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周敏】“老民政”走改革创新路
信息来源:红网 时间:2015-10-15 22:22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10月15日)
红网长沙10月14日讯(通讯员 吴增兵 邓颖晴)王大妈是一名50多岁的失业职工,
眼睛不好,
腿脚也不方便,
以往每次到社区办事,
总是要填各种表格,
复印一堆资料,
很麻烦。
但最近一次,
王大妈到社区办理就业失业登记时,
发现自己忘记复印户口本了,
工作人员却告诉她,
不用复印了,
直接将户口本原件往机器上面一扫描就可以了。
既免去了复印也节约了纸张,
还能自动在电脑上生成资料,
一个字都不需要自己写。
王大妈连连感概:“实在是太方便了,
我少跑好多路咯。
“
给王奶奶提供方便的,
是长沙市雨花区民政局在该局局长周敏的带领下开展的一项改革创新工作的新成果——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把爱传递
1991年9月,
刚刚24岁的周敏进入长沙市郊区(雨花区)民政局工作。
从没想到,
这结缘就是一辈子。
从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副局长、低保局长等职,
2007离开民政局到2013年重回民政局任局长,
至今在雨花区民政局工作的时间前后加起来将近20年。
人生转瞬到现在,
她已经成为了一位地地道道的雨花“老民政”。
民政的什么业务周敏都干过,
财务、慈善、区划地名、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等等,
制作了雨花的第一张行政区划图,
看着低收入保障户人数过万,
编辑了第一本社会组织登记管理规章制度等等,
见证了雨花民政20多年的发展历程。
2008年的一天,
周敏刚刚离开民政局不到一年,
就被同事打电话叫到民政局办公室,
刚一进门,
就被一对母女紧紧地抓住了双手,
这对母女是专程来感谢的,
2004年,
这位母亲得了肺结核需要治病钱,
孩子考上了大学需要学费上学,
而贫困的家庭根本拿不出钱。
因为政策范围的帮扶金不足以支付学费和医药费,
周敏就帮他们联系了一家企业,
与企业谈好,
请他们资助孩子上学到毕业。
少有人知道,
在她与企业联系时,
也曾多次被拒。
有同事看不过去,
问周敏“政策范围内你做好了,
你还额外做这么多,
遭别人冷言冷语拒绝你好受吗?你图什么?”而周敏只是默默回答:“我想尽力去帮帮她们。
“
有人问,
民政工作辛苦吗?你喊过苦喊过累吗?周敏说,
说实话,
民政工作真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
我们天天干的事情就是直面各类人群,
低保户、老人、优抚对象等等,
不是困难群体就是特殊群体,
别的部门说工作忙,
节假日前后也能缓下来了,
而我们民政部门不一样,
即使是大年三十,
找到我们这里来的人也很多。
周敏工作这么多年,
很少休假,
甚至在怀孕的时候都没请过假,
担任十几项工作,
坚持到了生产。
“
“披荆斩棘” 用努力和汗水浇灌出最美丽的花朵
2013年,
周敏重新回到雨花区民政局,
思考是怎样带领这个集体向前发展。
经过慎重的分析,
周敏领导的团队在没有现成模式可走的情况下,
确定了雨花社区治理的四部曲:一是进行社区职能清理;
二是发展社会组织;
三是实行社区分类治理;
四是建设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模式初定,
前路依然艰辛。
做职能职责清理的时候,
周敏带领干部与全区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
大大小小的协商会、征求意见会、专家讨论会等等,
前后不下于30多个,
一开就是到深夜,
披新戴月回家,
她是倒在沙发上一睡就直接睡到清晨上班。
发展社会组织,
需要政策支持,
需要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办法出台,
一年多的时间易稿11次,
收集的资料及相关草稿堆起来都有一桌子高,
2015年8月才最终定稿。
做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
对各部门数据进行整合兼容,
要知道各部门的数据系统都是省、市,
甚至国家部委统一开发和使用,
区一级层面要动用和整合这些系统,
这是怎样的难度?
这样的艰辛考验背后,
是喜人的成果。
职能职责清理方面,
雨花区以2015年全区1号文件的形式发布了《规范社区职能职责实现减负增效的实施方案》,
将原来558项社区事务精简到147项,
精减率高达74%,
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社区治理创新大会上,
雨花区在大会上做经验介绍;
社会组织发展方面,
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井喷式增长,
登记注册备案达三百多家,
比过去所有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还多,
现在已经达到758家,
并通过向社会组织进行政府购买服务等的方式,
给他们后续发展提供支持;
社区分类治理研究方面,
获得2014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
并获得民政部的高度认同;
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方面,
1年的时间已经完成了首批服务事项的业务条线梳理和试点街道的系统正式上线,
在试点街道,
就可以像开篇王大妈说的那样,
在社区就可以办事,
真正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让群众得到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