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双拥模范城(县)巡礼>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开动“火车头” 争创“六连冠” ——株洲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时间:2014-07-31 20:17      

  张昶 周元礼/文   双拥档案:株洲市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92万。驻株军事单位涵盖了陆、海、空、武警、预备役部队,有团以上单位19个、官兵3600余人,平均每年接收复退军人1800余人,全市现有各类优抚对象约16万人,其中享受抚恤补助的重点优抚对象4.6万人,军休所8个,军供站1个,优抚事业单位15个,集中供养重点优抚对象581人。   火车拖来的工业城市株洲,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富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自1997年以来,株洲市借区域优势和地域特色在双拥工作上追求卓越,奋勇当先,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近年来,株洲市以荣誉为动力,以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升驻株部队战斗力为重点,深入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制度化、经常化,开创双拥工作全新局面,为争创“六连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步落实”,造氛围打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地基的深度决定楼的高度。双拥氛围就是双拥这座大厦的地基,氛围好了,双拥工作才会不断提升。   第一步,提高思想认识。2012年2月27日,株洲第五次从北京捧回“全国双拥模范城”金字牌匾。借此时机,株洲市举行授牌仪式,传达学习第九届全国双拥模范命名表彰大会精神,总结双拥工作经验,精心谋划、部署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作方案。会上,25个成员单位领导勇挑争创六连冠的工作重担,向市长、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现场递交了责任书。   双拥工作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驻株部队战斗力,是一项涉及长远的战略任务和政治任务。株洲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在双拥工作上实施 “五个纳入”,即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纳入人大政协定期视察范围、纳入基层单位创先争优内容,引起各单位的重视,努力打造双拥模范城这一政治品牌和城市品牌。   株洲把驻株部队视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从坚持“四个必须”可略见一斑。支持部队建设必须党政“一把手”亲自过问、地方重大决策必须征求驻株部队意见、全市召开重要会议必须请驻株部队代表出席、重大双拥活动必须有党政领导亲自参加,领导重视为双拥工作吃了定心丸。   有了认识,就有了责任;有了责任,就有了保障。株洲市这些举措,强化了各级各部门的双拥意识,激发了全市上下双拥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第二步,建立健全机制。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株洲市从双拥工作制度入手,先后出台《关于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的决定》、《拥军优属公约》和《驻军拥政爱民公约》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使双拥工作有章可循,扫清了障碍。   株洲市要求党委议军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和军地联席会议每年必须定期召开,做到双拥工作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总结、成员单位有述职,全程控制,没有遗漏,重大事项能及时得到有效处理。   在株洲市,不仅各级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负责的双拥工作领导机构,设立双拥工作办公室,建起专门的双拥工作队伍,各部门、各企业、各村(居)委会也普遍成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和志愿者队伍。目前,全市共有253个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或服务小组,1000余人活跃在双拥战线上,形成军地互动,责任明确,全民参与的多方位、全覆盖的组织体系,双拥工作呈现出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这就是机制落实带来的效率。   第三步,强化宣传教育。株洲市把双拥教育纳入全民教育体系,领导干部军事日、双拥国防月等活动每年都会如期开展;95%以上的高等院校和中小学校举办了军事夏令营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军训;90%以上的处级领导干部每年都参加了军事日活动。这些活动,成为双拥工作最直接最有效的宣教平台。   株洲市历来重视国防教育场所建设,建成各类国防教育场所115处、国防教育基地31处,其中茶陵县烈士陵园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株洲市二中为广州军区“国防生基地”。这些教育场所和基地各具特色,成为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的宣教阵地。   株洲整合媒体资源,多渠道传播实现双拥工作社会化。如播放国防教育、双拥公益广告;集中宣传抗震英雄陈林烈士、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晏运华、黄继光生前战友游克源、易志勇一家四代几十年来为无名红军烈士守墓等先进典型。同时,市区主要路段、居民小区设立双拥宣传牌,公共场所设立了军人优先、军人免费等标志,处处呈现浓厚的双拥氛围。   双拥主题活动也是株洲开展双拥宣教的举措,体现典型的影响力和教育作用。2012年,株洲市专程到成都邀请汶川抗震救灾陈林烈士的妻子曾婧和女儿参加双拥晚会,缅怀陈林烈士的先进事迹,市长还为曾婧颁发 “株洲市荣誉市民”证书,现场气氛感染了全场观众。株洲市还推出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双十佳” 评选表彰活动,采取公开投票,掀起了广大群众关心和支持部队建设的热潮。   “三项活动” 找需求促融合   落实双拥工作前,株洲市保持着与驻株部队交流、沟通的惯例,推行科技拥军,在双拥结对、关爱优抚等方面,契合需求,将双拥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科技拥军怎么拥?株洲市贴近部队、军人的需求,全盘摸底调查,做到拥军工作有的放矢。2009年以来,株洲先后投资200多万元帮助驻株部队建起图书阅览中心、官兵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训练场地、网络科技图书室,满足了官兵在文化知识和文体活动方面的需求;向驻株武警支队赠送价值26万元电脑、图书等科技文化用品,并帮助建立多媒体培训中心;一次性投入20万元为驻株全体官兵每人赠送3本书籍,在全市发起“为军营捐好书”活动,捐书5万多册,实现了微机、科技图书、电教器材“三到连队基层”,解决了部队科技练兵中的实际问题。株洲市还发动各类学校为部队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先后开办21期培训班,培训部队官兵1200人次,其中270名官兵拿到大中专文凭;株洲司法部门以“涉军案件合议庭”和“涉军法律事务援助中心”为载体,送法律到军营,免费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咨询100余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57起,为军人军属挽回经济损失65万元,最大限度维护了军人军属权   双拥结对在株洲是传统,部队、地方通过共建对子、共建点的方式互办实事,体现军民鱼水情深。地方单位与驻株部队开展“结对子献爱心”活动,全市共结成对子77对,企业、学校与部队共建点113个。军地签署《军民共建公约》,做到有公约、有牌子、有活动、有经费保障,不走形式,不放空头炮。如株洲冶炼厂与76199部队结对,每年坚持赠送部队价值2万元的桶装纯净水,每年安排3万元经费慰问重点优抚对象。76114部队与五里墩村开展“军民共建文明示范村活动”,出资6万多元,新建一条长约1000米、宽5米的文明路,解决了驻地村民行路难的问题,受到村民交口称赞。驻株部队与12个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筹集资金300万多元,支援新农村建设工作。先后帮扶贫困家庭1000多户,资助贫困大学生200余名,每年向株洲市慈善机构捐款20多万元。据统计,近年来株洲市军地结对互办实事200余件,密切了军民鱼水关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思想上帮助解惑、生活上帮助解困、医疗上帮助解难、住房上帮助解危,这是株洲市“四帮”关爱活动的核心内容。株洲市以县级民政部门为主体,重点选择矛盾集中、优抚对象多、困难多的乡镇、街道,深入开展关爱优抚对象 “四帮”活动。 近三年来,全市共为3000多名重点优抚对象解决了生活、医疗、住房方面的实际问题。2013年,株洲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创新对接途径,采取试点的方式,在全市选择10个乡(镇)成立双拥工作站,随时了解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和诉求,及时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倡导全社会尊重、关爱优抚对象。   “三大工程”暖兵心提战力   做一件事并不难,难的是常年累月持续不断地做一件事。株洲市把双拥保障当系统工程来抓,实施“蛋奶果”计划、经费保障、政策落实三大工程,常抓不懈,成为拥军亮点。   “来部队六年了,每天都有一杯奶,一份水果,一个鸡蛋。”76199部队政工办主任袁奕对政府关怀部队心存感激,“我们官兵把株洲当第二故乡,更坚定了建功立业报效军营的信念。”从1997年起,株洲市在全省率先推出为驻株部队官兵每人每天赠送一个鸡蛋的创举,2005年后再添一盒鲜奶,从2012年起每人每天再加送一份水果,终成有口皆碑的“蛋奶果”工程,被官兵们称为株洲人民迎着朝阳送来的“拥军奶、慰问果”。“早上7点半,正是我们开餐的时刻,新鲜的蛋、奶、果准时送到。我来消防队五年了,一直都这样。”株洲消防支队天元中队司务长陈涛感触良多,他觉得这是政府对军人的关爱。目前,株洲市在“蛋奶果”工程上每年投入500多万元,已累计投入3000万余元,赠送鸡蛋2000多万个、鲜奶800多万盒、水果90多万份。   在株洲,市财政把对双拥、部队的经费保障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每年投入2000万元,为双拥、优抚、军休、征兵、转业退伍安置提供经费保障,支持配合驻株部队完成重大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等任务。同时,株洲市还加大走访慰问力度,每年春节、“八一”,株洲市五大家领导一齐参与组团慰问驻军官兵,慰问物资标准也由2010年的每人每次80元提高到200元。2012年,株洲市民兵防空团进行为期一个月的高炮封闭式训练,市领导专程前往益阳看望训练官兵,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我从部队转业过来后,市民政局也加大了慰问力度,光慰问武警部队就给了30万元,‘八一’慰问官兵每人至少200元。”在部队工作了26年的宋松林,亲身见证了政府对部队的支持。近年来,株洲市在部队营院建设上全力给予支助,军分区、武警、消防、预备役炮兵团等单位搬迁建设,政府无偿划拨土地400余亩,为部队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拥军政策上,株洲市毫不含糊,坚决落实到位。株洲采取先安置后增编的办法,及时安置军转干部。近年来,转业干部100%被安排到行政事业单位,团职干部全部按政策安排相应岗位,随军家属安置率达到90%以上。对退役士兵和军休人员、伤病残退役军人,全部按政策妥善安置到位。2012年,株洲市就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进行试点,目前已培训760人,力争到2014年参训率、合格率、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为退役士兵创业就业创造条件。株洲市分管副市长多次现场办公,采取由市、区两级财政各负担50%,在全省率先落实无军籍职工地方性津补贴问题。2010年,株洲市对安置到企业已下岗的转业志愿兵等“五类军队退役人员”实行公益性岗位援助,资助其购买医保、社保、失业保险,以解其后顾之忧。2011年,株洲市执行“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特别医疗补助、慈善医疗援助”五位一体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并对住院医疗执行“一站式”服务平台结算方式,报销其医疗费用,解决了看病难问题。同时,株洲还建立了优抚对象自然增长机制,残疾军人每人每年按其享受国家抚恤标准的2%自然增长,“三属”、“两红”和在乡老复员军人,每人每年按120元标准自然增长,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待遇。   “三种作用” 保稳定促共赢   在新的历史时期,部队建设依然离不开政府、人民的支持,而社会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也离不开部队的积极参与和无私奉献。驻株部队在支持株洲地方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和参与地方中心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开创了双拥共赢局面。   驻株部队官兵在遂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突击队作用。株洲军分区牵头,每季度召开一次驻军联席会议,研判形势任务,顺畅指挥协调,确保部队在第一时间“拉得动、起作用”。近年来,驻军和民兵预备役人员遂行抢险救灾任务80余次,出动现役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7000多人次,受益群众超过2万人,挽救财产损失5亿元。株洲市消防支队芦淞中队每天会在芦淞服饰城周边巡查一次,风雨无阻,发现火警立即扑灭,确保市场不发生火灾。“这里人流量大,货物又多,起火就是大问题。我们每天巡查,是义务,也是责任。”对巡查市场火警,芦淞中队宋克家和战友已习以为常。   驻株部队主动融入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参建参治,为株洲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2013年6月17日,株洲血库告急,76199部队迅速组织95名官兵义务献血27540ML,缓解了驻地用血紧张状况。据粗略统计,驻株部队每年有600多人参与义务献血,共献血78000毫升。“只要有要求,部队都会来应急献血,很感激他们!”株洲中心血站事业发展部刘娟亲历军人献血的场景,对军民一家血脉相连体会深刻。此外,驻株部队主动参与经济建设,每年投入义工5000余人次。近年来,驻株官兵先后参与芦淞服饰城地下人防工程改造、攸县城乡同治建设等工程项目,积极配合城市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在株洲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进程中,驻株部队以过硬的作风和良好的形象当好文明表率。76199部队主动与石峰区政府联系,推出“共建文明一条街”活动,协助维护先锋路交通秩序和社会治安,宣讲“公民道德规范”,打扫街道卫生,清除城市垃圾,绿化美化小区环境。据了解,驻株部队参与文明创建出动官兵近万人次。76114部队与株洲栗树山小学、联通公司等三单位建立共建关系,每年组织军民联谊活动,开展国防教育和军训工作。驻株部队官兵每年进行国防教育授课50多场次,组织学生军训15000多人,强化了全民国防观念,当好精神风貌的文明表率。   如今,株洲全市正学习和弘扬“火车头精神”,倾力打造株洲发展升级版,推进驻株部队同步融合发展,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六连冠”。立足新起点,奔向新跨越,株洲双拥工作正翻开崭新的一页。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开动“火车头” 争创“六连冠” ——株洲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纪实

9215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