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最美民政人>媒体聚焦

湖南日报:我守我本真——记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江萍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2015-10-07 21:28      

我守我本真——记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江萍 (《湖南日报》2015年6月27日头版)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她35年坚守精神病医疗服务一线从临床医师做到医院院长把一家濒临绝境的民政收养机构变成了多元服务、年收入过亿元的新型医疗服务机构赢得了广泛赞誉就是今年56岁的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江萍 七一前夕记者走近唐江萍感受这位铿锵玫瑰不一样的风采 踏实苦干医院从困境中求得新生 “精神病医院改成福利院不合适医生怎么在福利院里工作呢?”长沙市精神病医院部分医生对单位改革提出反对意见 这是13年前一场关于改革的争论 2002年6月在精神病医治服务领域摸爬滚打了20多年、时任长沙市精神病医院副院长的唐江萍临危受命出任院长此时该院业务萎缩、入不敷出职工津补贴拖欠近两年未发面临生存危机 唐江萍立下了“踏踏实实干、要干就干好”的誓言她要团结带领一班人拼搏奋进服务社会让医院走出困境 经过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唐江萍发现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人医疗护理、康复寄养、临终关怀的市场需求与社会、家庭所能提供的服务保障矛盾日趋突出老年痴呆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癌症晚期临终关怀老年心理障碍与性格异常等病患人数越来越多家庭护理普遍不专业而各大综合性医院因为病床资源紧张等原因都不愿意收治这些病人 长沙市精神病医院丰富的精神科资源正适合开展拾遗补缺的“错位竞争”将医院业务拓展战略转向老年护理关怀领域走医疗、养老、康复保健和临终关怀为一体的老年医疗呵护之路是决战决胜之举由此唐江萍提出将医院改名为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以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部分人安于现状于是出现了观点交锋 面对意见不一唐江萍没有急于拍板决策而是和班子成员一道组织全员大讨论开展各种调研考察还请湘雅医院医疗专家来院讲课开阔视野 大家慢慢看明白改名不是为了改名而改名而是一场改革是体制机制、运行模式、思维观念等方面的全方位革新是单位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这样职工思想高度统一起来福利院很快定下了崭新的战略目标:对外整合资源、对内改革创新“双轮驱动”争取政策支持、拓展新业务、激发人才活力“三箭齐发”实现精神卫生、养老服务、自愿戒毒“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先后争取国家、省、市专项资金1.2亿元新建成6栋病房和一栋门诊综合大楼升级换代了医疗设施设备破旧的老院改成绿树成荫、碧瓦长廊、庭院错落、整洁干净的花园式环境大大改善了病人医疗、康复和生活条件 ——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录用一批年轻、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员工走上了中层管理岗位理顺责权利关系合理拉开效益工资档次调动出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引进国际领先理念创办中国大陆第一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长沙心翼会所”2007年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与香港嘉道理慈善基金会合作引进国际领先理念的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免费为精神病人提供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友谊、重新投入家庭、赢得教育或就业机会同时大胆引进社会优质资源将医院自愿戒毒中心由偏僻城边角落搬迁至市中心韶山路 13年来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的病床由原来的300张发展到现在的1800张形成一院三址格局收养收治精神病人数平均每年递增30%年业务收入由2002年的470万元到去年实现1.2亿元全院职工福利待遇每年以10%幅度增长过去留不住人才没有一个本科生现在拥有硕士研究生毕业专业人才21名 病人的需要铸就使命感执着坚守前沿阵地 说起精神病患者不少人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这种场景:衣衫不整、披头散发、自言自语、时哭时笑......许多正常人面对这个特殊群体唯恐避之不及唐江萍1981年医疗专业本科毕业后就走上精神病医疗服务岗位至今34年多作为一名女性为人妻、为人母她是如何坚守的呢? 面对记者的疑惑唐江萍快人快语:“我不是没有动摇过也不缺少离开的机会精神病人虽冠以‘病人’却不能得到一般病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爱、家人呵护、朋友慰藉而往往被亲人疏离、陌生人歧视丧失人格尊严每次我一动离开的念头一想到这些我就提醒自己要信守内心承诺” 有一次唐江萍经过一间病房时正遇到一位年轻男精神病人仓皇躲避医疗强制措施他看起来不到20岁身材魁梧却衣衫褴褛面对医生的强制和家人的训斥耷拉着头缩成一团恐惧地躲在病房角落最后不慎摔倒在走廊的煤堆里露出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眼神充满恐惧、哀怜、无助 那一瞬间唐江萍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她坚定自己的选择:精神病人也是人因为上天的不公他们已经受尽苦难自己是做这一行的专业人员要留在精神病医院努力用所学来帮助这些病患者为他们解除痛苦给他们关爱和温暖使他们保有做人的尊严 2003年唐江萍的丈夫被中组部组织的博士服务团派往江西任职一年后江西省儿童医院希望他能留在医院发展江西省委组织部两次登门做唐江萍的工作希望她去江西省一家三级医院担任领导职务与丈夫一起前往江西发展不用饱受异地相思之苦儿子也能在母爱与父爱的双重关怀下健康快乐成长吸引力自不待言但一想到精神病人那双眼睛唐江萍就感到一种慈悲的力量、一种使命感再三考虑后她婉拒了邀请坚守在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精神卫生工作前沿阵地 唐江萍以更加慈悲之心、耐烦之举、感恩之意善待着病人和家属她当了院领导依然坚持到病房查房、倾听病人心声有一次院里收治了一名怀孕7个月的河南籍流浪精神病患者娟子唐江萍嘱咐医生护士为她做全面清洗为了治好她的腹泻又不影响胎儿发育唐江萍建议医生采用温和的中药医治娟子的腹泻治好了孩子也健康平安地出生了 唐江萍的风范感染着每一位员工去年10月长沙市45岁的汤明来到该院精神科二病室治疗因为害怕被别人“毒害”而拒绝进食医生、护士总是每餐耐心地劝他吃饭有一天护士长胡军燕端着饭碗递到他床头准备喂他吃饭时他突然端起饭碗扣在她头上饭、菜、汤洒了一身小胡没有生气第二天为了让他相信饭菜没有毒小胡就自己先吃一口再喂他吃一口还帮他穿衣洗澡陪他聊天教其了解精神卫生知识就这样小胡“陪吃”了3个多月汤明病情渐渐好转出院后他托社工给医院送来一面锦旗上书“大爱无疆”4个大字 今年6月17日记者在该院老年科临终关怀病室看到环境窗明几净、整洁明亮80张病床躺了79名病人绝大部分是七八十岁以上的重症老人24名医护人员平均年龄只有27.2岁老年科主任黄艳红告诉记者临终关怀病室目前还没有给医院盈利主要是为社会、为家庭分忧但院里在设备、技术配备上全力支持唐院长嘱咐她们不少老人在福利院住了那么多年再回自己家里去不大可能了福利院要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过得有尊严 与金钱相比更应爱惜名声与富足相比更应向往自由 作为一院之长手中权力覆盖经济业务、项目建设、人事调整、物资采购方方面面穿插着各种利益诱惑如何严以修身、严以用权时刻考验和检验着唐江萍 唐江萍选择敬畏权力她觉得与金钱相比更应爱惜名声与富足相比更应向往自由 当还是一名普通住院医师时不时会有精神病患者家属出于感激向她送土特产或红包礼金唐江萍从不接收 药品采购是医疗行业最受人关注的利益链是医疗腐败的重灾区有一次在医药公司上班的一位表妹找到唐江萍希望“通融通融”给三福售药六亲不认的唐江萍让她吃了“闭门羹”面对“背景深厚”的供药商因拒绝合作而发来的恐吓短信唐江萍毫不畏惧始终相信身正不怕影子斜结果被“药贩子”公认为“不懂味的人” 唐江萍乐意“不懂味”她深深知道一旦“懂味”收受了药品回扣这些钱将转嫁到药品价格上来最后吃亏的是国家、病人及家属这对于许多已因病致困的患者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所以我选择清清白白用权”唐江萍感慨道清白用权就是干净做人是对人性的坚守惟其如此才活得坦荡、活得舒展、活得自然、活得真实 当儿子高考的时候单位司机建议用公车送一下唐江萍和小孩都表示反对宁愿骑单车到校也不坐公车赶考当重大项目——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新门诊大楼招标承建项目展开之时很多熟人、朋友、亲戚找上门来想承接项目领导打招呼要求“关照”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唐江萍一律给他们“不懂味”不开私利之门 一个人随着职务升迁、面对越多诱惑还能不改初衷记住来路需要滴水穿石的修为、云淡风轻的定力 对此唐江萍孜孜以求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湖南日报:我守我本真——记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唐江萍

9214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