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暖暖邵阳,稳稳的幸福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从春秋白善垒土筑城走过来的古老邵阳,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富民强市的美丽画卷中,有城市蝶变的崭新形象,更有民政人“为民行政”为820万邵阳人民呈上的稳稳幸福。
兜底保障更稳实,“短木板”逐年加长
如同最短的木板决定了木桶能装多少水,社会的文明幸福程度也往往取决于最为困难的弱势群体。五年来,邵阳市着力补齐“短木板”,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谐。近五年,累计保障城市低保751万人次,发放低保金18.1亿元;累计保障农村低保2108.48万人次,发放低保金24.39亿元;城乡低保保障水平分别由2013年的300元、116元提高到2017年的420元、252元,保障标准分别提高了40%、117%;累计保障五保对象287.76万人次,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由2013年的2400元/人.年提高到目前的3200元/人.年,提高了33.33%。十八大以来,农村敬老院建设以年均10所的速度增加,全市167个乡镇实现了敬老院全覆盖。全面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了县乡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和大病救助制度。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5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6亿元。出台了《邵阳市临时救助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临时救助工作,全市共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1.83亿元,救助困难对象36万户次。
养老服务更给力,“夕阳红”逐年增色
从2014年起,邵阳市积极推动基本养老服务补贴工作,全市核定低保老人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应补贴人数为39006人,发放34711人,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8.99%,发放金额为1131.45万元。出台《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养老机构建设扎实推进,至2016年底,全市共建有各类养老福利机构246家,床位总数近3万张。积极扶持社会力量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同时,加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实现全覆盖。以现代通信和互联网为技术手段,以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救助服务平台为支撑,以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社区、养老机构或社会组织为依托,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理疗、代买代购、心理慰藉等多项内容的居家养老新模式,正在逐步完善并发挥重要作用。
病灾救助更完善,“雪中炭”逐年升温
全面建成了覆盖城乡的“五位一体”医疗救助体系,建立了县乡定点医院“一站式”即时结算机制和大病救助制度。2013年以来,累计救助贫困患者358万人次,支出医疗救助资金近6亿元。不断健全减灾救灾和应急管理体系,完善了灾害预警、应急响应、灾害评估等机制,逐步形成了“党政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灾害分级管理”的组织体系和防灾有力、减救灾有效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应对突发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救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近五年,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共发放救灾资金32645万元,下拨中央和省补助资金52107.5万元;每年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发放以年度“国家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主题的宣传手册30万余份,制作自然灾害避灾自救宣传展板20万余块;创建了80个国家和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基层建设更美好,“好日子”逐年提味
切实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从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两委”工作协调、议事决策制度和村(居)“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和村(居)务公开制度。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北塔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邵东、绥宁、洞口县被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夯实社区服务平台,加强社区社会治理创新,在市区开展了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采用“领导联点、部门援建”的方式,解决了市区52个、乡镇88个无房社区的服务用房问题,已建社区均建立完善了社区综合服务平台,农村社区建设试点面扩大到988个建制村,确保每个乡镇有5个以上建制村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从2015年开始,市财政投入近3亿元,在全市开展“美好社区创建活动”,今年全市将建成美好社区445个,实现美好社区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