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常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5-10-03 08:01 大 中 小
9月3日,
桂东县光荣院的职工黄常明放弃了休假的机会。
他像平时一样,
一大早就起来,
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购物煮饭、端茶送水、喂猪种菜、敲打修补、为老人理发,
陪老人们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用手背擦拭了一下额头上的汗珠后,
他微笑着对笔者说:“使老人家们舒适、开心就是最好的节日庆祝活动”。
他就这样28年如一日地先后服侍照料了110余位孤寡军烈属、复员老军人。
他把家安在了光荣院,
妻子、女儿成了院里的义工,
一家人都成了孤寡老人的亲人。
他就是桂东县光荣院职工、全国先进工作者黄常明。
1987年冬,
年仅23岁的黄常明退伍回乡,
当上了桂东县光荣院炊事员。
从此,
每餐做饭时,
他都精心搭配,
想尽办法做出老人满意的饭菜。
可他的工作又超出了炊事员的范围,
什么活儿都抢着干,
更像一个“管家”。
因为光荣院里住的都是孤寡军烈属或复员老军人,
他也是一名退伍老兵,
他认为大家都曾为部队付出和奉献过,
有一种特殊的亲人情感。
为了增加院里的收入,
黄常明挤出时间喂猪种菜,
养的10余头生猪膘肥体壮,
菜地里品种繁多,
餐桌上菜肴丰富。
为了减少院里的开支,
他成了院里的修理工、理发师,
自己动手修补桌椅凳子、床铺门窗、电线开关,
坚持每月为老人理发、修剪指甲。
桂东地处高寒地区,
寒冷的时间显得尤为漫长,
当地人习惯烧“火笼”取暖。
每年农历九月到次年三月,
光荣院里的老人们“火笼”不离身,
而烧“火笼”的任务则由黄常明完成。
每天凌晨5点刚过,
黄常明就得起床,
一一从老人房间里把燃尽了的“火笼”拿到厨房里,
重新烧上热炭后给老人送回去。
老人的老去、病痛、离开是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
在光荣院更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老人离世前受尽病痛折磨,
黄常明也跟随着受“折磨”,
他成了桂东县人民医院的常客。
他像护理婴儿般护理病重的老人,
剪好尿布为大小便失禁的老人垫上,
为老人接导尿管,
抱着老人喂汤饭,
给老人翻身擦洗,
从不嫌弃。
医院护士用“震撼和感动”来形容每次看到黄常明护理老人的心情。
每年清明节到县城三台山水井坳县光荣院公墓祭拜去世的老人,
也成了黄常明28年来不变的习惯,
黄常明一直以亲人的身份表达情意和寄托哀思。
黄常明与妻子胡爱莲结婚25年。
但结婚4年后,
胡爱莲一直没等到黄常明的回家,
相反,
黄常明却等到了胡爱莲的加入。
1993年,
胡爱莲带着两岁的女儿住进了光荣院,
成了光荣院的义工,
与黄常明一起义务照顾老人,
一干就是21年。
28年的风雨沧桑,
黄常明真心不改,
他奉献了自己的一份爱,
收获了光荣院老人的一片情,
更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好评。
他先后20多次被评为市级以上先进个人,
2009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复员退伍军人。
2015年,
他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对于这位“最美老兵”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