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军医院】融真情实意 奏和谐篇章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6-03-17 09:27 大 中 小
2015年,
湖南省荣军医院在省民政厅的正确领导和厅相关处室的大力支持下,
始终围绕全省民政工作大局,
全院干部职工履职尽责,
积极探索,
创新举措,
成效显著,
亮点纷呈,
全面开创了医院工作新局面。
亮点一:提升医院服务水平,
履行优抚医院职能
医院始终把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服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为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
一是进一步提升集中供养残疾军人服务保障能力。
省荣军医院集中供养23位高等级(1-4级)残疾军人,
医院在“政策落实好、医疗保障好、生活照顾好”的基础上,
健全优抚对象精神慰籍制度,
创新精神抚慰模式,
让优抚对象情感上感到满意、精神上得到满足。
医务人员每周一次上门为残疾军人医疗服务、宣讲国家优抚政策及传授卫生知识,
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团员青年每月一次深入残疾军人家庭进行生活料理、志愿服务,
帮助残疾军人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医院坚持在重大节日对残疾军人进行慰问,
组织他们在娱乐中心和户外开展多种形式的娱乐活动,
切实保障革命老功臣在医院安度晚年。
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工作人员与残疾军人之间的感情,
得到了残疾军人和家属的一致认可;
二是优化医疗轮养工作。
为更好地服务本省残疾军人,
医院开展“军人情,
健康缘”活动,
全年组织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轮养4批次。
从健康检查、临床医疗、医学康复、精神慰藉、红色教育等节点开展贴心服务,
共叙军人情结,
重塑健康人生。
通过轮养活动,
增强了民政部门与残疾军人的感情联系,
提升了残疾军人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三是深入开展医疗巡诊。
全年开展医疗巡诊6批次,
使用经费达170余万元。
医院组织人员携带专业设备、药品深入各地州市优抚对象家庭上门服务,
为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和疾病诊治,
建立健康档案。
医疗巡诊的开展获得优抚对象的广泛赞扬,
使他们真切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温暖。
亮点二:建设创新型人才队伍,
切实解决医疗难题
近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及省民政厅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
医院一直倡导“以病人为中心,
以创新促发展,
以质量为立足点,
以群众、患者满意为目标”的工作理念,
积极开拓创新,
严把医护质量关,
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全院深入开展“改革创新,
转型发展”主题活动,
涌现出一批创新人才。
1月5日,
一聋哑产妇来院行剖宫产术,
由于该聋哑产妇听不到、不会说,
手术配合是较大难题,
我院麻醉科助理医师姚翔同志以漫画形式,
图文并茂的全程与产妇零距离沟通,
该产妇顺利产下名一男婴,
母子平安。
此事充分彰显了创新型人才的价值,
事后引起医院和全国各大主流媒体高度关注,
全国百余家媒体争相报道、转载,
被评为“最有爱”麻醉医生。
全院医务工作人员以姚翔同志的创新服务为楷模,
倡导医患沟通正能量,
激励全院在“改革创新,
转型发展”的大潮中发挥作用。
充分发挥医院及个人优势,
以创新服务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种困难,
全年医院收到感谢信5封、锦旗19面,
未收到患者医疗投诉报告;
二是落实精准政策,
切实解决 “看病难”问题。
按照厅党组的部署和安排,
医院干部职工深入省民政厅扶贫点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
家村开展“一进二访”活动,
进村入户,
访困问需、访贫问计。
充分发挥医院特色,
院党委组织党员深入农村开展帮扶慰问活动,稳步推进对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的医疗对口支援工作。
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26岁村民欧阳明印,
父母年事已高,
家境十分贫寒,
因不明病魔缠身10多年,
成为家里沉重的包袱。
从2015年开始,
省民政厅对口扶贫黄家村,
驻村工作队把欧阳明印列为重点帮扶对象,
工作队员常去登门询问,
解决了他的温饱,
让这个贫困家庭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为解除他身体上的疾苦,
医院把欧阳明印接到医院治疗,
经检查发现欧阳明印脑内寄生虫感染。
因这种疾病目前极为少见,
治疗药物市面上较难买到,
医院想方设法帮其买到所需药品。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
疾病已完全得到控制,
症状大有缓解。
再假以时日,
欧阳明印即可痊愈出院。
身体逐渐恢复让江永县兰溪瑶族乡黄家村村民欧阳明印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感谢省领导的关心,
感谢医院的精心治疗,
搭帮有了扶贫工作队的帮助,
缠身我多年的病终于有治了!”。
亮点三: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
加强学科建设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医院在强化特色、突出重点上下功夫,
以“名医”带“名科”,
以“名科”促“名院”,
推进全院各科水平的整体提升。
一是加强重点学科带头人和团队建设。
医院始终秉承为国防军队建设、为全省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服务的宗旨,
实现医疗服务由基础疾病诊疗康复向专科疾病研究的转化,
在全国优抚医疗机构中率先成立创面修复科。
该科作为医院重点学科,
特聘请中国工程院付小兵院士为创面修复科名誉主任,
聘请全国业内知名专家陆树良教授、陈华德教授、王维平教授、李炳辉教授、黄建华教授为名誉教授,
旨在进一步探索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慢性创面诊疗新技术,
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
让其融入社会,
重获新生;
二是为医疗公共平台提供有力支撑。
医院慢性创面修复技术渐趋成熟,
7月7日,
医院全面启动荣军行动•重塑新生——关爱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创面修复项目,
被卫生部医药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分别授予“创面修复研究基地•临床研究医院”、“全国创面修复专科联盟临床基地”及民政部“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在医院正式建立,
医院将以此为契机,
充分利用现有的一切优质资源,
进一步开拓思路、发挥优势、突出特色,
为医疗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全面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创面修复新技术初见成效。
11月21日,
湘西永顺县85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兵张长生老人入住我院创面修复科。
老人退伍返乡后不慎被狗、蛇相继咬伤,
伤口没有得到正规治疗。
该项目启动后,
在当地民政部门的协助下,
医院工作人员将老人接至创面修复科就诊,
确诊为右下肢慢性溃疡。
由于老人伤口创伤面积大,
存在时间长已有40年之久,
患者年龄大,
伤口愈合慢,
同时创伤附近有伴随细胞癌变的可能,
医院专家在治疗方案的制定上十分周密。
经过近一个月的药物、手术综合治疗和精心护理,
老人已经痊愈。
到目前为止,
医院已经成功治愈100余名患者,
实现了创面修复新理论、新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
亮点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优抚服务环境
按照医院“十三五”规划工作思路,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改造残疾军人生活环境。
医院的工作始终以保障残疾军人的身体康复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真情付出,
热情服务,
为国防建设做出贡献的功臣构建了良好和谐的生活、疗养环境。
医院对集中供养残疾军人的居住环境进行彻底改造,
成效显著。
集中供养残疾军人新住宅楼建设和老住宅楼改建工程基本完成,
目前已投入使用,
在院休养的残疾军人搬入新居,
十分欣喜;
二是新建业余活动场地。
职工篮球场已于今年7月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
进一步为在院疗养的残疾军人、患者及干部职工的业余生活提供了活动场地,
提升了他们的业余文体生活质量,
增强医院凝聚力,
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三是合理添置基础医疗设备。
今年,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优抚对象对医疗的需求,
医院合理添置了彩色B超、创面修复设备、监护设备、数字化X线摄影术DR等设备,
以上设备的购置为患者疾病的早期发现和准确诊断提供了更精准的依据,
减少了患者候诊时间,
缩短了诊断周期,
减轻了患者到大医院往返检查的负担。
8月18日,
医院正式加入长沙市“120”网络系统,
为缓解医院急救车辆少、出车较慢的情况,
医院新添置“120”急救车一台,
为医院的急救资源提供更加有效的保障和补充,
确保医院急救工作快速、有效运转。
以上医院基础设施的添加为全省残疾军人等优抚对象集中供养、伤残鉴定和医疗轮养等工作的“一站式”优质医疗服务提供了有力保障。
医院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在厅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民政部门的支持帮助下,
医院广大干部职工主动适应民政工作新常态,
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融真情实意,
奏和谐篇章,
在新的起点上努力开创优抚医疗机构科学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