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信息公开>媒体

中国社会报:每一个民政人都是一颗信仰的种子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19-06-11 08:33      

  (《中国社会报》  2019年6月11日4版)

 

 

 

  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湖南民政系统有9位同志获得全国孺子牛奖、全国民政系统劳模、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这些同志有的长期扎根基层一线工作千头万绪走访千家万户历经千辛万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的长期坚守流浪救助等特殊岗位冒着身心巨大压力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有的长期坚守在福利机构几十年如一日用孝心爱心、细心恒心侍奉孤寡老人如亲人抚养孤残儿童视己出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写满付出与奉献的人生看到了真担当真奉献真作为充分展示了坚守初心、艰苦奋斗、默默奉献的“孺子牛”精神正因为有他们的努力付出才使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得到更好体现才使人民群众真实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才使社会充满更多友爱向善的正能量
  “孺子牛奖”获得者唐江萍:
  用真诚和爱心温暖特殊心灵
  唐江萍原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长沙市精神病医院)院长现任心翼会所顾问从事民政工作37年她坚守在为“三无”流浪精神病人、吸毒成瘾患者、老年精神病患者服务的民政基层岗位上为特殊困难群体撑起一片蓝天
  做精神障碍患者的知心人
  接触过唐江萍的病人及家属没有一个不对她肃然起敬在当住院医生的时候她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病房度过哪怕被病人无端打骂依旧不离不弃她用行动赢得了病人的信任
  唐江萍坚信只要倾情专注做好一件事就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面对别人的不理解时她常淡然一笑说:“因为上天的不公他们已经受尽苦难我有责任留在这里为他们解除痛苦使他们有做人的尊严
  就这样一咬牙她坚持了37年其间唐江萍有不少机会可以调离精神病医院但她都放弃了
  2002年接任院长后她奔走呼吁先后争取1.2亿元资金改善患者住院条件作为长沙市政协委员唐江萍先后撰写提案20余份为精神卫生事业发展呼吁2006年长沙市在全国率先对社会精神病人实施免费药物救助2011年对重症精神病人全部实行免费住院治疗大大减轻了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
  做精神康复的领路人
  从事精神卫生福利工作30余年唐江萍发现病人大多数为慢性精神病病情反复无法根治亟须建立投入机制和精神康复体系
  2007年通过多方学习唐江萍创办了中国内地首家社会公益性精神康复会所——长沙心翼会所每年投入200万元免费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职业训练、心理疏导、行为矫正等服务帮助他们重获友谊、重新投入家庭、重获教育或就业机会
  会所模式填补了国内精神疾病康复领域的空白并成功获得最高标准的国际认证创办12年来心翼会所发展会员685名有182人实现了独立就业心翼会所的康复服务模式被录入国家行政学院编写的《创新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社会管理探索100例》
  做坚韧有爱的民政人
  常年超负荷工作使唐江萍瘦小的身体频频发出警报但她却因放心不下工作而对治疗一拖再拖直至2015年右腺肺癌的诊断结果犹如一道晴天霹雳无情击中了她
  病魔来势汹汹唐江萍再次展现开朗顽强的心理特质她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化疗放疗主动跟医生提出加强放疗力度半年后病情得到控制的她又重回工作岗位尽管未来的生活里她可能无法完全摆脱疾病的阴影但她说:“从医治他人到被他人所医从站在病床前照顾病人到躺在病床上被人照顾这样的经历是一种财富现在疾病于我更像是身后的影子身后有阴影是因为前面有阳光
  30余年矢志不渝唐江萍用初心和善心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践行了一名民政干部的为民爱民情怀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张军:
  慈善为民写忠诚
  “桑植慈善有张军一心一意抓根本为民服务忙出病女儿出生不见人妻儿梦里见亲人泪水一行铸军魂”这是家住张家界市桑植县人潮溪镇白石村七旬民间诗人樊金生写的一首诗
  张军是桑植县民政和民族宗教局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也是一名退役军人从事民政慈善事业8个年头樊金生居住的村庄离县城121公里要在“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水间行驶5个小时相当于桑植县城走高速去省城长沙的时间
  樊金生写诗源自由张军牵头在澧源镇文昌街社区和八大公山细砂坪办的两家慈善超市这里成为面向低保对象和低收入家庭低价销售或免费发放社会捐赠物品的救助点 依托社区、按需捐助、实物帮扶、联手互动慈善工作者拥有了事业心超市老板培养了仁爱心乡村困难群众也有了感恩心
  慈善工作是一座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工程”长沙银行在蹇家坡学校捐资45万元实施“百千万”乡村学校改造工程作为项目负责人张军持续三个月吃在工地、住在工地他以县慈善总会为平台成立30多人的“时刻听从召唤”慈善服务微信群启动30名乡村教师培训计划短短三天时间通过下乡村走访就摸准了30个乡村教师对象的情况“寻找乡村教师培训计划”成为桑植县2017年度“人人向善人人行善”最有影响的慈善活动
  桑植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张军联动本地优势企业资源在深度贫困村谷罗山村启动“千亩人工种植粽叶慈善价值体验园”计划通过发展粽叶3000亩帮助一批贫困孩子实现大学成才梦资助一批特困病人解决看病贵问题吸纳一批身残志坚的农村贫困老人、孤儿在慈善价值体验园就业实现美好生活梦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陈拥明:
  流浪乞讨人员的“守护者”
  有一种工作没有体验过无法了解那种艰辛有一种眼神没有碰撞过无法感受那种渴望20年的坚持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陈拥明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用行动表达责任、诠释真情用爱心守护流浪人员用温情护送他们安全回家20年来他直接参与或组织救助的精神病人、危重病人等特殊群体就有2500多人次
  用心用情传递党委政府温暖
  永州地处湘粤桂三省区边际位于西南交通要道中心城区流动人口较多流浪乞讨人员基数较大作为分管救助工作的副站长陈拥明对这项职业有着一种常人难以理解的热爱和担当
  2013年有三名跑站人员酒后来站闹事为保护同事免于伤害陈拥明站出来对他们进行劝说结果被闹事人员手执石块划伤了左臂瞬间鲜血直流直到闹事人员被说服认错离站后他才匆匆止血消毒继续开始新的工作
  2013年2月11日农历大年初二当许多人正沉浸在新春佳节的欢乐祥和中时他已经与同事们展开了街头劝助工作正是这次巡逻发现了在内地流浪11年的香港籍精神病人梁兆伟护送他到精神病院治疗、通过询问甄别得知其身份后陈拥明主动联系多个部门一起安全护送他返港媒体点名称赞其“为救助梁兆伟付出诸多心血”民政部称赞“此举为流浪乞讨救助系统争了光”
  救助路上风雨兼程2013年7月他带队从广州接回了流浪多年的祁阳籍未成年孤儿邓氏兄妹说服孩子的外祖父外祖母照料其生活为其安排生活救助渠道帮助解决了入校就学等后顾之忧使孩子们拥有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用爱用力维护救助对象尊严
  为了保障救助对象基本生活维护合法权益帮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走向社会过得更有尊严陈拥明提出分类救助定期组织救助的精神障碍人员分批到康复医院进行体检及时帮助他们治疗疾病每年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活动及时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救助服务
  面对中心城区流动人口较多流浪乞讨人员基数较大的状况将救助重点放在 “寻亲”上在“筛”和“查”上下功夫根据救助人员口音初步划定区域范围陪同智障人员到实地寻亲帮助他们“触景生情”激发记忆让原本毫无希望的“回家”出现转机
  小永(化名)就是实地寻亲的受益者他早年因外出打工头部受伤导致智障辗转流浪到永州2016年4月根据他描述的零碎信息圈定区域范围逐一排查历时七天千里陪护终于回到家乡河南省周口市据统计2016年至今永州市救助管理站共帮助162名智残人员与亲人团聚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唐艳萍:
  26个老人的“艳萍女”
  “艳萍女”这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羔街道敬老院26个老人对唐艳萍的昵称他们中最大的有91岁最小也有60多岁在老人眼中院长唐艳萍就是他们的“好闺女”
  敬老院自2006年建成以来今年58岁的唐艳萍担任院长已13年看着从最初的几间房变成现在的小山庄她一边感叹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一边也在全心全意为老人开展服务每天早上5点唐艳萍起床喂鸡喂猪、打理菜园、服侍老人、准备早餐打扫院内卫生、为老人换洗衣被她与老人们同吃同住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照顾杨才风老人瘫痪卧床6年大小便失禁每天衣食起居都由唐艳萍照料老人们看在眼里都夸她细致耐心有爱心
  唐艳萍还带着老人在健身区进行适量运动并积极与社会爱心团体定期组织开展娱乐活动端午包粽子、中秋做月饼、过年吃饺子缓解了老人们孤单的心理石羔敬老院以善待老人、关爱老人、与老人真诚相处为宗旨连续数年被湘西州、龙山县评为先进管理单位唐艳萍说“只要我还能动得起只要老人们还需要我我还接着为他们服务
  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龙环:
  把“一老一小”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
  2009年龙环接到调令到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担任院长成了全院近500名孤残儿童、近1000名老人、近600名职工的主心骨10年来他以“勤仁相兼孝爱并举”为人生信条践行“为孩子的一生打基础为老人的安康尽孝道”的服务理念他说:“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应该被尊重、被关爱只有无微不至的呵护才能让娇嫩的幼苗长成挺拔的大树只有细致入微的照护才能为迟暮的老人创造幸福的晚年
  为了方便老人在养老时免去外出就医不便他在全省率先倡导并积极推行“医养结合”模式为了让孩子们在福利院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他在院内开展儿童综合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养、教、康、治、安置” 143项儿童服务与管理标准成立国内儿童福利机构首个儿童舒缓护理服务中心“蝴蝶之家”大大提高了重症弃婴残儿的救治率
  同时在福利院设立“护理员节”提高护理员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地位推行“全员社工”理念用院内60多名专业社工带动全院600余名员工链接每年近10万的爱心人士的慈善力量给老人和孩子带来更多的关爱与照顾
  10年来长沙市第一福利院有130余名孩子接受教育、40余名适龄孤残儿童顺利就读公立学校、30余名孤残青年成功就业、10名孤残青年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在“爱心爸妈群”中600多名爱心人士的帮助下福利院还培养了留学生张柯柯培养了脑瘫作家蔡丽培养了十级钢琴手孙午等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也率先成为全省福利行业首个国家级“儿童服务与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单位培养了3名护理行业“全国技术能手”2018年龙环和同事们又承担了地方标准《养老机构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和《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基本规范》的编制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谢明志:
  在脱贫攻坚一线践行为民爱民理念
  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深入一线了解百姓疾苦倾听群众声音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用点点滴滴真情架起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他就是衡阳市珠晖区民政局副局长谢明志
  2015年6月谢明志被选派到辖区东阳渡街道光耀村扶贫任第一书记两年后他再次到沿兴村任第一书记担当起驻村扶贫工作队长的重任从驻村第一天开始谢明志就带领队员挨家挨户走访困难户沿兴村78岁的贫困户欧召秀老人丈夫几年前不幸过世儿子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居住的土坯房多处裂痕、漏风渗雨了解情况后他多次上门慰问照顾老人申报危房改造重修了房子解决了安身之所
  还未到沿兴村报到他就到区内外实地考察多个扶贫项目把每个有可能在沿兴村发展的产业和项目都进行了思考和总结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发现沿兴村土地肥沃、劳动力富足适合发展经济果园和养殖相结合的产业模式他聘请专家指导村民种植冬早蔬菜、经济果林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禽类养殖2017年沿兴村贫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此外积极联系人社部门为贫困户提供技能培训帮助7名贫困户找到了合适的工作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吴盛勇:
  真心扶真贫 真情帮真困
  8年、4个县是怀化市军供站副站长吴盛勇驻村扶贫工作的轨迹“山一家水一家扶贫要去每一家”他走访贫困户500多户在掌握村情民意后与村“两委”同志坐下来找致贫原因找问题症结定工作思路几年来他帮村里制定了“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规划、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旅游发展规划村里的干部说:“吴队长一来我们的思路清晰了路子走对了收入增加了
  他的口袋里装的最多的就是贫困户调查笔记本哪一家贫困户有几口人致贫原因是什么脱贫措施怎么做他都记录在册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干一干”他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致富路通了群众喝水有保障了安装路灯让村里变亮了“六小水利工程”建设让群众生产条件变好了建设“关爱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中心”让老人和孩子的去处有着落了
  “忙”是吴盛勇的工作常态一个月30天他常有二十七八天住在村里高血压犯了抓把药丢进嘴里继续走村入户在他的示范带动下扶贫工作队员、村“两委”干部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徐燕:
  做老人们的“知心人”
  30多年来岳阳市社会福利院收寄养中心主任徐燕只坚持做一件事——当好老人的“知心人”老人们的需求就是徐燕的追求她坚持以“没有老人的不对只有服务不到位”的宗旨要求自己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喂茶喂饭、擦身洗澡、翻身按摩、剪指甲梳头无微不至老人之间有相处不和睦的她耐心讲道理、解疙瘩、疏导矛盾为了方便开展工作、照顾在院老人年过五十的她长期睡在单位值班室她把家属的信任当做最大的责任一天夜里符兴荣老人结石病发作疼痛难忍得知消息的她第一时间赶到果断安排送医治疗老人住院观察期间她带着礼品和院领导的问候去看望老人拉着她的手热泪盈眶“有你在我在福利院住得踏实!”
  全国民政系统先进工作者刘长江:
  医者仁心 爱存心中
  从医16年益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康复科主任刘长江只认准了一点——“心系患者服务人民”
  最初走上工作岗位刘长江面对的是 “精神障碍患者” 这个特殊的病人群体他们自我认知能力下降、自制力缺失、社会适应能力丧失、生活懒散、家庭贫困刘长江常怀医者仁术之心工作中认真查看每位病人掌握病人的第一手资料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使患者得到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疗2004年患者吴某因为家人不在身边作为主治医师的他在给患者医治的同时承担起了保姆的角色给病人喂饭、洗脸、擦身、接屎接尿悉心照料了20多天 2014年他从精神科调到老年科担任主任他倡导“爱心、耐心、孝心”服务理念带领同事们刻苦钻研、勤于实践为老人打造了温馨幸福之家

信息来源:中国社会报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中国社会报:每一个民政人都是一颗信仰的种子

9204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