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赵世珍:敬老院老人的长寿“秘笈”
信息来源:红网 时间:2015-10-13 20:23 大 中 小
(《红网》2015年9月21日)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廖洁 湖南沅陵报道
30年来,
住在怀化市沅陵县福利院的老年人,
平均寿命逐年增加,
从平均寿命不到70岁,
提高到了如今的80多岁,
还有6位90岁以上老人。
老人们认为,
这离不开院长赵世珍的贴心呵护。
一砖一瓦 堆垒“爱心”庭院
1985年,
赵世珍出任沅陵县社会福利院院长。
这30年来,
她先后照料过386位孤寡老人和100多名孤、残儿及弃婴。
在她看来,
福利院不能只是让他们吃饱穿暖,
也要给他们更好的住宿和医疗条件。
最令这位“当家人”焦急的是:在那个年代,
福利院里的生活补助每人每月只有24元,
而实际费用却超过了60元。
仅此一项,
院里每月就要倒贴数千元,
这还不包括给老人们添衣御寒。
没有资金,
何来老人们的安享晚年?赵世珍和大伙商议,
要打破福利院资金不足的僵局,
不能等靠要,
而是主动创业。
福利院走过那些艰辛岁月,
他们养过猪,
种过菜,
还开展了药材加工、缝纫、美容等微利创收项目,
年创收5万元左右,
这些钱全部投资在老人生活的改善上。
九十年代,
在给老人修建康乐园地时,
光平整地基就得花费6万元,
为了省下这笔钱,
赵世珍带领9名女职工拿起锄头、扁担自己干。
苦战一个月,
硬是将一座比两层楼还高的山包“搬”掉了。
福利院四周是山,
每搞一项建设就要掘平一座山包。
刚来院里时,
康复医疗部的徐敏不理解,
在家里都不常做家务的自己,
在这儿还要拆瓦、搬砖,
忙起来饭都没得吃,
只以几个馒头充饥。
闲下来赵世珍跟她聊天,
解释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但凡干起活来,
赵世珍又冲在前面。
徐敏被打动了,
干起活儿劲儿足多了。
就这样,
30多年来,
赵世珍带领职工“愚公移山”,
共迁走100多座坟茔,
“搬”掉5座山头,
人平挖走土石方120多立方米。
1993年修建一栋老人饮食综合楼;
1995年修建老人住宅红晚楼;
1997年修建老人住宅金秋楼和一栋老人疗康复楼;
1999年修建一栋生产经营楼。
2013年,
全国养老试点项目集医疗、康复、康乐、疗养为一体的养护楼主体工程落成。
通过赵世珍和几名负责基建的工作人员精心核算面积,
进行市场调查,
定出材料品牌,
跑遍了沅陵和怀化的市场,
大到家具小到一个水龙头,
她都是货比三家,
最后硬是把预算降到了440多万元。
目前,
沅陵县福利院固定资产由建院之初的7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
县中财政投入约630万元。
真情实意 书写孝老人生
福利院的老人长寿有什么秘籍?
赵世珍学医出身,
老人们每天怎么搭配饮食,
不舒服了要怎样调理,
她都要操心,
30年来,
正是在她的精心照顾下,
院里很少有老人生过大病。
在赵世珍心里,
最近一直惦记着“远程护理”设备。
如果有了这套设备,
她就可以定期将院里老人们的血压等体征情况,
直接远程传输到外地一家医疗机构,
老人们的诊断情况也能定期传送回来。
这些年,
国家层面倡导养老机构推进医养结合。
最初,
赵世珍模仿一些养老机构的做法,
与当地医院签协议,
老人们有了巡视会诊的机会。
前不久,
她参加了一次老年博览会,
接触了一家做“远程护理”的医疗机构,
便试着将老年人的身体检查数据传输到这家医疗机构,
得到了老年人的身体适时诊断情况。
如果这种方式要持续,
沅陵县福利院必须购买一套系统。
为此,
她目前正四处筹资。
同时,
她也在为福利院在建的一栋医养结合的新大楼筹资,
为老人们配备感应床,
老人们夜里一举一动都将能在值班室有提醒。
细微之处 彰显大爱无言
在福利院孤寡老人们的眼里,
赵世珍是一位“孝女”,
在孤儿们的眼里,
她是一位“慈母”,
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赵妈妈”。
实际上,
在赵世珍的内心深处,
一直都有一块愧疚的心伤:从小她就失去了父爱,
是母亲历经千辛万苦将她养大成人,
可当母亲突发急病离开人世时,
她这个唯一的亲人却因在长沙学习没有守在身边,
为老人送终尽孝。
30多年来,
赵世珍把对母亲的爱都奉献给了福利院的老人,
除去照料,
她会经常和老人谈心,
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倾听他们的心愿,
这里的老人在临终前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
那就是离开人世的那一刻希望赵世珍能陪在身旁。
从此,
赵世珍把这份愿望当着一份责任,
不仅这样做了,
每年清明节都会带上院里的职工给已故的老人去扫墓。
在赵世珍的眼里,
让老人活得有尊严不只是在他生前尽所能及帮他完成心愿,
而是在他离去之后,
还有一份真实的牵挂。
2015年春节,
赵世珍因做心脏搭桥手术住进了县人民医院,
腊月二十九那天,
她求医生让她出院,
因为每年的大年三十她要和老人们一起欢度除夕,
医生心痛之下,
被她的真情所感动,
同意她出院。
如今,
赵世珍已经62岁了,
从当年来到福利院,
称院里的老人为爷爷奶奶,
到今天和他们兄妹相称,
她早已把福利院当成了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