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湖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无障碍浏览|

首页>业务>区划地名

毛泽东与杜甫《登岳阳楼》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时间:2016-05-04 14:56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晚年漂泊于湘江洞庭湖一带大历三年(公元769年)杜甫在病困潦倒之中来到岳阳写下了被后人评为“登楼第一诗”的具有忧国忧民心境、凄凉落寞又宏伟的《登岳阳楼》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滋泗流   现今岳阳楼上三楼正壁悬挂着杜甫这首诗的诗屏屏中字体笔意豪放雄健挺拔似以一泄千里奔放之意来抒发杜老先生悲天恸忧国之情人们在欣赏时不难看出诗屏字体所具有的“毛体”风格确实这正是毛泽东亲笔手书的诗屏   一般风景名胜都极少见到毛泽东除革命以外的字书题词而且1961年原岳阳县文化馆陈忆吾馆长托其胞兄陈赓大将请毛主席为岳阳楼题匾当时毛主席转请郭沫若书写缘何岳阳楼又有毛泽东的这幅字体呢?   关于这幅字屏历来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1964年7月毛泽东巡视南方后坐专列返京当车窗外出现浩淼的水景时毛泽东问当时随行的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列画所处的位置张平化回答:已进入岳阳毛泽东在20年代初曾三次来岳阳做建党工作和组织工人运动毛泽东沉思起来或许他老人家回想起以前的峥嵘岁月回想起他登临过的千年古楼片刻后毛泽东展纸挥毫书写了这首杜甫的《登岳阳楼》诗   另一说是在毛泽东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员清理遗物时在书案上发现了此件书体八十年代初文物出版社和档案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将此件书体录辑此书体才得以面世 关于这两种说法人们莫衷一是到1995年原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汪东兴参观岳阳楼时证实毛泽东主席手书杜甫诗原件是主席逝后负责清理的工作人员发现的而且根据对原件所放位置和对墨迹的判断书写的时间应在1976年春夏由此看来这两种说法中第二种说法是真实可信的   在毛泽东所书这幅诗中人们还发现了两处有趣的现象   一是诗中将原句“老病有孤舟”中“病”字写为了“去”字毛泽东诗书通古今一般是不可能写错别字的毛泽东办事认真在他的很多书稿中都有宁可涂改也不能有错别字的习惯毛泽东为何要将“病”字改为“去”呢   二是原件前后无款识毛泽东的所有书写中不管是写作还是抄录都是鲜见到这种情况的 关于这两种现象后人予以很多猜测但也只是众说纷纭这已经成为了一个不解的谜团只是自古文人以诗言志书写他人诗句亦然从毛泽东所书杜甫的这首诗中我们仍可以窥探到他晚年时仍怀有的一种博大的胸襟   1983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对岳阳楼实施落架大修1984年完工后原放于主楼三楼的吕洞宾雕像移至三醉亭根据人们的一致愿望和要求毛泽东书杜甫诗的雕屏被安置在了岳阳楼三楼   毛泽东书写的杜甫《登岳阳楼》诗杜甫、毛泽东中华民族史上古代和当代的两位伟人的思想者在岳阳楼上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站在了一起它显现了楼的气势更为千古名楼增添了无限光浑

信息来源:湖南民政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按回车键在新窗口打开无障碍说明页面,按Ctrl+~键打开导盲模式

毛泽东与杜甫《登岳阳楼》

9198514