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专题专栏>专题>最美民政人>媒体聚焦

湖南日报:【专版】一位女“入殓师”袒露20年人生苦乐曾作为全国殡葬业代表在中南海发言——人生后花园的守望者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时间:2015-10-24 09:37      

       (《湖南日报》2015年10月24日11版 专版)   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周红泉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导读    这里被称为生命旅程的终点常跟死神、遗体、亡灵联系一起外界讳莫如深    这一群人从不主动跟人握手不说“再见”过年不轻易跟人打电话    他们被称为“入殓师”湘潭申知就是其中一位   20年前她作为一名牌大学毕生辞去外企白领在这行一干就是20年并作为全国殡葬业代表在中南海发言   她为什么选择这里?她在这里经历了什么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经历这么多生死她对生命有着怎样的领悟?   9月18日记者走近她还原她不一样的人生轨迹   入行    18日上午湘潭殡仪馆陵园秋雨霏霏    沿墓碑缓缓走过申知不时俯身扯掉墓前青草、扶正倾斜的祭板动作轻柔    雨点洒落在松柏上沙沙细响如同《在天堂里》一首忧伤的安慰曲   若非亲见没人会将眼前这位温情、专注的美丽女子与这样一个行业联系起来    她原本拥有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生   22年前申知20岁刚从广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她已在当地一家外企担任总经理助理   名牌大学毕业、外企白领如果不是父亲的坚持她人生轨迹会完全不一样   “毕业第二年父亲给我打电话说的是‘民政系统招人你回来考下’”申知说父亲是从空军侦察部队转业的老民政人曾多次在部队演习中夺冠后来父亲患上冠心病特别担心身体出意外希望女儿留在身边   申知是家中的独女打小孝顺答应了父亲   当时招考单位名义上是殡葬管理所像是个行政管理部门后来才知道实际上班地方是殡仪馆”申知回忆父亲没跟她明说在父亲看来干什么都一样“对他们那一代人来说信仰就是生命”一有机会就希望“女承父志”   申知通过了考试第一天上班申知骑着自行车跟在父亲后面心里一路直打鼓一到殡仪馆她第一感觉“很破很简陋”   “走进遗体储存间看到地面上一整排遗体就那样直挺挺地躺着时脑袋像炸开了一样”申知说“你仿佛可以看到遮布后一个个苍白的面容心冰凉的”    申知当即打起退堂鼓父亲一再劝她“先试一试”申知只好答应“签合同时耍了个小心眼只签了最短的期限”申知回忆    她心里残留最后一丝侥幸——“好歹我也是名牌大学生总不会让我直接去搬遗体吧?”    恐惧    很快申知最担心的事来了    “当时的殡仪馆有一个惯例无论是谁进来第一份工作就是接运遗体只有打破心里这道坎才能往下走”    时隔20年申知仍清楚地记得第一次去接运遗体的细节   “当时我值夜班熬到深夜十二点我想今晚应该没情况了吧正迷迷糊糊睡着了突然电话铃尖锐地叫了起来”申知心里咯噔了一下“这时来电一般只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人去世了要我们去运遗体”    申知硬着头皮和同事去了   “爬上五楼看到遗体整个人吓得像木偶一样”申知回忆当时殡仪馆的遗体搬运工具是老式木匣子很沉在同事指挥下申知机械地和对方一起将遗体装进木匣子里从五楼抬到一楼“几乎用尽了我全部的力量加之楼道狭窄下来后双腿直哆嗦”    等撑到把遗体装上车申知随即瘫在地上身体本能地恶心、呕吐几天都吃不下饭晚上被噩梦轮番纠缠   “当时就不想干了‘干吗呀我一个大学生在外企当总经理助理平时也就写点材料跟着开开会在别人看来都很神气的’”说起当年情景申知眼圈微红    馆里的同事劝慰她一位曾是省劳模的赵姐对她说:“这种情况每个殡葬人都要经历、面对当年我比你的反应还厉害咬咬牙闯过这关就好了”   “别人能行为什么我就不行?”可能遗传了父亲“不服输”的血性申知骨子里的倔劲也上来了——“不能就这样走了让别人看不起要走也要做出一点成绩”    就这样申知咬牙留了下来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闯过了第一关后申知慢慢发现“见多了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从一名普通的入殓师到班长申知渐渐习惯了这份工作   “后来有调工作的机会时又觉得反正身上已打上殡葬行业这个烙印到哪都抹不掉调其他地方还会被当成‘异类’不如就在这里干下去”    慰藉    三尺平台老者安详地躺在那里仿佛熟睡般   几位亲人站在一侧接过申知手中拧干的毛巾轻拭老者双脚、扣好最后一颗衣扣、为老者穿上鞋子满面泪痕继而失声痛哭……   这是一个生命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程这些年申知见过太多亲人被分割、被撕裂的伤痛她只希望通过自己的服务和努力将这种伤痛减轻些许   或许是巧合申知第一次遗体整容对象是一个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女大学生   那还是1995年因为意外那个姑娘从二楼摔下来不幸头先着地造成脊椎骨断裂人当场就没了”   而让申知怜惜不已的是当时那个姑娘非常节约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块她每个月只给自己留50块作生活费用其他的全部存了下来   “她妈妈跪在地上连话都说不出来你想才20岁出头、又那么懂事的一个好姑娘说没就没了当时特别想做点什么弥补一下遗憾”    在给遗体化妆的时候申知似乎忘记了害怕心里只有对姑娘的怜悯她给姑娘遗体换上干净衣服用小毛巾轻拭姑娘的脸、头发指甲缝又给姑娘打上粉底、涂上腮红化了简妆又遵循自然本色    最后申知轻轻按摩姑娘的手让其软下来将一只交握着另一只安放在腹部显出轻松、安详和休息的姿态做好这一切仿佛姑娘不曾离去只是躺在那睡着了如同电影《入殓师》里的一幕:“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她永恒的美丽”   直到这一刻姑娘母亲的情绪终于爆发抱着女儿遗体恸哭不已“你不舍得吃、不舍得穿留下那么多钱有什么用?”最后母亲把女儿的存折连同衣服全烧了    托马斯•林奇《殡葬人手记》写道安葬死者经过那么多的程序就是要表明他们曾经生活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别于一块石头、一棵杜鹃花或一头猩猩他们的生活值得叙说和回忆   在申知看来为逝者做的这些更多的是为生者带来慰藉为此她自学了人体解剖学、色彩学、化妆整容技术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有次殡仪馆收到一位因交通事故造成肢体残缺不全、容颜尽毁的逝者家属悲痛不已    为尽可能还原逝者生前的仪容让亲属得到安慰申知和同事对照逝者生前的照片制定了精细的整容方案重做了头颅用固体材料作了鼻子   几个小时的精心修饰当家属见到似乎还充满生机的逝者后什么话都没有说低头就向申知深深地鞠了一躬   “每个生命都有尽头我们是人生后花园的守望者能把逝者在人世间的最美一面留给家属尽量不留下遗憾也就是我们最大的安慰”    这一刻申知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温软而美丽    疏导    更多时候申知和同事们面对情绪失控的逝者家属    她给记者回忆了一个细节:一次她的同事在将骨灰盒交到逝者亲属手中时一时没注意说了一句“给你的骨灰盒准备好了”   对方当即暴跳如雷最后同事朝逝者骨灰下跪道歉对方才平息事后这名同事号啕大哭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家属承受失去亲朋的痛生离死别就像婴儿和母体分离一样面对他们我们只有更专业、更温情和真诚”    为帮助逝者家属调适心理化解他们的情绪她在2010年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用她的专业、专注赢得了家属的理解与尊重    曾经一个家境富有的女士在为家人办理丧事时对申知百般挑剔面对这些申知保持最大的耐心提供服务给予家属细致入微的协助和安抚让对方深为感动   后来有一天当申知在路旁着急打不到车回单位时这位女士正好驾驶一辆宝马路过当即拉申知上车说“老妹这个时候打不到车了我送你”那一刻申知觉得特别温暖   在申知看来其实每一个愤怒的背后都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家属吼叫的潜台词其实是“你帮帮我吧”“他们比任何人都更需要被温暖多走一点路多一点陪伴多去问一问”申知说“只要内心足够真诚家属就一定体会得到”   偏见   相对工作的恐惧、枯燥、家属责难更让申知和同事们难受的是人们的偏见、排斥   “每次总有人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遗体是不是会坐起来火化时你们是不是会留一部分骨灰有没有见过灵异事件……”   申知坦言这个时候她心里都有一点难言的愤怒“但这不能怪人家这个行业跟死神联系在一起让人产生一种恐惧感很正常”   平时申知和同事只跟亲密的人交往从不主动介绍自己的职业实在不得已时就说“自己是民政系统的”   他们从不轻易去别人家做客特别是对方家里有老人生病时至于“不主动跟人握手不跟人说‘下次再见、一路小心’逢年过节不跟人打电话”——这些都成为他们的潜规则   其实生活中的申知是一个率真开朗阳光的女子她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可每每被同学、朋友、甚至是跳舞的舞伴敬而远之   记得有一次自己被同事叫去参加一个舞会碰到一个对民政系统有些了解的舞伴两人跳舞时对方不停问她的职业   “一开始我说自己是‘民政系统’的对方好奇从救助站一直猜到军休所”被逼得没办法的申知只好说出了“实情”   “‘殡仪馆’三个字音一落对方双手‘猛地一弹’没等舞曲结束转身下场”    因担心影响其他人的情绪申知默默地提前退场了“这么多年如果说不曾委屈和伤心过那是不可能的”    幸运的是申知有一个理解并爱她的丈夫他们相识于一次朋友游玩申知的美丽、开朗俘获了丈夫的心得知申知的职业后丈夫并没有放手而作为市劳模的婆婆也能理解她的职业    如今他们的女儿已是18岁了和申知一样喜欢跳舞申知参加过女儿的家长会女儿也知道妈妈在殡仪馆工作现在女儿考取了一所不错的大学这让申知很欣慰    让申知最为自豪的是2014年3月26日她作为全国殡葬行业的基层代表在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发言并得到国务委员王勇的高度评价    说起这些申知开怀大笑偶尔开几句玩笑和普通女子并无不同    见多了死的悲伤才想让自己的每天更快乐申知觉得她的生活逻辑就是这么推导出来的   ■记者手记   珍惜当下   出发前我曾给申知邮寄过一份快递写下“殡仪馆”三个字时原本热情的快递员脸上的笑容瞬间僵化空气似乎变得凝滞起来   直到付完钱他再没有跟我说过一句话世俗的偏见已是如此   申知说她并不奢望每一个人能够理解他们现在有更多人愿意来了解他们就已经很知足了   他们从战胜自己的恐惧开始逐一战胜了误解、偏见   “人本向死而生”申知说她很崇尚庄子面对妻子离去能“击鼓而歌”生死如同四季交替一样星辰的运行月亮的盈亏也无法预见或改变   “我也常想在我死之前能留下什么大脑在生命弥留时刻的回放中会不会有遗憾?”    在申知看来人之所以痛苦在于人们总在不断选择又在不断后悔总想回头能选择更好的   “其实在当时的条件下你做出的每个决定都是你当时能想到的最好决定”    在经历过那么多生死离别申知最大的领悟是“当下就刚刚好”    所以不要辜负了生命接受并尽情享受每一个当下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voice class="Voice-Voicer-Pointer-Label">404 Not Found</voice>

404 Not Found


nginx

湖南日报:【专版】一位女“入殓师”袒露20年人生苦乐曾作为全国殡葬业代表在中南海发言——人生后花园的守望者

9214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