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吴光清】不能让老人们老无所依
信息来源:红网 时间:2015-10-12 13:23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10月11日)
红网常德10月11日讯(通讯员 王铭 吴增兵)2005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中,
生意做得顺风顺水的常德人吴光清听说,
武陵区南坪岗乡急需一所敬老院,
却因当地政府没资金而搁浅。
他的心一动,
思考过后,
决定拿出多年的积蓄,
来创办这家敬老院。
“我是一位残疾人,
如果不是做生意赚了钱,
以后也是要进敬老院的。
将心比心,
不能让这些老人老无所依。
”吴光清说。
将心比心,
不能让老人们老无所依
小时候吴光清家穷,
没钱治病。
得了小儿麻痹症的他因为双脚血液循环不畅,
一直冰凉,
但还是咬着牙,
拄着双拐坚持上学。
回到家里,
双腿已经冻得皮开肉绽,
没法子,
他母亲只好用鸡毛沾茶油涂抹到他的腿上。
中考时,
吴光清超出重点中学录取分数线30多分,
却没有一所学校收他。
他辍学了,
父母打算日后将他托付给他的大哥大嫂。
但吴光清脑子活,
他开始自力更生。
石门橘子名气大,
他坐在街边看到外地客商在县城里排队等货,
有的客商甚至等上两三天。
他拄着拐,
帮他们去联系货源,
还开了小旅馆让客商住。
在1991年的时候,
他甚至一天可以赚到3000元。
之后,
他到常德市开服装店,
又办了企业,
生活富裕起来。
吴光清说,
无依无靠的苦他最懂。
不仅要吃好,
还要有尊严
2007年,
由吴光清出资南坪岗乡敬老院建起来后,
招收南坪岗乡境内及周边孤寡老人、残疾人。
吴光清还雇请了专职工作人员,
为他们提供周到的起居生活服务。
“不仅要保障大家吃饱吃好,
还要让他们有尊严。
”吴光清精心为大家精心安排饮食,
荤素合理搭配,
品种多样,
适合老人口味。
每位老人过生日他都会组织老人聚餐,
每年春节,
吴光清都从自己腰包里掏钱发放给老人。
老人们希望出去走走,
他就在敬老院开展“每月一日游”活动。
老人们身体不好,
他就在敬老院设立了专门的医疗卫生室,
聘请了专职的保健医生,
定期为他们做身体检查和疾病治疗。
五保老人杨华林因患帕金森综合症,
生活不能自理,
需要进口药“美国多巴丝井”才能维持生命,
多年来,
吴光清一直给他求医问药,
直到今年5月去世。
“三无”对象罗桂枝入院7年,
卧床5年,
每天靠吃流质食品维持,
吴光清特意买麦片、黑芝麻糊、牛奶等,
并在老人住医院时安排专人陪护。
前不久老人离世,
他还拄着双拐去叩头吊孝。
见此,
当地人都赞不绝口,
“罗桂枝在敬老院过了一段好日子,
要不是在敬老院早不在了,
吴院长好人呐”。
助人行善是最大的人生价值
2010年,
在办好敬老院的同时,
吴光清筹资200万元,
创办了常德市福源电子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加工、生产电脑摄像头、LED显示屏等电子产品为主,
所获利润用于补贴敬老院开支。
2011年该公司被评为常德市“十一五”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先进单位。
2012年,
他再次筹资2300多万元,
按公寓式标准开始新建敬老院。
从选址、征地、设计到筹资、土建、装修,
盖六十多个章都是吴光清亲力亲为。
他跑坏了六副拐杖,
跑出来的资料和图纸达300斤。
2014年8月,
新敬老院建成并开始投入使用。
这是一栋7层电梯房,
建筑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
设床位229张。
设有套间、单间、双人间及特殊护理间,
房间宽敞舒适,
家具电器齐全。
配备了空调与地暖,
配套了医疗室、超市、老年人特色餐厅、自助无烟厨房,
防撞扶手、坐厕椅,
浴凳等。
整体建设满足了老年人、残疾人无障碍生活要求。
通过倡导亲情化服务、专业化服务、科技化服务的服务理念,
吴光清不仅建立了优秀的管理团队和专业的护理队伍,
并建立了居家养老和残疾人居家托养信息服务平台,
构建了“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为更多有需求的社会老人和残疾人提供服务。
2013年,
常德市残联第五届肢残人协会作为全省社团登记试点单位,
吴光清被推选为首届协会主席,
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
他说,
助人行善是最大的人生价值,
只要把钱用在良心最深处,
一定会收获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