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 【申知】在中南海发言的湘潭殡葬工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5-10-12 13:18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10月11日)
红网通讯员 吴增兵 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 湘潭报道
二十年前的一个深夜,
湖南省湘潭市某小区。
一个脸上还带着书卷气的女孩忐忑的跟着同事走上一幢住宅的五楼,
合力将一位刚去世的老人的遗体抬了下来。
刚到达楼下,
她便因为恐惧和体力透支瘫倒在地上。
之后几天伴随她的,
是心悸,
呕吐,
整夜的噩梦,
整日的惶惑……
她叫申知。
彼时她刚从广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不久,
是湘潭一名殡葬工。
时过境迁,
当年的纤纤女大学生如今已成了湘潭市殡葬事业队伍的中坚力量,
2014年,
她作为全国殡葬行业的基层代表在中南海向国务院领导汇报发言,
让湘潭殡葬人引以自豪。
白领女性辞职回乡投身殡葬
申知的父亲曾是一名军人和老民政人,
他希望唯一的女儿能继承自己的事业。
湘潭公开招聘殡葬工时,
刚刚大学毕业的申知已经是广州一家外企白领,
她毅然回到湘潭进入了特殊的殡葬行业。
对遗体接送、美化的不适应让申知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
领导和同事给予她热心的鼓励,
告诉她这是一个崇高的行业,
予逝者以尊严,
给生者以安抚。
申知逐渐在殡葬行业这个被誉为“人生后花园”的地方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向师傅们学业务的同时,
申知自学了人体解剖学、色彩学和化妆整容术。
一次,
殡仪馆收到一具因交通事故导致肢体残破容颜损毁的遗体,
丧家要求尽可能还原逝者生前的样子,
尽管难度很大,
申知与同事们一道对照死者生前照片装上假肢,
重做了头颅,
用固体材料作了鼻子,
让栩栩如生的容颜供亲属们拜谒。
事后,
家属要以重金厚谢,
申知在婉拒的同时越加体会到这个岗位的意义。
申知从一名普通的殡葬工走上班长岗位,
直到走上办公室主任乃至工会主席岗位,
她一直不断学习,
在现代殡葬事业中发挥自己的力量。
为了给悲痛中的丧户做好心理安抚,
也为了帮助长期受到社会偏见和压力的同行,
申知潜心于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在获取省委党校和中央党校两个行政管理的文凭的同时,
先后考取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国家三级实务技能资质证书。
在帮助丧户调整心理的同时,
为与外界交流较少的馆内职工适时组织进行心理疏导。
真情投入化解“丧闹”
由于伤逝带来的哀怨,
殡仪馆出现“丧闹”的现象一直存在。
申知和同事们凭着爱心和隐忍,
将一个个矛盾化小、化无。
一位阔家少妇曾为了亲眷的丧事总是对申知横挑眉毛竖挑眼,
申知依旧按照殡仪馆的规程给予丧家最大的协助和安抚,
让丧家所有亲属为之感动。
一天傍晚,
当申知在路边为搭不到车而烦恼时时,
一辆宝马停在她身边,
那位挑剔的少妇友好的说:“现在不会有车搭了,
我送你吧。
”
也曾有人别有用心的把申知带队发放的殡葬宣传海报插到了一户六旬老人门上。
老人一气之下拨通了海报上申知的电话,
用极难听的言语谩骂申知。
奔波了一天的申知没有表露出一丝的委屈,
第一时间赶到当事人家赔礼道歉,
并作了耐心的解释和政策宣传,
让这场误会消于无形。
事后,
老人还主动要求成为殡葬事业的义务宣传员,
申知也与他成了忘年交。
二十年来,
申知为多少逝者启程她已无法统计,
化解多少与丧家的矛盾也难以记清。
现代殡葬事业依旧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事业,
所以,
已经走上管理岗位上的申知,
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
还经常带领同事们深入街道、社区和企业宣传改变陋习,
提倡火化的新政资信,
宣传政府的殡葬改革政策。
尽管世俗的偏见、社会的歧视、朋友的远离曾给申知带来过困惑与压力,
但她从不因一个殡葬人而自卑。
她喜欢音乐,
喜欢舞蹈,
充满着对职业的自信和生活的热爱。
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守,
申知像人生后花园的一个园丁,
为每一位入住者种花草,
栽菩提。
她先后多次获得湘潭市民政系统先进个人,
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湘潭市民政系统“最美民政人”,
湘潭市“最美群众贴心人”等称号。
而今,
申知依旧坚守在岗位上,
在常人为之惊悚的地方执拗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