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最美民政人>工作动态

中国社会报:【专版】“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

  时间:2015-10-27 20:26      

        (《中国社会报》2015年10月27日 3版 专版)   本报记者 王 铭   
  今年8月21日,由湖南省民政厅主办、湖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承办的“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主题宣传活动正式启动。作为活动的主要参与媒体,本报驻湘记者站全程参与了23名最美民政人的评选、采访全过程。现将部分“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先进事迹予以选登,以飨读者。 ——编者   邱许爱:勇于担当的民政改革奋楫者    今年49岁的湖南省涟源市民政局局长邱许爱,在民政岗位上服务了7年。他厉行改革、不近人情,但却是个内心柔软、心细如发、充满温情的人。面对民政转型的急迫与压力,他坦陈这是民政改革转型的方向与空间,要敢于用“手术刀式”地解剖。近期,作为全省民政系统基层民政局局长的先进典型,被评为“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   2008年,邱许爱到民政局工作时,正值涟源民政信访问题凸显。为此,邱许爱创新机制,在民政局内部设立法制信访股,并设立民政执法大队,专设5个信访应急分队,自己任执法大队大队长,制定并颁发一系列信访规章制度,提出了“心系群众、服务基层,热情接待、依法办理”的16字要求。从此,等待群众上访变成了接访、下访、约访、导访。   “上访群众把民政部门看作党和政府的代表,他们盼着我们替他们排忧解难,我们不能以任何理由把他们挡在门外。”民政局的干部们发现他一点都不畏难,不管难度有多大、事情多麻烦,只要信访对象到了民政局,他都往自己怀里揽。   在民政工作这个岗位上,邱许爱找到了体现人生价值的渠道。他说,滋润民生离不开每一个民政工作者务实的奉献,自己最大的快乐就是受助困难群众舒展紧锁眉头的那个瞬间,“只有怀揣梦想、努力行动、坚持不懈,才能干好民政工作”。   地处湘中腹地的涟源系革命老区,是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市,贫困面较大、困难对象较多。起兜底作用的民政工作能否做到“阳光施策”,直接关系到政府公信力与底线公平的维护。邱许爱将“手术刀”伸向了城乡低保,以此推动社会救助工作由碎片化、粗放式向系统化、精准式救助转变。   2013年6月,在经过调查摸底、学习取经、征求意见和先行试点系列准备工作后,涟源市城乡低保集中整治行动正式启动。按照户籍状况、家庭收入和家庭财产三个条件认定低保对象,涟源市民政局借力社会、行政、司法三个层面予以监督,启动了严格的追责机制,取消了部分违规享受低保的对象。很快,说情者找到了他,更有缠闹不休者来到了他办公室。   斗笠山镇的李婆婆取消低保资格后,带着被子、席子到了民政局。邱许爱将老人请到办公室,耐心解释低保政策,“老人家,低保钱是困难群众的保命钱。您的两个儿子都有一定的赡养能力,根据您的条件不符合目前的低保政策,何苦要跟别人去争保命钱呢?”一席真诚的话消了李婆婆的气,“这低保我确实不能要了,回去我还要跟队上的人说,低保钱是保命钱,不能眼红。”   “只要我们的民政工作足够阳光,很多事情就不会是烫手山芋。”邱许爱不断升级“阳光民政”理念,打开了民政转型的新窗口。同年3月开始,在对2012年有3次以上的3000名临时救助对象进行入户调查后,涟源市民政局把临时救助审批权下放到乡镇办事处,同时采取临时救助“双轨制”救助模式,科学应对突发性灾难急需紧急临时救助困难事件,对需重大临时救助对象,由乡镇上报,及时组织人员对其家庭情况进行调查、核实,予以重点救助。   涟源是兵员大市,每年应征入伍的人数均在600人左右。每年退伍兵安置时,各方打招呼、请求关照的络绎不绝,民政局备感压力。为彻底解开此结,涟源市通过推行严格确定安置计划、严格实施综合考核、严格组织闭卷考试、严格遵循选岗程序实现“阳光安置”,使符合由政府安置条件的退伍士兵安置率达到100%。还通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免费开展“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退役士兵高质量体面就业。在此基础上,有效引导退役士兵参加新农村建设,把退役士兵作为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人才储备库”,优先选拔进入村支“两委”班子。在村党组织和第九次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全市1326名退役士兵被选进村支“两委”班子,退役士兵与老支书、大学生“村官”形成了梯次搭配、优势互补。   “对于事业大家都在全情投入,可碰到的坎坷真的很多,有人也许会放弃,但民政职责告诉你,前进与后退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坚持。”邱许爱说,任何一项改革肯定是循序渐进,甚至会出现不顺畅的情况,民政事业的转型发展更是如此,制度层面的不完善、基层能力的乏力、投入机制的短板,不仅要激活民政内生力量,更需开启民政社会化的窗口,在更高层面推动民政与社会的互联互通发展。    杨林:仁心救助解民难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救助管理局局长杨林,在民政部门已工作近20年。这是一个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的人,在坚持原则上甚至有些“古板”。正是对待职业的忠诚,让他赢得了群众的称赞。   2008年初,湖南发生冻雨冰灾,城步县海拔较高,更是山水冰封,交通、通信、电力陷入阻隔瘫痪状态。杨林带领县救助局一班人加班加点奋战在灾害救助第一线,天天翻山越岭背着救助物资送到受灾群众家中。临近春节,他重感冒高烧不退,妻子劝他请两天假去医院,结果还被他教育了一番,“这种非常时期哪还顾得上,局里也不止我一个人感冒了,很多同事都是带病工作。”没办法,妻子只好劝他带着退烧药去工作。   春节前两天,杨林得知儒林镇藤缠村一位叫陈先华的五保老人也得了重感冒,因冰冻封山不能去医院治疗,已躺在床上几天了。他要妻子杀了自家生蛋的老母鸡煲了汤,带着救助物资和感冒药赶去了陈先华家。陈先华卧床多日,家里冷锅冷灶,杨林为他烧了热水泡脚、生火做饭,等老人吃药退烧后他才回家。   城步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每年享受政府救助的多达几万人次,社会救助管理局发放各类救助款达到5000余万元。为了确保救助资金发挥最大效应,杨林带领社会救助局一班人严把审批关,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把投机取巧的人一律堵在门外。   2008年的一天,下岗职工李某找到杨林,请求办理低保。杨林仔细询问情况后,又细细打量李某,见他身材魁梧,有较强的劳动能力,按政策不能享受低保。他耐心细致地向李某解释,不予办理。可李某不甘心,跟杨林套近乎,许诺只要办理就给予好处。遭到杨林的拒绝后,李某突然翻脸用威胁和恐吓的语言向杨林施压,大吵大闹。杨林耐着性子对李某进行疏导近2小时,李某才平复下来。事后,杨林四处打探招工信息,当年底为李某推荐了一份工作。   但在亲属眼里,杨林是一个“古板”的人。2012年,岳母身患癌症,靠岳父的养老金维持生活。妻兄找到杨林,要求将岳母纳入低保范围,被杨林拒绝。“你帮别人都没有商量,要你帮帮家里人,怎么商量你都不肯。”很长一段时间,妻兄都对杨林抱有“看法”。   听多了苦难的诉说,看多了困难的家庭,杨林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他经常会在下班、周末到困难群众家中探望、回访,特别是对一些发生不幸的家庭,除了经济上的救助,还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给家庭成员打气加油。当爱的天平偏向困难群众后,对家里的关心自然少了许多。2008年,杨林的父亲患上了肺心病常年住院治疗,到2014年离世,杨林因为忙工作,很少去医院照顾尽孝。   刘建平:寻求军休服务最大公约数   湖南省长沙市赤岗村军休所所长刘建平是个心细如发的改革派,针对军休所老同志平均年龄近80岁,以聚居为主、空巢为多的实际情况,她积极推进服务管理方式改革,寻求军休服务最大公约数。改革的核心是将专业社工人才引进军休服务中,同时联动整合社会公共服务资源,最大程度满足军休干部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保健、居家养老、社会参与等需求。   “为军休老干部做好服务,首先就是要找准服务基点。”刘建平以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搭建文化养老平台,组织开展了书画展、文艺汇演、幸福展示秀、军情观察室、才艺课堂、电脑手机基础知识培训、军休文化建设论坛等活动,提升了文化服务内涵和成效。   刘建平还不断创新军休服务社会化模式,通过联系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弥补了军休所自身服务的不足。譬如成立社工服务站,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开展了有益军休干部身心健康的服务活动,重点对一些特殊群体加强走访疏导,帮助他们调适心理、转变角色。同时,整合共享辖区社会养老资源,构建了“联动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随着军休干部结构的变化和移交政府安置管理时间上的差异,他们在年龄、文化层次、身体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也有着较大差异。”刘建平说,学历高、身体好、年龄相对小的军休干部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较高;年龄大、身体状况相对较差的军休干部对健康、医疗、生活方面的需求较多。   面对上述问题,刘建平确立了标准化、社会化、人性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对不同年龄、不同身体条件、不同爱好的军休干部提供不同的服务,尝试因人而异提供一对一、面对面的专业化服务;改造军休干部住房及楼梯间环境,安装小凳子,张贴温馨提示;深入开展亲情在线服务活动,政治上实行综合式服务,生活上实行亲人式服务,医疗上实行温馨式服务,文化上实行快乐式服务。   “军队离退休干部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照顾好他们是军休所的光荣职责。”刘建平说,她和同事们将努力做好军休干部的 “知心人、贴心人”,为他们舒心、美满、幸福的晚年生活作出更多的贡献。    肖胜洪:老民政的信访工作心灵史   1997年底,湖南省民政厅老信访办主任退休,厅党组决定从优抚处把肖胜洪这个“写材料”的调到信访办工作。从此,书生挑起了民政信访的重担。在过去的18年里,肖胜洪处理着“机关第一难”,每天听得最多的是骂声、哭声和埋怨声,做得最多的是烦事、难事和缠人事。但为了信仰和理想,他用心倾听群众的呼声,用情温暖受委屈的心灵,用爱心、耐心、责任心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正因如此,民政厅信访办主任肖胜洪成了令人敬重的榜样,多次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被湖南省政府授予一等功。抛开荣誉,今年初他在《中国社会报》上发表的一篇民政信访工作心灵史,让更多人了解、理解了民政。在这篇题为《我的2014年》的文章里,他说出了作为一个民政信访干部的心里话:“不敢叫苦、不敢自卑、不敢粗心。”   民政系统信访工作量大。民政厅每年来访就超过1万人次,呈现信访源头多极化、信访诉求多样化等特点;信访对象也很特殊,多为社会困难群体,包括病残求助对象,艾滋病人、麻风病人和精神病人。“无事不登三宝殿,不到伤心遇难,谁愿意天天来上访。”肖胜洪说,既然来了,他们信奉的就是社会公平正义。   在接访工作中,他信奉两件法宝:一是要做到政策明、理念清、处事实;二是要将上访群众年纪大的当父母,年纪小的当兄弟姐妹,“如果还要多说一句,那就是信访工作要敢于维护群众利益和公平正义,切忌‘葫芦僧判糊涂案’。”   很多个晚上,肖胜洪的办公室都灯火通明。厅机关的保安起初以为是下班忘了关灯,走近一看才发现是肖胜洪还陪着来访对象。下班时上访人员不走,晚上加班是经常的。“肖主任住在厅机关院内,经常让我们下班回家,由他一个人顶着,有时对象较多时也是让我们先吃饭了再来。”同事周萍和李彬说。   去年9月的一天,一部的士送来一个满身农药气味的中年男子。肖胜洪第一反应是:快!此人喝了农药,快打120!他随即作出先救人后向领导汇报的安排。15分钟后,患者被送到长沙市第一医院急诊室手术台上,经抢救脱险。医生说,患者喝了大量烈性农药,再迟到20分钟就没救了。“好险,如果当时稍拖延一下,一条生命就没了。”后通过他携带的资料显示:病人伍某某,邵阳县人,系精神分裂症患者。   民政对象困难群体很多,肖胜洪利用民政信访这一优势平台,为人民群众办了大量的实事、好事。一提起道县的陈圆圆,省信访局和永州市、道县的相关部门都十分熟悉。先是一级残疾军人丈夫去世,继而本人下岗失业,接踵而来的打击,使这位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妇女精神濒临崩溃。她踏上了上访之路。   肖胜洪接待她后心情沉重,想了三天后,他扳动了省信访局和省民政厅的领导。由省信访局领导出面协调道县解决陈圆圆工作问题;由省民政厅领导出面协调解决她的生活问题。通过多次协调,陈圆圆的问题都如愿解决了,调到了县环卫局,县民政局还出资为她修复了住房。解决问题后的那天,她来到省民政厅,说她是最后一次上访。找到民政厅一位领导,热泪盈眶,说:“民政厅是娘家,肖主任不知跑了多少路、找了多少人、开了多少会……”   肖胜洪深谙信访工作是“一副担子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道理,更体会到了协调与协作对于信访工作的意义。近年来,民政厅建立了“以信访部门为主,部门配合,上下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及时完善信访信息预案机制、协调接待政策解答联动机制、领导参与接访和包案处理机制、厅领导接访月机制、新进人员信访岗位锻炼机制,并通过进一步畅通网上留言、网上咨询、厅长信箱、问政湖南等信访渠道,及时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今年还建立了专家顾问团和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引入社会工作者参与信访工作,引入社会力量依法化解信访矛盾。   从事民政信访工作18年,肖胜洪虽苦犹甜无怨无悔,他说“要说接待过多少人,处理了多少信访件,也许一个数字一句话就说完了。我深知肩上有重担、有责任,一头担着党和政府的重托,一头担着老百姓的期盼。这些都是职责所在。”    『最后一公里』的坚守    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方能感知民意的温度。在湖南省民政系统评选出的“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中,身处乡镇的民政所长(助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他们的勇敢担当与温暖坚守,让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道路更加畅通,让困难群众的心里更加踏实。   伍丹:弱女子挑起重担子   把困难群众装在心里,把服务对象当作朋友,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民政助理员伍丹,靠着这样的工作态度,成了一名走入群众心里的民政工作者。   良田镇是苏仙区第一大镇。2012年,全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原良田镇、廖家湾乡、邓家塘乡合并,新合并后的良田镇面积达190多平方公里,辖31个村、4个居委会,人口超过5万,基层民政工作任务繁杂艰巨。良田镇仅农村低保家庭就达1000多户,为做好低保核查工作,这些家庭中最少的她去过一两次,对于那些比较贫困的对象,她更是能说出名字。   2013年,良田镇江南村村民肖远竹的丈夫不幸因车祸身亡,自己又查出患了早期乳腺癌。伍丹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她家了解情况,并与村干部一同为她申请了大病医疗救助;按照因家庭遭受重大意外事故陷入贫困的有关政策,为她申请了农村低保。此后,伍丹一有空就到肖远竹家里,给孩子带些文具、水果。时间一久,两人成了朋友。在伍丹的帮助鼓励下,肖远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陈家湾村九组村民、80多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段发廷每逢赶集日都会到伍丹办公室坐一坐、聊聊天,今年3月送来了一面“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的锦旗。伍丹说,话是开心的钥匙,态度是心的秘方,真诚、真心地把服务对象视作亲人,为他们着想、为他们分担,他们就会把你当亲人。   2014年6月,良田社区20岁的王艳华身患肺动脉高压心脏病,无力支付巨额医药费。伍丹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王家看望,向镇党委、政府汇报此事,发动镇党员干部和当地事业单位、商户、居民为王艳华捐款,一天时间就募集捐款1.5万元,解了燃眉之急。   滨河社区下岗女工李红梅17年来无微不至地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邓著红,还把女儿培养成一名大学生,伍丹经常到她家嘘寒问暖。今年8月,伍丹争取到了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和电动轮椅,为李红梅家实施了无障碍改造、地面平整及坡化、安装低位灶台、房门改造、坐便器改造等。邓著红说,“通过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恢复了我的部分自理功能,我真心感谢伍丹为我们家做了好事!”   从事民政工作7年有余,伍丹的休息时间基本被工作占满。因为丈夫在另外的乡镇工作,很多时候她和儿子的吃饭问题基本是在乡政府的食堂解决;很多次因为下乡入户来不及赶回,只能叫同事给儿子送个盒饭。   这个弱女子挑起的重担子获得了群众的认可。工作近10年来,伍丹多次获得“全区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陈郊禄:为困难群众服务风雨不改   自2012年从耒阳市民政局调到南阳镇任民政助理员后,陈郊禄开始了更接地气的工作。几年来,他踏遍50多个村600多个村民小组,调查走访了4000多户困难家庭,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2015年初,因为工作成绩突出,他调到夏塘镇任民政办主任。   “基层民政工作直接与困难群众打交道,来不得半点虚的。”在陈郊禄的工作笔记本上,有一句座右铭:“一分一厘一毫,拿来救苦救难救急,也敢徇私舞弊,天理良心何在?公开公平公正,是民心民意民愿,不能光明正大,国法党纪不容”。   2013年3月,南阳镇开展低保专项整治。在星子村,镇里组织驻村干部、村干部以及60多名群众代表召开了低保民主评议会。会上,群众代表提了很多中肯的意见。次日一早下起大雨,陈郊禄联系驻村干部和村干部,逐户走访调查、拍照取证。两天的泥巴路走下来,陈郊禄的鞋子烂了,被小石子弄伤了双脚。而就在前不久,他还做过因心肌炎后遗症引发感染的心脏射频消融手术。   凭着这股激情,陈郊禄随即对全镇24个村开展了“民政办+驻村干部+村干部”三方联合地毯式入户清理整治低保工作,将全镇的低保对象家庭情况掌握在手,把各村的低保工作推倒重来,严格执行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体不断宣传政策,公布调查情况。在随后的全市农村低保工作评比中,南阳镇农村低保工作名列全市前茅。   民政部门是困难群众的娘家。2013年6月26日,南阳镇高塘湖村的谷美红抱着7岁大的儿子来到民政办,跟陈郊禄哽咽着诉说自己的遭遇。她的孩子自出生就神经受损,导致脑瘫,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甚至卖掉了自己和父母的房子。可就在孩子病情转好时,因为家庭债台高筑,只得被迫放弃治疗。   陈郊禄听后,一边安慰这位母亲,一边将情况反映给了村委会,并按政策给予了临时救助。在随后的日子里,按程序帮助她家办理了低保和大病医疗救助,还通过本地网络媒体、微博、同学QQ群、老乡会等发动爱心捐款,解决了这个困难家庭的燃眉之急。   黄喜莲:困难群众的“贴心棉袄”   “下乡的时间多、读书的时候多、下班晚的时候多。”自2005年7月担任韶山市永义乡民政所所长后,黄喜莲得了个 “拼命三娘”的绰号。   2014年,一场春雨让长湖村郭诗桃本已破旧的房屋倒塌。黄喜莲知道后,上门做工作请求一家人离开危房,并提出尽快帮其一家进行房屋重建。黄喜莲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4万元资金建造新屋,让郭诗桃家住上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基层民政工作繁琐细小,必须做困难群众的贴心棉袄、困难群众的娘家人。”危房改造户、军属家庭……每个需要用到民政人的地方,总会有她的身影。   永义乡敬老院供养了28个五保老人,黄喜莲经常到敬老院给老人打扫卫生,维修各类损坏的设施,和老人们聊天。2012年农历十二月初六,敬老院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罗克利在凌晨一点,突发疾病,鼻子大出血,并晕死过去。黄喜莲接到电话后,不顾天气寒冷,马上赶往敬老院,迅速把老人送往医院整晚照看。长湖村退伍老兵曹奠宇家中房屋破烂不堪,妻子患有精神疾病,自己身体也不好,房屋急需重建。黄喜莲了解情况后,积极向上争取特困户危房改造2万元,帮助他建造房屋。   民政工作关乎公平正义。永义乡有低保户209户、326人,黄喜莲和同事每年都会对所有低保家庭进行逐户调查摸底,严格实行动态管理。民政所一位工作人员的亲戚此前因家庭情况较差享受了农村低保,征地拆迁后家庭情况有了好转。黄喜莲按规定取消了他们的低保资格。尽管得了很多埋怨,她也不厌其烦地讲政策、摆道理,直到说通为止。   黄喜莲说,民政工作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一定得为困难群众办点实事,不然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周敏:擅长『制造模式』的人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局长周敏,是一个擅长“制造模式”的人。2013年以来,在她的带领下,雨花民政获得了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等14项国家级荣誉。   周敏的工作履历比较简单,自1991年走入工作岗位后,除了在区老干局工作了近六年外,她所有的时间都在做民政。在她心里,最美的民政梦想是尽最大可能地传递温暖,尽最大可能地推动民政事业的改革创新。“创新不能是口号、不能是花招。做民政工作不能再局限在狭隘民政的范畴,必须拥有大格局的眼光。”2013年,周敏履新区民政局局长后,将民政转型改革置身于整个社会治理创新中,决定从社区治理中撕开一条口子,走出一条新路。   随后,周敏开始实施雨花社区治理的四部曲:“一是进行社区职能清理;二是发展社会组织;三是实行社区分类治理;四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这四项工作,无论哪一个都是攻坚项目。做职能职责清理的时候,周敏带领同事们与全区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大大小小的协商会、征求意见会、专家讨论会,前后开了不下30个。发展社会组织,需要政策支持,仅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办法出台就易稿十多次,收集的资料及相关草稿堆起来有一桌子高。做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在区级层面动用和整合各个部门的数据,难度更是不言而喻。   广泛的沟通与协调最终获得共识。2015年初,雨花区1号文件发布了《规范社区职能职责实现减负增效的实施方案》,全面铺开社区减负增效改革工作,558项社区事务精减为147项,其中,规范社区印章管理为主要精减内容之一,社区证明性盖章由52个规范为14个,让社区回归服务本位。   与此同时,社会组织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井喷式增长,登记注册备案达三百多家,比过去所有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还多,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他们的后续发展提供支持。社区分类治理研究获得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台仅用1年的时间完成了首批服务事项的业务条线梳理和试点街道的系统正式上线。   今年,雨花区开始实施新一轮“三年惠民解困雨露工程”,每年由政府专项安排500元-1000万元,针对民生需求和群众反映迫切、矛盾集中的问题,实施帮扶项目。通过拓展政策,雨花区脱离了单一的划线式救助,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梯级社会救助体系。同时,探索建立社区为老服务信息平台,搭建了“为老服务信息中心、呼叫服务指挥中心、老人接待投诉中心、自营业务调配中心、加盟企业管理中心和养老服务示范中心”6大中心,与已建成的区居家养老指导中心、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一起,形成了虚实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民政改革转型任务艰巨、筚路蓝缕。“在改革创新的路上我们才走了一小步,好啃的骨头啃完了,难啃的还在后头。”身处“传统民政”向“现代民政”改革最前沿,周敏坚信,只要愿意努力,路就在脚下。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中国社会报:【专版】“福泽潇湘?最美民政人”

9214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