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伍丹】以情为民 百姓心目中的“贴心人”
信息来源:红网 时间:2015-10-26 21:51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10月22日)
“金杯银杯,
不如群众口碑”,
作为基层民政助理员,
她没有很高的学历,
没有高深的理论素养,
但她凭借着自己的一双腿,
踏遍了苏仙区良田镇田间地头,
踏进了农民群众的心里。
她就是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民政助理员伍丹,
一个受全镇老百姓尊敬和喜欢的基层本土民政人。
百姓心目中的“贴心人”
伍丹是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陈家湾村人,
从长沙民政学校刚毕业那会,
她还是个小姑娘,
如今她已然成长为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政府干部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民政工作业务骨干。
工作中,
她始终牢记母校"爱众亲仁"的校训,
10年如一日,
她双腿走遍了良田镇各村组,
对全镇群众所想、所盼、所需了然于心,
她成了百姓心中的“贴心人”。
2013年,
郴州市苏仙区良田镇江南村村民肖远竹的丈夫不幸因车祸身亡,
留下了两个不满2周岁的女儿,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祸,
家里一时陷入绝境,
家庭“顶梁柱”没了,
经济收入来源断了,
“加漏偏逢连夜雨”,
更为不幸的是肖远竹他本人还查出患有早期乳腺癌,
丈夫的后事要处理,
两个女儿要抚养,
自己的病需要高昂的的医药费……,
这一切足以把肖远竹这个普通农村女人压垮。
现实的残酷,
命运的打击,
让她没有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然而大灾才会有大爱。
伍丹同志得知这件事情后,
及时赶到遇难者家里,
安抚遇难者家属,
详细了解具体情况,
并与村干部一同为她家办理大病救助手续,
按照因家庭遭受重大意外事故陷入贫困的有关政策,
为她申请农村低保,
因工作需要,
伍丹经常会到村里来,
一有空就到肖远竹家里,
给孩子带些文具、水果、小零食之类,
与肖远竹拉拉家常,
时间一久,
两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肖远竹亲切地叫伍丹大姐,
伍丹来了,
她会拉着她到家里吃饭,
有什么事情都愿意跟她倾诉。
逢年过节,
伍丹会带上党和政府的温暖来到肖远竹家,
给她家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等慰问物质,
鼓励肖远竹自立自强,
发展生产,
在伍丹的帮助鼓励下,
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
重新树立起了生活的信心,
而伍丹却也因此凭添了一个“妹妹”。
2014年6月,
良田社区有个叫王艳华的女孩,
刚满20岁,
正处在人生最为骄傲的豆蔻年华,
然而命运却给她及家里开了一个玩笑,
一个青春妙龄的少女却患上肺动脉高压心脏病,
看着女儿身体一天天消瘦,
母亲王新娟整天以泪洗面,
家里家庭经济十分困难,
加上早年丈夫与她离婚后已无音讯,
昂贵的医疗费用逼得母亲决心外出乞讨度日,
为女儿治病,
得知这件事情,
伍丹同志得知情况后,
立即向镇政府党委以及上级民政部门汇报此事,
发动镇党员干部和当地事业单位、商户、居民为王艳华捐款。
一天的时间,
就募集捐款1.5万元。
同时积极与区民政局沟通协调,
以最快的速度为王艳华一家申报了享受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慈善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等,
当她把善款交到王艳华妈妈王新娟手中时,
母女俩感动的跪倒在伍丹面前,
流着眼泪握住伍丹的手说:“伍主任,
你是我们的救命恩人”。
伍丹立马拉起母女俩,
说:“大姐,
使不得,
你们别这样,
你们不要感谢我,
要感谢就感谢党委政府,
是党委政府帮了你们,
我只是尽了我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多么朴实低调的一位基层民政人,
心里只装着百姓,
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却不图任何回报。
丈夫和家人眼中的“工作狂”
良田镇是苏仙区第一大镇,
2012年,
全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
原良田镇、廖家湾乡、邓家塘乡合并,
新合并后的良田镇镇区面积为191.92平方公里,
辖有31个村,
4个社区居委会,
人口超过5万。
面积大、人口多,
镇情、村情相当复杂,
基层民政工作任务繁杂而艰巨,
镇民政办工作人员只有她跟小李两个,
而且小李刚来不久,
业务还不够熟。
她们除了搞好民政这块工作,
还兼有镇政府安排的驻村、综治维稳等其它工作。
平时上班时间她多半跑村组,
很少能有时间能坐办公室,
要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任务,
“以民为本,
民情至上,
为民服务,
为民解困”,
始终是她遵循的工作准则,
时时将老百姓的疾苦装在心里,
把百姓的诉求视为自己心中最重要的事情,
想群众所想,
急群众所急。
积极宣传民政法律、法规,
让村民了解民政惠民政策。
2014年6月,
良田社区王新娟家20岁的女儿王艳华身患肺动脉高压心脏病,
而王新娟的前夫早年与她离婚后就了无音讯,
家庭经济困难,
无力支付巨额医药费。
伍丹同志得知情况后,
立即赶到王家看望,
随后和分管民政的领导商量,
发动镇党员干部、居民为王艳华捐款。
一天的时间,
就募集捐款1.5万元。
在伍丹同志的努力下,
2014年王艳华一家享受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得以再次提标,
并为其申请慈善医疗救助、临时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
让这个不幸的家庭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以情为民,以苦为荣
及时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是民政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为加强救灾工作管理,
伍丹同志深入各村走访调查,
进一步规范完善了街道救灾工作、救灾物资资金发放制度。
每逢灾害发生,
她总是以最快的速度核灾报灾,
尽快争取政府对灾区群众进行救助,
在第一时间把救灾款物发放到灾民手中,
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2012年月的一场暴雨,
良田镇辖区20多户村民的房屋倒塌,
得知情况后,
伍丹同志冒着暴风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然后把拍下来的第一手图片资料报送区民政局领导,
取得了上级部门的支持,
对辖区20多户受灾居民的房屋进行了及时修缮。
受灾居民大为感动,
直拉着她的手说:“有你这样的好干部我们真是得福了”。
拥军优属,
以助为乐,以实为上。
镇辖区内一小部分优抚对象对现行政策理解有偏差,
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影响了社会稳定。
多年来,
她用爱作为动力,
满腔热忱地做好他们的思想疏导工作,
为党和政府分忧。
针对原79兵、8023部队退伍军人经常聚集上访的问题,
她多次挨家挨户走访,
苦口婆心地讲解文件精神,
深入细致地宣传国家政策,
逐渐做通了他们的思想工作,
妥善地预防了数次赴京、赴市上访事件发生。
此外,
她真诚地关心生活困难的优抚对象,
为他们办理最低生活保障金,
为他们修整漏雨的房屋,
赢得了他们的信任。
老复员军人段楚明,
家住山体滑坡区的一栋土木结构危房,
房子又矮又小连一样像样的家具也没有,
这种状况导导老人家的二儿子38岁都没交到女朋友。
伍丹知道这个事情以后心想:人民的功臣住到这样一个地方会威胁他们的生命安全,
其次是继续这样下去他的小儿子将会面临单身一辈了可能,
这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帮助他们“筑巢”。
说干就干,
首先将伍丹老人一家转移安置到新戚家住着,
随即又紧急联系了村支书和段楚明老人的二儿子,
让他们凑集了几万万钱并在村道边上找了一块空地给建房,
同时她还向区民政局为他家争取了15000元的建房款。
不到半年的时间,
段录明家就搬进了的新房,
果然不出一年儿媳也娶进门了。
现在段楚明老人的妻子、儿子逢人就夸:“这个干部好,
没有她就没有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
”
尊老爱老,
做三无老人的暖心人。
为切实营造“尊老敬老爱老,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浓厚社会氛围,
伍丹同志和镇干部们想方设法为五保老年谋福利。
尽力给老人改善住宿、生活条件,
每逢春节,
就组织“敬老献爱心”活动,
发动学校、企业等单位纷纷送去慰问物品,
经常跟孤寡老人聊天,
开展文体娱乐活动,
给他们解闷。
每次下村走访,
她都详细了解老人的生活、居住情况。
当她来到南水界村段贤海家时,
发现住的房子是一间危房,
饭桌上就一碗青菜叶子汤,
坐到板凳上双眼无神,
讲话有气无力,
当她看到这些情景时,
她说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积极做工作让段贤海入住敬老院,
在她的努力下,
住进敬老院的段贤海过上了安全幸福的晚年。
工作多年来,
伍丹同志不怕艰苦、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努力在工作岗位上获得了群众的认可,
也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表彰,
多次获得“全区民政工作先进工作者”、“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多项。
对于今后的工作,
她信心十足,
她将继续坚持“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民政宗旨,
恪尽职守,
脚踏实地的做好各项民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