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让闹事者变成“协调员”——省民政厅信访办主任肖胜洪速写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2015-10-20 18:15 大 中 小
(《湖南日报》2015年10月20日6版)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红泉
省民政厅信访办主任肖胜洪淡泊名利,
在信访这个“清水衙门”一呆18年,
用平和、仁爱、廉政之心,
架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最近他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民政信访工作先进个人”,
省政府授予他一等功。
近年来,
随着社会矛盾多发频发,
民政信访呈现源头多极化、诉求多样化、对象特殊化特征,
信访工作量极大,
肖胜洪迎难而上,
将信访工作定位为“上为政府分忧,
下为百姓解愁”,
增加做好工作的底气与豪气。
他说:“正因为责任重大,
所以不敢叫苦,
不敢自卑,
不敢粗心。
”
“我能帮你解决什么问题?”是肖胜洪面对信访对象首先说的一句话,
当道县上访对象陈圆圆面对他哭诉自己的不幸时,
他尤其觉得需要尽全力拉她一把。
陈圆圆原本有个幸福的家,
她丈夫是一级残疾军人,
却不幸在2010年去世,
她自己不久下岗失业,
旧房垮塌,
上有老、下有小,
日子怎么过啊!于是她踏上了上访之路。
肖胜洪接访后,
同情她的遭遇,
找到了省信访局和省民政厅领导,
做通工作由省信访局领导出面,
协调道县解决陈圆圆工作问题,
由省民政厅领导出面协调解决陈圆圆生活问题。
通过多次协调,
陈圆圆调到了县环卫局上班,
县民政局出资为她修复住房。
日子重新好起来,
陈圆圆逢人便夸肖主任“是个好人”。
信访工作没有8小时工作制概念,
下班时上访人员不走,
晚上加班是经常的。
提起这事,
省民政厅机关传达室工作人员心里有本账。
他们介绍,
市州一些年老病残、自理能力差的上访对象,
由于行动不便,
经常晚上八九点钟才赶到省民政厅机关上访,
一旦碰到这种事,
传达室值班人员首先想到的是肖胜洪。
肖胜洪每次都认真处理这些问题,
或者将上访对象带到附近旅社先住下,
或者将生病对象送医院,
请来当地驻长办同志共同处理。
今年6月的一个晚上,
一名父亲将已经成年的智障女儿丢到省民政厅大门边,
自己就不见人影。
肖胜洪闻讯赶来,
花费近2个小时引导这名女孩说出了住址和父亲的姓名,
他们来自邵阳县。
随后,
他打电话请该县驻长办主任过来一起处理。
待肖胜洪把这个被遗弃女孩送到救助站暂时安置、将该驻长办主任送回驻地后,
自己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2点多钟。
后来,
他还和其他人一起对父女俩进行帮助,
感动这名父亲重新将女儿领回了家。
不局限于就案办案,
把信访工作延伸扩展,
成为无处不在的群众工作,
是肖胜洪搞好信访工作经典法宝。
一次,
一批集访人员和民政厅机关保安发生摩擦,
不怀好意者趁乱砸坏来访接待室牌匾。
公安民警通过监控录像查实肇事者为信访室后门外一位邻居。
肖胜洪冷静对待,
在公安部门为其担保,
请求从宽处理。
后来,
让肇事者写出检讨公开张贴,
并联合社区对这一地段社情民意进行梳理,
请民政厅机关对其中特困对象实施帮扶,
解决了一批特困对象和优抚对象的实际困难。
这些走心的群众工作,
起到了良好效果,
原来砸牌的肇事者携全家人到信访室道歉,
将一块系上红绸缎的新牌匾挂到接待室门旁,
遇到有闹访缠访者,
还帮着出面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