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日报:用心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湘潭殡葬女工申知的故事
信息来源:湘潭日报 时间:2015-10-12 22:16 大 中 小
(《湘潭日报》2015年5月9日)
湘潭在线5月9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曾晓蓉)5月5日,
湘潭市殡仪馆遗体整容间内,
申知戴上口罩和手套,
朝遗体深深三鞠躬,
打开装尸袋,
然后就和同事一起开始工作。
清洁、揉合、剃须……每一个环节都很认真和细致,
就像逝者依然还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过程中,
她和同事始终都很淡定,
神情庄严。
而在一旁采访的我们,
特别是女孩,
却始终纠结。
好奇携着恐惧,
如潮般汹涌,
挣扎着不敢靠近。
后来,
申知告诉我们,
这种感觉,
在她第一次接触这份工作时也有,
甚至更多。
但随着时间的累积,
她学会了适应。
问她怎么做到的,
她说,
因为自己是一名殡葬人,
既然选择了,
就必须尽到应有的责任,
带着敬畏虔诚,
去守护每一个生命最后的尊严。
这就是申知,
一位勇敢、温情而专注的美丽女子。
用敬畏战胜对死亡的恐惧
1993年,
申知从广州大学中文系毕业,
在当地谋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然而,
身为老民政人的父亲却执意要让唯一的女儿回到湘潭,
回到身边。
1994年,
湘潭市殡仪馆招考,
申知考上了。
申知说,
自己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走进殡仪馆的场景。
“我骑自行车过来的,
那时的殡仪馆很破,
很简陋,
第一感觉有点失落。
”随后,
领导带她了解殡仪馆的工作流程。
当走进遗体储存间,
看到地面上一整排遗体,
就那样直挺挺地躺着时,
她的思绪瞬间被击乱。
虽然都被遮盖着,
可她仿佛看到了遮布后一个个苍白的面容,
心冰凉。
她当即打起了退堂鼓。
最后,
父亲的鼓励、同事的劝慰,
让她答应先试一试。
“签合同时,
还耍了个心眼,
只签了最短的期限,
想着到时还可以走的。
”申知微笑着说道。
申知没有想到,
自己这一试就是20年。
从遗体搬运工、整容师、乐队礼仪、绿化工……一直做到现在的工会主席兼办公室主任。
虽然中间有过很多外调的机会,
可她还是选择了留下。
“我第一次随同事外出接运遗体,
当时整个人都吓呆了,
像木偶一样听任同事指挥。
”申知回忆道。
那一次,
在哆嗦着与同事把遗体装上车后,
她干脆瘫在了地上。
恶心、呕吐、噩梦轮番纠缠了她好几天。
同事劝慰她,
每个殡葬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大家都能做到,
为什么我不行呢?”就这样,
倔强的申知挺了过来。
“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和尊重。
如果能让每个生命最后的旅途走得更平安,
能让他们的灵魂感受到告别人间的尊严,
我觉得很神圣,
很崇高。
”因为这份工作,
申知对生命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
用真诚抚慰生者的哀伤
服务逝者之余,
殡葬人更多的是为生者服务。
一次,
殡仪馆收到一具因车祸导致肢体残缺、容颜尽毁的遗体,
丧户悲痛不已,
他们希望尽可能还原逝者生前的仪容。
虽然难度很大,
但申知耐心地组织同事们设计了整容方案,
忍受着血腥与残酷,
最大程度将遗体进行了还原。
当丧户看到亲人完好的躯体时,
很欣慰,
拿出重金要酬谢申知。
感动之余,
申知婉言谢绝了。
她说,
能够得到逝者亲人的肯定,
让亲人们悲痛之余能舒心一点,
这已经是最好的褒奖。
申知的同事周昭明还跟我们说了这样一个故事。
去年,
一位老婆婆遗失了老伴的火化证明和发票,
无法到人社局领取丧葬费。
失去老伴的哀痛、无法办理手续的焦虑,
让老婆婆濒临崩溃。
在殡仪馆的办公室里,
泪流满面。
申知看在眼里,
疼在心里。
她想尽办法安抚老婆婆的情绪,
在核实了相关情况后,
决定重新为老婆婆办理相关证明。
可由于同事出差,
单位公章被带出去了。
想到老婆婆孤身一人来回跑不容易,
申知当即给同事打电话,
然后赶到同事那取来了公章。
办好证明后,
时间已是中午。
老婆婆不肯留下吃饭,
申知又开车把老婆婆送了出去。
“她完全可以不这么奔波的,
可她不嫌麻烦,
坚持这么做。
这一点我们真的很敬佩,
没有几个人能做到这样。
”周昭明赞不绝口。
用专注为殡葬人赢得尊重
一次,
申知的同事在将骨灰盒交到逝者亲属手中时,
一时嘴快,
说了一句,
“给,
你的骨灰盒准备好了”。
对方当即暴跳如雷,
最后以同事朝逝者骨灰下跪道歉,
事情才算解决。
事后,
这名同事嚎啕大哭,
情绪久久不能平静。
“这样的事情,
我们称之为‘丧闹’,
这些年见得太多了。
”申知叹了口气,
“丧户来到殡仪馆时,
情绪一般都很激动,
很敏感,
因为他们正承受失去亲朋的痛,
面对他们,
我们只有更专业,
才能少受委屈”。
人体解剖学、色彩学、化妆整容技术……多年来,
岗位需要什么,
申知就学什么。
为帮助丧户调适心理,
化解“丧闹”,
2010年,
她还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用她的专业和专注,
守护着殡仪馆的秩序,
也为殡葬人赢得了更多的理解与尊重。
曾经,
一个家境富有的女士在为家人办理丧事时,
对申知颐指气使。
申知用无可挑剔的服务,
平静应对她所有苛责。
一天,
当申知正在路旁为打不到车回单位着急时,
该女士正好路过,
随即招呼申知上车,
说“老妹,
这个时候打不到车了,
我送你”。
那一刻,
申知觉得特别温暖。
今年3月26日,
申知作为全国殡葬行业唯一的基层代表,
受邀到北京参加了贯彻中办国办《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推动殡葬改革座谈会。
会上,
她的发言得到了国务委员王勇的高度肯定。
“那天,
王勇说,
一定要多关心殡葬人,
他甚至反问在座的其他领导,
是否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从事这个行业。
当时我特别感动,
非常受鼓舞,
也更坚定了我的信心。
”
如果说真有通往天堂的路,
殡仪馆无疑是灵魂走向天堂前停歇的花园。
20年来,
申知犹如一名辛勤的园丁,
默默守护着这花园里的一切,
从最初的羞于启齿,
一直到现在的深深热爱。
而关于未来,
她说,
自己有许多期待。
“希望有一天,
我们也能在过年的那天,
大大方方给别人打个电话;
希望有一天,
别人听到我们的职业时不避讳,
不嫌弃;
希望有一天,
殡仪馆的环境能更好,
能用我们的服务化解更多的哀伤,
让生命逝去不再那么沉重……”说着,
申知的眼眶红了。
如水的目光,
在这位已经年过40、却依旧青春的女子脸上,
闪烁着人性的美丽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