区、城北区、郊区设立衡阳市珠晖区、雁峰区、石鼓区、蒸湘区6月泸溪县人民政府驻地由武溪镇迁至白沙镇10月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芙蓉区藩正街迁至岳麓区岳麓大道   2004年1月衡南县人民政府驻地由衡阳市石鼓区中山北路迁移至衡南县云集镇8月省人民政府驻地自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大道迁移至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路   2005年8月湘潭市人民政府驻地由湘潭市雨湖区雨湖路迁移至湘潭市岳塘区芙蓉路永州市芝山区更名为零陵区   

信息来源:湖南省民政厅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湖南行政区划概况

9198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