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杨林】仁心救助造民福
信息来源:红网 时间:2015-10-25 18:58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10月22日)
杨林,
城步苗族自治县救助管理局局长,
自1996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进入县民政局工作以来,
他一直把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放在第一位。
从他成为民政人的第一天起,
他就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吃透精神,
掌握政策,
依法行政,
忠于职守。
工作19年来,
通过他救助的人近百万人次,
他也成了城步人民心中救苦救难的男观音菩萨,
被大家称赞为“最美民政人”。
敬岗美:仁心救助,
为民解难
1974年出生的杨林是本地苗家后代,
从小在城步领导岗位工作的父亲就教导他“长大后要为建设家乡,
服务父老乡亲添砖加瓦”。
他对生养他的山清水秀的家乡也深爱至极。
大学毕业时他婉拒了外地企业的高薪聘请,
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城步,
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父老乡亲。
参加工作后,
当他知道自己工作的平台就是救助受灾受难的父老乡亲和弱势群体时,
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尽心尽力服务好家乡人民,
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
因为他知道,
社会救助管理局发放的每一笔救助款也许能帮一个家庭度过难关;
也许能帮一个危重病人继续活下去;
也许能让低保户过上不需要靠借贷度日的生活;
也许能让五保户正常过日子。
所以,
他对每个救助者都热情接待,
细心询问,
认真核定,
救助到位。
故此,
每个有困难的求助者都把杨林当成值得信赖的亲人,
把生活中的种种不幸全都告诉他。
听多了苦难的诉说,
杨林更感肩上的责任重大,
他决心爱岗敬业,
全心全意帮助每个困难群众。
2007年冬天,
湖南发生了冻雨冰灾,
城步海拔较高,
更是山水冰封,
交通、通讯、电力都陷入阻隔瘫痪状态,
这也是困难群众处于生活无着的时段。
杨林始终带领救助局一班人加班加点奋战在灾害救助第一线。
因天寒地冻,
杨林又天天要翻山越岭背着救助物资送到受灾群众家,
山上树枝草木上的冰凌横扫他的衣裳,
他常常是早晨穿着干棉衣出门,
晚上一身汗湿冰水浸透全身回家。
临近春节时,
他重感冒高烧不退,
却还是坚持每天进村入户帮助困难群众。
妻子劝他请两天假去医院打吊针退烧,
他说:“这种非常时期哪还顾得上去治感冒发烧,
受灾群众都还等着我们去救助呢,
要不,
他们的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天这么寒冷,
感冒发烧是很平常的事,
局里也不止我一个人感冒了,
大家都在带病工作,
我更不能丢下受灾群众不管。
”没办法,
妻子只好为他买了大包的治感冒退烧的药带在身上,
叮嘱他在工作的时候记得吃。
春节前两天,
当他得知儒林镇藤缠村还有一位叫陈先华的五保老人也得了重感冒,
因冰冻封山不能出门去医院治疗躺在床上几天米水未进时,
他要妻子杀了自家一只生蛋的老母鸡煲了汤,
带着一罐滚热的鸡汤和救助物资赶去了陈先华老人家。
陈先华卧病多日,
家里冷锅冷灶,
杨林为他烧热水洗脸泡脚,
生火做饭,
端茶送水,
并把妻子为自己买的感冒药喂给陈先华吃,
把剩下的药全留下,
还细心告诉陈先华哪种药吃几颗。
再把鸡汤加热一勺一勺喂给陈先华。
陈先华当即感动得热泪直流,
从病床上巍巍颤颤地爬起来给杨林磕头:“我活了大半辈子了,
从未有人像你这么服侍过我,
你比我的亲人还亲啦!这次我想我是死定了,
听说外面的土路都冻上了,
出门走路没有不摔跤的。
我一个五保老人,
病在床上,
没吃没喝好几天了。
眼看就过年了,
我想我是过不上了。
要不是你来了,
我想我一定是别人家过年我就只能去阎王那里凑数了。
”杨林为了安慰老人,
一直陪着老人,
并把过年的吃食给老人准备妥当了。
也许老人吃的药见了效,
也许杨林的爱心感动了天地,
杨林侍候陈先华吃过晚饭后,
老人烧退了,
精神也好转了。
杨林将热水袋灌满热水给老人暖好被窝才告辞:“陈老,
你老人家好些了,
我也可以放心回家去过年了。
不瞒您,
我也病好多天了,
妻子不放心,
我得赶回家让她看到我还好好的!”陈先华老人哽咽着说:“快回家吧!孩子,
你心地这么好,
一定会好好的!”可回家的路上因天黑路滑,
杨林前覆后倾摔了好几跤,
回到家已经半夜了,
在冰地上摔得鼻青脸肿,
衣服也被树枝挂破了。
妻子见了,
心痛的责备杨林:“你不要命了吗?你心里只有受灾群众,
就没有我和孩子吗?你要有个三长两短,
我和女儿怎么办啦?”杨林疲惫地笑着对妻子说:“我不没什么事回来陪你们娘俩过年了吗?受灾群众安顿好了,
我也就心安了。
我做这个工作不就是让千家万户都过好吗?我自己受点苦不算什么!”妻子看着杨林满身的伤,
哭着说:“你本来病着就一直没好,
还天天这么累着,
现在又摔了一身的伤,
这是你没什么事吗?这个春节你好好养着吧。
你身体好了,
才能背负这样的重任呀!”杨林心领着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整个春节治病疗伤,
春节假过后,
又将整个身心投入到了工作中。
儒林镇东海社区张祥顺夫妻俩都是下岗职工,
家中有一个女儿上大学,
一个女儿上高中,
日常的生活靠夫妻俩打零工挣的钱和低保金维持。
2013年张祥顺突然身患重病,
使本来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小女儿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
减轻家庭负担,
产生了辍学的念头。
当杨林得知这一情况后,
连忙赶到张祥顺家中劝他小女儿不要放弃学业,
并对张祥顺进行大病救助,
消除了他小女儿退学的念头。
临走时杨林又从自己口袋里拿出500元作为学费支助张祥顺的小女儿,
并再三叮嘱她要好好学习,
做一个对社会能做出贡献的人。
今年高考,
张祥顺的小女儿考上了大学,
她与大学毕业的姐姐亲自到杨林家致谢,
感谢杨林对她们家的救助,
对她本人的关爱,
改变了她的命运。
现在她们的父亲身体康复了,
姐姐也找到了工作,
全家生活变得越来越好。
看着兴高采烈的俩姐妹,
杨林心里充满了喜悦,
更感到救助工作的意义更大。
守职美:坚持原则,
忠于职守
城步苗族自治县每年享受政府救助的多达几万人次,
社会救助管理局发放各类救助款五千余万。
这么大笔的资金掌管在救助局,
为了杜绝谋私利捞好处的事情发生,
杨林带领社会救助局一班人确定了“规范运作、动态管理、应保尽保”的工作思路,
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政策,
严把审批关;
坚持实事求是,
确保不错不漏;
坚持秉公办事,
杜绝徇私舞弊;
坚持动态管理,
做到有进有出。
让真正需要救助的人得到帮助,
把投机取巧的人一律堵在门外,
绝不让不符合条件的人套取国家救助金。
2008年的一天,
下岗职工李某找到杨林,
请求办理低保。
杨林仔细询问情况后,
又细细打量李某,
见他身材魁梧,
具有较强的劳动能力,
按政策不能享受低保。
他耐心细致的向李某解释,
不予办理。
可李某不甘心,
跟杨林套近乎,
许诺只要办理就给予好处。
遭到杨林义正言辞的拒绝后,
李某突然翻脸用威胁和恐吓的语言向杨林施压,
大吵大闹,
杨林依然以极大的耐心说服,
并对李某进行心理疏导,
通过近2小时的耐心说服,
李某终于心悦诚服。
事后,
杨林四处打探招工信息,
在当年底为李某推荐了一份工作。
李某工作稳定后,
逢人便说:“杨林真是个贴心人,
也是个大公无私的人,
更是个心胸宽阔为民办实事的人。
”
身在社会救助局这个特殊的工作岗位,
又每年掌管几千万的救助金,
亲戚找上门要求办事也是常有的事。
2012年,
杨林的岳母娘身患癌症,
居住在六十年代建造的潮湿阴暗的木屋里,
仅靠岳父一千多元的养老金维持生活。
妻兄找到杨林,
要求杨林将岳母纳入低保范围,
杨林根据政策拒绝了妻兄的要求,
跟妻兄推心置腹的解释:“岳父有养老金,
他们两个老人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本地最低生活标准。
我作为一名社会救助工作者,
如果在原则问题上优亲厚友,
那就是对真正需要救助者的最大不公,
也愧对社会救助工作者的良心和道德!”但是妻兄就是不理解,
并说:“何必那么认真,
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在杨林这里就是过不去。
杨林承诺:“岳母娘家有困难会全力承担,
绝不占国家便宜!”妻兄还是不谅解,
说:“俗话都讲人不为己,
天诛地灭,
就你讲良心道德。
你帮别人都无商量,
要你帮帮家里人,
怎么商量你都不肯。
亏我妈有点好吃的都想着你,
你就是一只白眼狼!”此后,
再不理睬杨林,
并将与杨林妻子的兄妹情也断了。
但在岳母生病期间,
杨林在工作之余总是携妻女服侍在岳母病床前无微不至的照顾,
也不忘问候妻兄家人,
久而久之,
妻兄也释怀了,
跟家人说:“杨林这个人虽然古板了些,
跟家人讲原则,
但真心还是不错的,
很靠谱,
有担当。
”
心灵美:廉洁奉公,
先国后家
社会救助工作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
琐碎细微,
但意义非常重大,
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否,
家庭的平安与否,
群众的幸福与否。
杨林平时总对家人说:“古人尚且懂得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我作为一个社会救助工作者,
更应该先国后家、先群众后亲人,
我希望你们理解,
更需要你们的支持。
”在社会救助岗位上工作了十多年,
杨林经手救助的人已达百万人次,
每逢节假日他与妻子上街购物,
都会遇到数不清的人向他当面致谢,
感谢他的救助和关爱,
使他们的家庭度过了难关,
使危重病人获了重生,
使某个人改变了命运。
面对群众的盛赞,
杨林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他对妻子说:“我的工作岗位特殊,
每年掌管几千万资金的发放,
我是代表党和国家在救助困难群众,
所以不能居功。
还要特别注意不能收受任何人的礼物,
困难群众本是因为困难才要求救助,
我帮助他们也是按政策帮他们度过难关,
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的关爱。
我必须廉洁奉公,
更好的工作,
才对得起党和国家的信任与人民群众的拥护。
”妻子与杨林结婚十多年了,
自然明白杨林的心思,
也为丈夫的工作能得到群众的称赞而骄傲,
所以在家里全力配合杨林。
为了阻拦过年过节杨林救助过的困难群众上门送礼,
妻子女儿在这些特殊的节日里都跟杨林天刚亮就出门躲避,
很少在家过年过节。
妻子理解杨林,
女儿却有了抱怨:“爸爸,
我们家就不能像别人家一样过个团圆年过个快乐节吗?你是做特务工作的吗?我们家每年这些节日都要躲躲藏藏吗?”杨林向女儿解释自己工作的性质、特点,
因为女儿太小,
她就是不明白。
2007年春节,
因冰冻杨林奋战在救助第一线重感冒发烧,
后又摔伤了,
这个春节他只能在家养病疗伤,
群众听说杨林生病摔伤后,
奔走相告,
上门探病送礼的人络绎不绝,
从早到晚,
没几天,
大家送的礼物就堆了半屋子。
杨林把登记礼物的工作交给女儿,
病愈后带着女儿一家一家去退还致谢。
女儿亲自参加了收礼退礼的全过程,
还要拒收上门退礼时别人家强给的压岁钱,
弄得到每家都要跟别人的盛情激战一番,
累不说有时还尴尬。
有几户人家见杨林带着女儿来退还礼物,
给他女儿压岁钱也不肯要,
推来阻去,
甚至都哭了起来,
问杨林是不是看不起他们?杨林要解释半天,
女儿也帮着做思想工作才能搞定。
事后,
女儿对杨林说:“爸爸,
以后我都听你的,
再不在家里过年过节了,
好麻烦啊!”杨林抱着女儿笑了,
说:“乖女儿,
你懂事了。
感谢你理解和支持爸爸的工作!”大家通过这事也知道了杨林不肯收礼并不是嘴上说说,
是真正的廉洁。
杨林为了做好救助工作,
不止是八小时之内忙碌,
很多时候八小时之外还要加班加点。
他心系困难群众,
面对时常发生的突发事件,
有时下班后也上门探望、回访,
特别是对一些发生重大不幸的家庭,
除了经济上的救助,
他还给予心理疏导和安慰,
给家庭成员一个个打气加油,
鼓励他们互相支撑共度难关。
杨林常常是一大早出门,
天黑了才进屋,
对家庭疏于照料。
妻子和女儿习惯了他的早出晚归,
只有全力配合。
有次女儿生病,
妻子带她去医院打吊针,
女儿还不忘嘱咐妈妈:“别告诉爸爸,
别影响他的工作。
”
2008年,
杨林的父亲患上了肺心病,
常年住院治疗,
杨林因为忙工作,
去医院照顾的次数不多。
直到2014年父亲去世那天临终留言时,
杨林听从母亲的召唤从上班时间离岗赶到父亲身旁,
父亲伸出瘦骨伶仃的手拉着杨林的手说:“我的崽,
我不行了。
爸爸知道你这些年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
心里只有困难群众,
没空照顾我,
我不怪你。
自古忠孝两难全,
对党和国家尽忠,
对人民尽心,
所以就难以尽孝,
爸爸理解你。
爸爸也知道组织上给了你很多荣誉,
对你的工作很肯定,
群众也对你超赞,
你把救苦救难的工作做到了家,
爸爸心里很安慰,
你是我们苗家人的好后代!爸爸可以含笑九泉了。
”父亲离世后,
杨林长跪不起,
失声痛哭,
回忆父亲对自己的培养和教诲,
总觉得自己对不起父亲。
父亲患的病很痛苦,
从他患病到离世,
整整六年,
自己陪伴在父亲身边的日子却屈指可数。
有时对一个困难家庭他探视回访的次数更多。
父亲虽不怪他,
自己却真真切切的是个不孝子啊!他自责、心痛、难过,
在守灵的日子,
杨林彻夜不眠的守在父亲的灵旁,
却再不能为父亲做点什么。
谁没有老父母?谁没有心上人?谁没有小宝贝?这些年来,
杨林亏欠家人太多太多。
安葬父亲后,
杨林向母亲、妻子、女儿一一下跪,
他觉得他一直愧对自己的家人,
让他们一直受委屈、受冷落,
他用政策、原则、道德、良心约束她们过着与别人家不太一样的日子,
只要他继续在社会救助这个工作岗位继续工作,
这样的日子还要家人一直陪他过下去。
杨林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将他扶起,
三代人在这一刻击掌为盟,
发誓在以后的日子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让他为他心目中重于一切的困难群众作出更大的贡献。
家人的全力支持,
领导的高度信任,
群众的充分理解,
使杨林在社会救助这个工作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了每一步。
工作19年来,
杨林10多次被评为县先进工作者,
荣立三等功2次。
杨林虽没有高大的身材、魁梧的身板、帅气的面容,
却用自己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
对困难群众的无尽关爱,
成了全县各族人民心中的“最美民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